钦州新闻 灵山新闻 浦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钦州市 > 灵山新闻 > 正文

做好“加减法” 荒地变宝地——灵山县实现耕地占优补优和占补平衡观察

来源:钦州日报 2018-04-16 14:11   https://www.yybnet.net/

韦耕洲 蔡艳

农户在土地整治后的百香果园除草 蔡艳摄

4月9日,灵山县平南镇金银村委支书李乃建翻开账本说:“一年7000元,这笔钱的故事不一般。"

原来,金银村委早些年前有一家面积为5.0654公顷的红砖厂抛荒多年,村民仅在红砖厂附近零星种植竹子、木薯,土地发挥不到最大值。每次看到这家红砖厂,先前的村委干部们都觉得可惜,但又束手无策。直到2011年,灵山县国土资源部门将该村红砖厂定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后,用了三年时间进行土地复垦整治。如今,原红砖厂区的土地已出租用来种植百香果,一年租金7000元。“金银村委不是孤例,这是我县合力开展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我县是农业大县,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能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还能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该县县长刘钦说。

近年来,灵山县将耕地保护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县长亲自挂帅,担任县耕地保护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国土、农业、财政、监察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并要求各镇(街道办)政府实施一把手工程,明确基本农田的保护数量、质量及保护责任,确立耕地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

再生绿色,荒地变基地

曾经田块破碎,渠道淤塞,勉强种些番薯、桉树;如今甘蔗叶浪起伏,成为双高基地。在三隆镇大马村和三隆村,因实施土地整治工程,荒地建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耕地,69.78公顷的耕地面积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标准。

据负责该项目的工作人员黄育介绍,这两个村的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总投资2948.76万元,原来农户每亩地的租金是300元/年,现在土地整治后可达700元-800元/年,地租比原来高了一倍。

在项目区,田间排灌沟渠配套完善,田间道路规划合理有序,已形成了“渠成网、路相连"的格局,既可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又能满足农业机械化条件,旱涝保收的优质农田如一幅画卷展现在眼前。“由于农田灌排系统和道路系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水田利用等别从11等提高到12等,经济等别从9等提高到11等,土地整治后的土地质量等别在等级体系中属于高等别,农作物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让原有耕地每年增加净收益405.51万元。"该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梁善团说。

全面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局面,把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主抓手是灵山县开展耕地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该县共投入建设资金1.32亿元,土地整治项目79343亩,新增耕地6770.4亩。

面积不减,中低产田变高产田

“别看我现在站的这块地都种上了蔬菜,以前可不敢想象,这里是一块采矿地,杂草高过眉头。"石塘镇苏村村委支书苏有材说。

破解工程建设必定破坏耕地资源,成为改造该采矿地的首要难题,然而办法总比困难多。就在去年9月,该县实施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将石塘镇苏村的8.75公顷耕地面积定为覆土区,并将土壤送广西大学农学院进行土壤检测,发现待剥离土地适宜性综合分值大于90分(满分为100分),可再利用价值较高。

经过一番调查研究,该县最终采取“剥离-堆放存储-再利用"的方式,移走表层土壤,在取土完毕后进行土地整理和土壤回填,在不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减少耕地面积、不降低土壤肥力的前提下,把中、低产田改造成了高产田。“根据耕地质量评定方法,该覆土区可达到国家利用等别9等,工程结束后,我们将土地交给石塘镇政府,当地政府表示计划将土地作招商引资,计划开发种养一体化项目。"灵山县国土资源局储备中心负责人陈振浩说。

该县把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作为实现占优补优的有力措施,不但没有破坏基本农田,反而更有利于基本农田的保护。2017年钦州市下达灵山县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任务数105亩,超额完成126亩。

增效增收,旱地变水田

确定项目在三隆镇下埠村实施后,下埠村支书陈天灵对国土部门工作人员说:“隔壁村前年就实施了旱改水项目,原来种甘蔗的旱地可以种两季稻,同样是做工,拿到手的钱却比以前多了不少。你们一来选址我就紧张,怕我们村选不上,现在心里的大石终于放下来了。"

据该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垦整理中心负责人刘昭茂介绍,项目实施前,田灌溉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只能种植甘蔗类型的耐旱作物,因此群众耕作积极性不高,作物产量提高受到限制,土地产值也难以提高。项目实施后,此部分土地通过道路、水利设施的完善,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基础,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原有土地现可种植双季稻,且作物的产量、产值都得到了有效提高。据统计,耕地提质改造前项目区年净收益为44.46万元,改造后项目区年净收益为88.98万元,年总共新增收益44.52万元。

旱地变水田,水田成风景,让农耕文化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兴产业,这是灵山县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工程的一个发展理念。近年来,该县进一步调整国土资源利用方式,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加快旱地改水田工作进度。目前,该县旱改水项目实施9075亩,新增耕地(水田)6097亩,提升耕地质量2988亩。

新闻推荐

“双拥模范城”花绚钦州

本报钦州讯(记者/张冠年通讯员/黎升文)在日前召开的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钦州市再次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称号,这是该市连续六届获此殊荣。长期以来,钦州市将双拥工...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做好“加减法” 荒地变宝地——灵山县实现耕地占优补优和占补平衡观察)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