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体育 今日足球 今日篮球 今日乒乓球 今日羽毛球 今日排球
地方网 > 体育 > 今日排球 > 正文

这才是中国最飒的“女团” 一出场连我爸妈都坐不住了

来源:澎湃新闻 2020-10-04 22:21   https://www.yybnet.net/

原创 书单君 书单 收录于话题#国庆档1#夺冠1#女排1

万万没想到,书单君有一天会在电影院彻底嗨起来。

《夺冠》这部电影,还没过年时我就已经开始盼。等了9个月,它终于上映了。

小时候,父母就给我讲述过,当年和一群人围坐在一起看女排比赛时的场景。他们总说:现在一个人对着电脑,是感受不到那时候的激情澎湃的。

这次我算是在大银幕上体会到了。

电影里整个工厂的人挤在一个黑白电视前,看到中国女排打败日本队,第一次赢得世界冠军时,所有人齐声欢呼,涌上街头敲锣打鼓。

放到这里,影院现场忽然有观众鼓起掌来。接着所有人都跟着鼓掌。那一刻,书单君真实地感觉到,有一些鼓舞人心的东西一下子穿越银幕和时间,传递到了这个影院里。

怪不得有网友评价,这是今年国庆档最好哭,但更是最令人振奋的电影了。

书单君推荐你去看看《夺冠》,不仅因为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它能激发起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更因为从一代代中国女排身上,有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中,面对困难与迷茫时的启示与答案。

我们不够自信,所以必须要赢

郎平进入国家队那年,是18岁。

在那之前,她身边所有人都觉得她很幸运,小小年纪就直达人生巅峰。然而,事实是,为了保住这份“幸运”,她一直都非常刻苦,同队的人努力,她就拼命。

可是到了国家队她才发现,拼命是最没法拿来说的事情。因为人人都能拼命,所有人都有一个炽热的排球梦想。而体能有些跟不上的郎平,只能做个替补,连摸球的资格都没有。

当时的女排教练袁指导对女排的培养,有个一字金诀——练。

即使趴在地上站不起来了,即使手被粗糙的木地板划破了口子,也必须得爬起来练。因为他心里有口咽不下的气。

他说,20世纪60年代,我们国家的女排有了些起色,本来准备一鼓作气,冲上排球强国的地位,哪知道中间十年没有球打。后来,他第一次出国拜访,在美国走进宾馆,都傻掉了。电视、冰箱、空调,应有尽有。

要知道,那时的中国,想看电视,得和一整个工厂的人挤在一个黑白电视前,基本只能听声音。一个人拥有一台电视,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那是袁指导第一次感受到国家实力的差距,也是他训练女排的初衷。

80年代,世界杯比赛前不久,袁指导又接到通知说,美国队的排球训练,已经启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中国女排队员们每个人的技术与实力,已经被对方摸得透透的。我们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条件。

技术跟不上,怎么办?还是那个字,练。他把排球网拉高15厘米,继续加大队员们的难度和强度,他说:你看我们这样干,计算机能算出来吗?

在落后就要挨打的时代里,唯有不近人情的猛练,才能可能追上别人的步伐。

那是一种近乎悲壮的状态,每个人都怀着一颗赤诚的想要为国争光的心,不顾身体地拼命。

1981年的世界杯比赛里,中国女排战胜了巴西、苏联、韩国、美国和古巴,在决赛场迎战东道主日本队。

比赛进行到大比分二比二平的关键时刻,袁指导叫了技术暂停,把队员们聚到一起,他说:

你们看看,我们是在什么地方比赛,这场比赛如果输了,你们会后悔一辈子。

最后,中国女排胜利了,举国欢呼,万人空巷。所有人都跑上街去,点炮仗、敲锣打鼓,像欢庆一场战争的胜利一般。那是中国女排第一次取得世界性比赛的最高荣誉。

那时起,中国女排一跃成为世界最强,在世界顶尖赛事上五连冠,可谓披荆斩棘,无人能敌。郎平“铁榔头”的名号,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响亮世界的。

1987年,退役后的郎平选择去美国留学。去往异乡最大的好处就是,给她提供了一个旁观者的视野,来看待自己从前身处的环境,和所做的努力。

郎平是发自内心热爱排球的,也希望中国队永远强盛下去。但同时,她也清楚,她们那一代的排球,是不快乐的。

比起对某项体育运动的热爱,那时的她们,更像是想要通过排球,争一口气。时代需要她们用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提振士气,所以她们挺身而出了。

可以说,老一代中国女排的精神状态,完全代表着那时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证明我们行。她们做到了,同时也的确付出了代价。

人到中年的郎平,站在地球遥远的另一端,认为自己不想再走从前的老路了。

胜利不重要,快乐最重要

时间一转来到2008年。从前中国女排的陪打教练陈指导成了新一代女排总教练,远赴美国的郎平,为了生计,开始执教美国女排。

在那之前,排球对于郎平而言,已经不再只为了证明什么价值,而成了她的职业。

2008年奥运会上,女排赛场上,中国队和美国队小组赛相遇。郎平以为,那时的中国队,整体实力是强过美国队的,作为职业教练,带队训练自然是她应尽的责任,但从内心里,她还是希望中国队能赢。

那场比赛的赛点上,美国队领先。郎平环视一圈美国队的队员们,说了句:我没有什么可说的,这是你们的比赛。

最后,美国队赢了。相较于欢呼的美国队队员,主教练郎平一脸落寞,看台上有观众直接站起来,指着她骂。

书单君无法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在故土之上,带着“敌人”战胜了自己的祖国。职业精神和爱国之心碰撞在一起,总有一个要被辜负。那该是一种多么矛盾的心情。

那之后的中国女排落入了低谷,很长一段时间,沦落为世界二流队伍。

直到郎平再次挂帅,成为中国女排主教练。

这时的郎平,和以前苦苦训练时的她已经不一样了。我想,她对新的女排队伍的指导思路,正是在试图弥补自己年轻时候的遗憾:

年轻时她总是在赢,但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因为她背负着太过沉重的包袱,也从没有人问过,郎平到底是不是真的爱排球。

她组建成的全新的女排队伍,就是后来名声大噪的那支中国女排队——惠若琪、张常宁、朱婷、袁心玥、丁霞、魏秋月……除了正在怀孕的魏秋月,其他人全都亲自出镜在电影中扮演自己。

郎平也开始了对中国女排大刀阔斧的改革。

从一开始,她就告诉姑娘们:打排球只是你们的职业,人生不是只有排球而已。

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能弥补自己曾经的遗憾,去获得自己年轻时没有条件获得的东西。做教练也是一样的道理。

郎平年轻的时候,她的教练代表着老一代的中国人:缺乏自信,没有尝过胜利的滋味,对于赢的渴望,大过了一切。

而郎平不同。她赢过,也开过眼界,感受过站在山顶的滋味。况且那时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30年过去,中国强大了起来,已经不太需要把一场体育比赛的胜利,完全与民族荣誉、国家尊严挂钩。

内心强大了,就会想去寻找比胜利更加重要、更细腻,也更私人的东西——成为你自己。

就像2016年奥运会上,比赛的前夕,郎平对她的队员们所说的:别管输赢,我希望你们是快乐的,享受的。

2016年对阵东道主巴西的那场球赛,让中国女排重新名震世界。历史再一次重演,但有所不同的是,新女排队姑娘们的身上,已经看不见郎平她们当年的悲壮了。

巴西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上,姑娘们齐刷刷地用脚蹬台子,然后一起站上台去。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她们不再像老一辈人一样,赢球必哭。如今的女排,是笑着面对胜利的。

我们还需要女排精神吗

电影里有一个经常出现的词,叫做女排精神。

铁腕教练袁指导面对郎平她们时说:我们要有我们中国的女排精神。2016年出征奥运前,陈指导在机场对郎平说:不管别人还需不需要女排精神,我需要。

到底什么是女排精神?

是顽强拼搏吗?力争胜利吗?书单君认为,都不是。女排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于老一代女排运动员来说,它是那面满是球印的墙。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拼死也要争口气。但几十年过去,时代变了。不会再有人因为一场球赛的胜利,就冲上大街敲锣打鼓,不会再有人把输赢看作国家尊严的博弈。

80年代的女排精神显然不符合当下了。时代变了,郎平最清楚这一点。

电影里有很多这样的对比。

30年前,袁指导总是对队员们说:再练30个球,不练完不准走;30年后,郎平当教练时,对队员们说:今天就到这里了,姑娘们,去谈恋爱吧。

30年前,大赛之中,袁指导对队员们说:这场比赛不赢,你们后悔一辈子;30年后,奥运赛前夜,郎平对队员们说:别管输赢,享受排球。

她说,老一辈人总有太多沉重的包袱,这些东西就由我们上一代人来背。

下一代人有她们需要背负的,新的女排精神。

就像陈指导对女排队员们说的:你们现在什么都有了,但是这个(满是球印的墙)却找不着了。每个时代都有它缺失的部分,我们这个时代的缺失,是一份纯粹的热爱。

当下的中国,和80年代时比起来,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我们有太多可以选择的道路,没有必要死磕一件事儿,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可是选择一多,放弃也就更容易。退路一多,热爱丢失,人就变得不快乐了。

书单君身边几乎看不到,像老一辈中国女排那样坚韧地对待自己职业的人,很多人在疲于奔命,想着“能不能不加班”“啥时候才能退休”。

我们处在一个不以胜负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时代里。在这个更加多元的世界,却有太多人逃避面对自己的内心,屈就于不喜欢的事情,只为了用时间换一份工资。久而久之,就变得找不到自己是谁了。

经常有朋友和书单君喝酒时感慨:每天都在忙,也不知道到底在忙什么。你说热爱工作吗,也没多热爱,但每天需要花费最多时间和精力的,又只会是工作。我有时中午在办公室睡午觉醒来,会环视一圈,突然不知道我在干嘛,我自己是谁。

这大概是这年头的人最大的迷茫所在。

就像《夺冠》里,刚入队不久的朱婷,被问起为什么打排球时,她说:

以前我去篮球队,别人说我身子太薄,不适合。后来我去皮划艇队,别人跟我说,闺女,你这个腿往哪儿搁啊。所以,选了排球。

那时候,她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打排球,感觉很迷茫。来到这里,纯粹是为了父母,为了给未来找一条出路,为了成为郎平。

直到奥运比赛之前,郎平给她发了一条短信告诉她:你不必成为我,你应该成为你自己。

这时起,迫于无奈才来打排球的朱婷,开始正式成为那个让对手闻风丧胆的“女排乔丹”。

在找到自己的道路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有时我在想,那些坐在格子间里,面无表情,一遍遍改文案改设计的白领们,或许真的只是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是谁。

而一旦想清这个问题,一个人真正的才能和潜力,可能才会爆发出来。

这样看来,“成为你自己”,或许这才是新时代真正的女排精神,也是《夺冠》交给所有迷茫的年轻人,最好的答案。

主笔 | 轻浊 编辑 | 黑羊

图源 | 《夺冠》原标题:《这才是中国最飒的“女团”,一出场连我爸妈都坐不住了》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预热国庆档《夺冠》提档至9月25日上映

昨日,电影《夺冠》官方宣布影片提档至9月25日上映,并随之释出一组提档海报,配文“中国女排率先发球”。年初,《夺冠》因疫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这才是中国最飒的“女团” 一出场连我爸妈都坐不住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