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闻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陕西新闻 > 正文

喝粥的故事

来源:西安晚报 2019-01-13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商子雍

粥是一个名词,《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用粮食或粮食加其他东西煮成的半流质食物”;而喝粥,则是在描述一种行为了。不过,对粥的诠释,还有更生动的文字。清代大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说:“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两相比较,我禁不住慨叹:如果让袁枚先生来主持编写辞书,那读起来一定会有趣得多!

至于说到粥抑或煮粥、喝粥的历史,那肯定是非常久远了。可惜的是,迄今为止,在考古发掘中,有面条、饺子出现,却没有粥的遗存让我们眼前一亮。然而,记不清是在哪一本古籍里有着这样的记载:“黄帝始烹谷为粥。”粥的源远流长,由此可见一斑。事实上,中国人喝粥的历史要更久远,在懂得用火、并掌握了制陶技术以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就能够把食材加水,放入鬲这样的陶器里煮成粥来享用了。

作为名词的粥,有时也被中国人当成形容词使用,来描述某种生活状态。雅的说法是“别人把日子过成了诗,你却把日子煮成了粥”,俗的表述为“乱成一锅粥”。对粮食储备不足的穷人而言,喝粥固然是不得已之举,即所谓“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但比起连粥也喝不上、最终成为饿殍的惨况,无疑要强很多。故而对粥,岂敢有半点儿小觑!至于富人喝粥,就更是不同凡响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薛宝钗劝林黛玉少吃补药多喝粥:“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主意倒是好主意,只是一天一两上等燕窝,太费钱啊!鲁迅论《红楼梦》认为,“贾府里的焦大绝不会爱上林妹妹”,原因嘛,固然有审美层面的原因,即哲学家休谟所言“美并不是事物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个人的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病恹恹的林妹妹,显然不符合焦大的审美需求。但愚以为经济层面的原因也很重要:养不起!

穷人喝粥,富人也喝粥,几千年里,喝粥演绎出许多有趣的故事。

冷粥能励志。祖籍陕西、也曾在陕西为官的宋人范仲淹,不到三岁,父亲病故,他随着改嫁的母亲到朱家生活。十几岁时,范仲淹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一位著名学者为师,学习安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效国家。在应天府书院期间,他“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几乎天天把冷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分几顿食用。有同学出自关心,奉上美食,但范仲淹坚辞不受。他说:“我已经习惯了喝冷粥,担心一享受美餐,日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划粥割齑(齑:咸菜)”这段佳话广为传播,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粥里有亲情。唐代,李勣位高权重,封英国公。他对生病的姐姐精心照顾,甚至亲自为姐姐煮粥。一次,李勣煮粥时不小心让炉火烧了胡须,姐姐便不让他再亲自煮粥了,可李勣却说:姐姐多病,我也年老了,虽想经常给姐姐煮粥,看来也无法天长地久——说得何等情深义重!后人遂用典故“粥炉燎须”来表现兄弟姊妹之间的情意深切、照料体贴。

喝粥记大恩。宋代大文人苏东坡曾写过一首名曰《豆粥》的诗,其中的四句“君不见滹沱流澌车折轴,公孙仓皇奉豆粥,湿薪破灶自燎衣,饥寒顿解刘文叔”,讲述了这样一个历史故事: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字文叔)起兵之初,曾被强敌打得东逃西窜、狼狈不堪。一次,刘秀跑到河北滹沱河下游的一处荒野时,不但无饭可吃,而且遇上了大风雨,幸亏手下大将冯异(字公孙)及时赶到,呈上豆粥,才使刘秀得以果腹、暖身,逃过一劫。后来,刘秀平定天下,登上皇位,特意重赏冯异,以报“豆粥”之恩。

养生须喝粥。人类之所以要不断地摄取食物,首要目的是为了延续生命,即进食是为了活着。然而,富人喝粥,除了活命这个低层次的需求以外,更追求活得健康、活得长久。前面提到的薛宝钗向林黛玉推荐燕窝粥,即为一例。另外,我年轻时有段时间,喜欢读古籍中五花八门的杂书,其中有关喝粥养生的轶闻趣事不少,现在尚能记起的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谓粥可实五脏六腑之气,且能逐热,一饮汗尽,二饮热去,三饮病已;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唐代唐穆宗时,白居易因才华出众,得到皇帝御赐的防风粥(即用米和防风草为食材煮成的粥),食七日后仍觉口齿余香;宋人苏东坡在书帖中曾写道,白粥“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并且,他在任徐州知州时,一次醉酒,友人艾贤特意煮粥,喝粥后他感到很自在,赋《热粥诗》云:“身心颠倒不自知,更识人间有真味”。而同样是宋代文人的陆游,则有《食粥》诗传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诗中的“宛丘”,指的是著有《宛丘集》的宋代诗人张文潜,张也是一位曾撰文宣传喝粥养生的文化人。喝粥对养生乃至长寿的作用如此显著,难怪《后汉书·礼仪志》规定在农历八月,要查证民间户籍,年纪已到70的老人,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有道是“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在中国,使用拐杖历来就是长者受到尊重的标志,而喝粥,亦如是矣!

佛门腊八粥。饮食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受物产、气候的制约以及历史传统的影响,一方人吃一方食,是一种正常的饮食现象。以喝粥为例,关中人爱喝玉米糁粥,广东潮汕人则爱喝海鲜粥。但有一种粥,在中国却是不分地域,南北通喝,即每年隆冬季节必定闪亮登场的腊八粥。腊八粥缘于佛门,据印度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立志成佛。虽然经过长期的苦行生活,但他仍没能在精神上摆脱人生的各种苦恼。就在他已经饥饿、疲惫到极点的时候,一位牧女送来乳糜(糜者,粥也),他喝下去,恢复了体力。释迦牟尼发愿:“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自此之后,他每日都会喝下牧女献的乳糜。一月后,体力强健,便到河中沐浴,洗去身上污垢,接着便在菩提树下静思七天七夜,最终觉悟成佛。佛门弟子把佛祖成道的农历十二月八日这一天作为成道节,喝粥,遂成为纪念佛祖的重要内容。历经多年演变,如今的腊八粥,已经成为一种几乎没有什么宗教色彩的节令美食,但农历腊八那一天到寺院喝粥,仍然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本版插图王进城

新闻推荐

我的“淘气包”妹妹

陕西省三维发展实验学校四(8)班李佳萍可爱的小圆脸,小巧的樱桃嘴巴,高高的小鼻梁,短短的黑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她就是我...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喝粥的故事)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