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体育 今日足球 今日篮球 今日乒乓球 今日羽毛球 今日排球
地方网 > 体育 > 今日排球 > 正文

贺岁档不再需要冯小刚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1-19 08:39   https://www.yybnet.net/

原创 恺哥 新周刊

冯小刚之后,还有谁?/《老炮儿》

每个经历过冯小刚贺岁片时代的观众,在每年的岁末年初,还会记起1997年的那部贺岁片,还会记起冯小刚吗?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这个节点,万物复苏,白天就长了。”

2018年12月22日冬至,冯小刚发了如上的一条微博。

这不仅是一年中的一个节点,也是冯小刚的人生节点。

这一年,冯小刚与华谊对赌失败,自掏腰包赔了6821万元。在此后近一年的时间里,这位大导演销声匿迹。他再一次出现在微博,已经是2019年的12月,为自己的新片《只有芸知道》做宣传。

冯小刚的新贺岁片,走起了文艺风。/ @时尚芭莎

这位曾经的贺岁档“八冠王”,2019年年底再一次回到贺岁档舞台。只是这一次,台下的掌声并不如预期热烈:

票房疲软,上映5天才终于破亿;豆瓣评分也只有6.5分,是同期上映的几部电影中口碑最低的一部;点赞数最高的一条短评只有短短几个字:“一杯白开水……”

熟悉的档期,陌生的观众,冯小刚以及他的贺岁片时代,正在缓缓落幕。

“年过六旬,是时候直面本心了”

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可能会感到吃惊:与以往的冯氏幽默不同,《只有芸知道》不是一部贺岁喜剧,而是一部温情文艺片。

“在《芳华》里我摘掉了面具,在《只有芸知道》里我脱掉了铠甲。我双鱼座,就别伪装成变形金刚了。”冯小刚在微博里幽默地自嘲。

《只有芸知道》讲述了一个堪称老派的爱情故事:一对夫妻在新西兰相知、相爱、相守十数年,妻子死后,丈夫完成妻子的遗愿。

电影主角有真实的人物原型:冯小刚的好友张述、罗洋夫妇。“我们都是十几年的交情,他认识他太太第一天我就认识她”。

张述在实现太太遗愿的过程中,跟冯小刚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彼时的冯小刚正好在看高仓健的电影《致亲爱的你》——

这部电影,讲述的也是实现妻子遗愿的故事。于是在2018年的秋天,冯小刚找到张述,表达了想把他和罗洋的故事拍成一部电影的想法。

冯小刚和好友张述。/@冯小刚

在那之后,冯小刚找到了《唐山大地震》的原著《余震》的作者张翎担任编剧,集齐了黄轩、徐帆、杨采钰等演员——一年后,《只有芸知道》新鲜出炉了。

电影中夫妻在海外经营中餐馆、养狗、遭遇火灾、妻子病逝、丈夫实现妻子遗愿的情节,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这部电影赢得了不少观众的泪水,但豆瓣6.5的评分,与同期7.6分的《误杀》、《半个喜剧》,7.2分的《叶问4》相比,显然不尽人意。

不少人吐槽,如果没有真实人物原型,这部电影就是一部叙事拖沓,空洞乏味的片子:“超长MV”、“新西兰旅游宣传片”、 “太假了”……

上映18天后,电影票房不到1.6亿,同日上映的《叶问4》,票房是它的近六倍。

当团队在电影上映5天后才放出庆祝票房过亿的海报时,曾经的小钢炮思绪万千,“看着团队搞出的这个一亿的大红海报,不禁感慨,英雄老矣”。“垃圾观众”言论一出,激起千层浪。

而到了《只有芸知道》,冯小刚却意外地低调。

刚接触网购没几天的冯小刚,拉上黄轩来到了当红女主播薇娅的直播间,直播为电影卖票;面对上映后并不理想的票房和口碑,冯小刚在微博上也难得地没有一丝戾气:

“这一亿票乃是250万观众所赐,这250万观众是基于过往之信任买票捧了老冯和小黄的场,老夫这厢有礼了……看完电影……您花了钱,骂几句出出气都应该。这是人之常情。”

“捧场”、“老夫”、“有礼”、“您”、“人之常情”,如此恭敬的用词,这还是那个大家熟悉的“小钢炮”吗?

15年前,冯小刚轻易就创造了第一部票房过亿的贺岁电影《天下无贼》;15年后,《只有芸知道》堪称艰难地拿到亿元票房。

曾经躺着就能赚钱的冯小刚,号召力已经不再显著,年过六旬的他,也终于不再四处开炮,而是显而易见的,走向平和。

冯小刚和他的贺岁N部曲

上世纪90年代初是内地电影市场的寒冬期,彼时的春节档还没成气候:

究其原因,有二:改革开放后,DVD和录像厅兴起,中国港台以及海外的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大家对内地电影兴致不高;

二是当时的电影院线还没全面铺开,只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春节期间大量人群返乡,也就没人进电影院看电影了。

在那个年代,每年12月中下旬的贺岁档,无疑是炙手可热的档期。

而内地贺岁档的兴起,则要由冯小刚的一部电影说起。

1996年,内地引进了一部香港贺岁片《红番区》,短短十几天,揽收了8000万元的票房,占据当时全年总票房的十分之一,引起了大家对贺岁档的关注。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的8000万元票房,放到2019年,相当于《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少年的你》两部大爆电影的票房总和:将近66亿。

《编辑部的故事》总策划郑晓龙,有了把港台贺岁片概念移植到内地的念头。他召集了《编辑部的故事》原班人马,让冯小刚担任编剧,续拍了三集《编辑部的故事》作为贺岁剧,在1997年春节试水播出。

这部贺岁剧,集齐了当年的原班人马,颇受观众喜爱。/《编辑部的故事之万事如意》

这部贺岁电视剧,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机会也随之而来——春节刚过,时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的韩三平找到冯小刚,希望他能拍一部“喜剧风格的贺岁电影”。

冯小刚脑海里马上浮现了王朔写的一篇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大家三两下敲定,决定就在小说基础上改编剧本,讲述一个“好梦一日游”的故事。

冯小刚选用了演技担当葛优——葛优在《顽主》里的惊艳表现,一直让冯小刚印象深刻。

因为成本不足,他还用北京大院子弟、知名导演编剧叶京的关系,借了足足一个营的坦克。

1997年12月24日,贺岁片《甲方乙方》顺利上映。这部成本只有340万元的影片一炮冲天,斩获了3600万的票房,拿下当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还获得了当年百花奖的最佳故事片、最佳男演员、女演员三项大奖。

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无一不被这部电影逗乐,好评如潮,直到今天,《甲方乙方》的豆瓣评分也高达8.3分。

这部《甲方乙方》,正式掀开了内地贺岁片的帷幕。

电影里的好梦结束了,冯小刚的好梦也开始了。/《甲方乙方》

冯小刚趁热打铁,在1998年拍出了4300万元票房的《不见不散》,又在1999年拍出了3300万元票房的《没完没了》。票房屡创新高的贺岁三部曲,正式奠定了冯小刚“中国内地首位商业片导演”的地位。

此后十几年,冯小刚的名字,一直和贺岁档捆绑在一起:《大腕》、《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非诚勿扰2》、《私人订制》……前前后后,拿下了8次档期冠军,这样耀眼的成绩,除他之外,别无他人。

冯小刚就这样幸运地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档的概念,也成为了贺岁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这样的成功让人艳羡,回首自己的贺岁档征程,冯小刚也感慨万千:

我以前搞的都是电视剧,我用搞电视剧那套方法拍了一部《甲方乙方》,多少搞电影的人当时骂我的电影庸俗,但是我成功了。马上他们说,我是瞎猫碰到死老鼠,等我的《没完没了》出来,他们又说我是撞上死兔子。

等《不见不散》出来,仍然受欢迎,他们就不再骂了,开始琢磨,结果认为我是电影播放档期好,打贺岁片的缘故,那好,我不拍了,休息一年,结果是那一年5部贺岁片上映,加起来票房都不如我的一部电影票房多,他们没话可说了。

而这样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马东曾经说过,“冯小刚后来能成事,是因为他从出道起一直走的就是傍作家路线,大部分作品都改编自成熟的作家小说“。

一个“傍”字,十分微妙。它既显示了冯小刚和“作家们”的关系不寻常,又多少带了点调侃的意味。

的确,冯小刚的电影能成功,离不开王朔、刘震云、严歌苓等一流作家的加持。

冯小刚与王朔。/豆瓣

王朔自然不必说。

早在1988年,这位新京味代表的《顽主》、《轮回》、《大喘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四部作品就被同时搬上了银幕,产生了巨大轰动,当时文学界、电影界、评论界都把这一年称作“王朔年”。

甚至有这么一种说法:只要有王朔的作品加持,电影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

冯小刚形容第一次碰见他,是“抬头望见北斗星”。

从早期的《编辑部的故事》、《我是你爸爸》,到一炮冲天的《甲方乙方》、以及之后的《一声叹息》、《非诚勿扰2》、《私人订制》等电影,无处不是王朔的身影。

王朔的作品,对冯小刚产生了莫大影响,他说:“王朔作品中观察生活的角度,对我日后的导演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指导我拍摄贺岁片的纲领性文献。”

冯小刚的另一位金牌编剧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震云。两人合作过《一地鸡毛》、《手机》、《温故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这些影视作品都跳出了一贯的冯氏幽默风格,试图探讨更深层次的话题。

冯小刚这样形容刘震云对自己导演生涯的影响:“如果说《编辑部的故事》是我作为一名编剧,在王朔创作风格的引领下,跨出了坚实的一步;那么《一地鸡毛》则是我作为一名导演,在刘震云创作思想的影响下,创作上走向成熟的一次飞跃。”

而冯小刚2017年贺岁档的那部《芳华》,则出自大名鼎鼎的严歌苓。

这位影视界的IP大腕,被搬上银幕的作品早有口碑:《天浴》、《归来》、《金陵十三钗》、《妈阁是座城》……《芳华》这部作品,正是根据严歌苓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

好原作、好编剧之外,冯小刚的贺岁片,还有一众好演员。

历数冯小刚那些大名鼎鼎的贺岁片,选角可谓锦上添花:葛优、张国立、范伟、张涵予、英达、徐帆、刘蓓……精彩的剧本加上戏骨的演绎,电影想不火也难。

可以说,中国影坛的贺岁档,是和“冯小刚”这个名字绑在一起的,冯小刚给予贺岁档以生命和活力,贺岁档回馈冯小刚以成就和荣誉。

直到今天,2002年《大腕》的台词还被拿到舞台上改编重现。/《演员请就位》

冯小刚的电影,票房一直无可争议,但口碑一直两极分化。

从《甲方乙方》开始,就有不少观众认为这样的电影算不上是伟大的作品,“只是简单的小品拼盘”;2013年的《私人订制》,也有观众认为是在“炒旧饭”。

“这根本不是电影,完全是小品集锦。影片由几个毫无关联的片段组成,没有贯穿情节的主线,没有该有的戏剧冲突,没有电影化的视听,只有小品式片段和零碎的段子。”

几年的“冯氏贺岁片”看下来,观众对于冯小刚的质疑一直没有停息过:“”以前挺接地气一导演,现在俩脚不沾地儿了。”

“冯小刚今年拍春晚是拿《私人订制》练手,练了仨小品一朗诵,三俗一雅终归一烂。”

即便冯小刚的《一声叹息》拿到了埃及某个电影节的奖项,王朔给出的评价也不高:“在我的印象中,埃及(这种规格)的电影节就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企业奖。”

在叶京创作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以冯小刚为原型的“冯裤子”,是一个长相丑陋、性格猥琐,又爱哭,最后做了导演的人。

也许,在不少人的眼里,冯小刚再怎么成功,也还是洗不掉“冯裤子”的形象,不过是一个商业片导演——而这个称呼,也是让冯小刚自己最膈应的,也是他一直想摆脱的标签:

“我现在就想拍出既好看又非常厚实的电影出来,往里面走。现在来看,《一声叹息》还远远不够,《手机》让我感到满意,但是,《温故1942》才是我心里真正想拍的电影。”

同时代的导演,只有冯小刚是比较“世俗”的那一个。/豆瓣

1997年过去了,谁还在怀念它

时间回溯到两年前,电影《芳华》上映的时候,冯小刚发了一条微博:“久违了贺岁档,物是人非了。”

他离开的这两年,中国内地影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贺岁档欣欣向荣,带火了春节档。同时,暑期档、国庆档也都呈现出群雄争霸的景象:

2018年的全年总票房高达609.76亿元,2019年的全年总票房近643亿元;《红海行动》、《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我和我的祖国》等电影票房连破纪录,一批新生代导演脱颖而出……

如今的贺岁档,早已不再是冯小刚的天下。

一方面,这是因为冯小刚一直在谋求转型,尝试商业片之外的路子。

他在采访中说:“大家都特艺术的时候,我就拍商业片,贺岁片一大溜。大家都开始商业片了,我就开始拍文艺片。”

从《一九四二》、《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到《芳华》、《我不是潘金莲》、《只有芸知道》,这些电影明显都与一贯的冯氏喜剧贺岁片的风格不同,少了笑点,多了思考。

另一方面,随着春节档、国庆档等热门档期的崛起,贺岁档不再是兵家必争之地。

近年来,电影院线逐步下沉,三四线城市、县城小镇都建起了电影院,大型节假日进电影院看电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2008年,春节档总票房仅1.1亿元,占全年总票房的2.6%;而2019年,春节档总票房已经达到了58.4 亿元,占全年总票房的9.11%,是十年前的53倍。

同时,贺岁电影类型开始多元化,从以前的喜剧题材一枝独秀,到如今喜剧、动作、文艺、武侠等多种题材百花齐放:

光是从2020定档春节档的几部电影来看,就有喜剧片《囧妈》、喜剧悬疑片《唐人街探案3》、剧情片《中国女排》、动作片《紧急救援》、动画片《姜子牙》等多种题材的电影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

观众的选择越来越多,口味也在不断提升。一部热闹喜庆、但过于简单、商业化的贺岁片,显然已经喂不饱被成熟影市滋养的观众了。

吴京提到过,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升。/采访图

宁浩、徐峥、文牧野、郭帆、曾国祥等一批新生代导演,凭借过硬的电影内容和质量风生水起,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

2018年上映的《唐人街探案2》和《我不是药神》,票房均超过30亿元,尤其是后者,引发了社会对医疗体制改革的关注;2019年初上映的《流浪地球》,票房高达46.79亿,开启了“中国电影科幻元年”;

暑期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50亿元,引发国漫崛起的大讨论;2019年末上映的《少年的你》,票房超过15亿元,校园暴力的主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极具社会意义……

激烈的竞争下,冯小刚的老招牌,不管是放在贺岁档还是其他档期,都不再百用百灵了。

曾经,没有冯小刚的贺岁档是不完整的。

而现在,冯小刚的电影对大部分年轻观众来说,有鸡肋之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于日趋成熟的电影市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而对于冯小刚以及他那一代的导演来说,却难免有一丝“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唏嘘。

在《甲方乙方》的片尾,有一句台词令人回味:“1997年过去了,我们很怀念它。”

每个经历过冯小刚贺岁片时代的观众,在每年的岁末年初,还会记起1997年的那部贺岁片,还会记起冯小刚吗?

1997年过去了,2019年也过去了。/《甲方乙方》

[1] 我把青春献给你︱冯小刚

[2] 与冯裤子有关的日子︱马东

[3] 冯小刚:我要拍艺术片了︱南方周末

[4] 独家专访:61岁的冯小刚为何拍了部催泪纯爱片?︱杨晋亚

[5] 冯小刚这一年︱谷雨实验室

[6] 当下我国春节档影片的兴盛与隐忧︱刘金祥

[7] 喜剧电影的“后冯小刚”时代︱陈旭光

[8] 贺岁电影的题材与档期演变︱许晨

[9] 中国贺岁电影二十年之发展︱董靖

作者 | 恺哥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原标题:《贺岁档不再需要冯小刚》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春节档预售同步开启 《唐探3》一马当先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预售时间,开始得比往年更晚一些。相比于过去提前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就开启的预售,今年的影片统一步调,于1...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贺岁档不再需要冯小刚)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