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铜陵 今日义安 今日枞阳
地方网 > 安徽 > 铜陵市 > 今日铜陵 > 正文

百年老秤店:在时代变迁中称出匠人的坚守

来源:铜都晨刊 2019-10-17 10:57   https://www.yybnet.net/

年轻游客对杆秤非常好奇。

游客在观赏夏大明制秤。

制秤打芯眼。

夏大明制秤一丝不苟。

夏大明正在整理工艺秤。姜蕊 摄

■ 本报记者 姜蕊

在大通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镇上有一条澜溪老街,传统风貌犹存,街面干净整洁,令人流连忘返。街上有好几家百年老店,夏洪兴老秤店便是其中一家,其制作传统老秤的手工沿袭至今,店老板夏大明从父亲手里学到这门手艺,而父亲是从爷爷手中接过传承,爷爷又是从曾祖父那里学来……百年老店前前后后共经历了5代,夏大明和他的祖辈们亲历了历史的变革和社会的变迁。

日军侵袭,老秤店辗转来到铜陵

穿过繁华喧嚣的市区,一路疾驰十几公里,一条韵味十足的老街出现在眼前,漫步石板道上,沿街随处可见的是青砖黛瓦的徽派门面房。走在这里仿佛能感受到时光的印痕。夏洪兴老秤店里,一位中年男子坐在门前,正低着头打磨着一根木棍。“这是秤杆,我们选取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每一道工序也是力求细致认真,因为‘精准秀’向来都是我们这家店的宗旨。”手头工作完成后,夏大明向记者介绍起自己的这门手艺。

“我的老家在湖北,很早以前,我的祖辈便做起了制作老秤这门行当。”夏大明介绍说,为了图个吉利,祖辈便以“洪兴”为店名冠之以“夏”姓,寓意兴旺发达。“到我爷爷那代,日军侵略中国,在湖北那边烧杀抢掠,弄得生灵涂炭,甚至以抓壮丁为由抓走了我的爷爷,并带到了铜陵做苦役。”夏大明介绍说,他的爷爷就这样辗转来到了铜陵大通和悦洲,还在这里成了家,并将老秤店带到了这里。

城市变迁,老秤店从和悦洲搬到澜溪老街

从动荡的年代回归平静,夏大明的父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那时候的和悦洲有“小上海”的美称,足见当时的繁华与兴盛。老秤店在此期间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同时开办秤店的还有四五家。起初的夏洪兴老秤店从外观上并不那么起眼,然而历经考验,夏洪兴老秤店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和悦洲上数一数二的名店。

上世纪50年代末,夏大明出生了。儿时的他成天泡在老秤店里,跟着三五小伙伴嬉笑打闹,好不快活。那时候,父亲没有刻意教,夏大明也没有主动学,甚至对这门手艺并不感兴趣,但由于耳濡目染,年少的他也懂得了不少关于制作传统老秤的知识。

1983年,随着澜溪老街的发展,夏大明的父亲将这块老招牌搬到了澜溪老街上。门庭若市、争相抢购,夏大明的记忆里,换了地儿的老秤店非但没有受到“新开业”的局限,反而生意更加红火,周边的村镇、临近的市县的人纷纷慕名而来,为的就是买到一杆实用又经用的老秤。

拜师学艺,继续发扬祖传手艺

夏大明正式拜师学艺是在他23岁的时候,那时候他刚从农村下放回来,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面对未来他有些茫然:外出创业确实能大展拳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反而愈发痴迷于昔时不以为然的老手艺,更何况这还是他们家的“祖传”手艺!于是,夏大明正式拜父亲为师学起了制作传统老秤的工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挑选、刨木、制胚、打磨、包铜管、定叨口、定星位、再打磨、反复校准等,面对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十余道工序,年轻的夏大明心浮气躁,甚至打过退堂鼓。“既然你决定了学好这门手艺,那你就得认真学,耐心就是这门手艺首要的要求。”父亲的这番话成了夏大明的指路明灯,他再次拿起工具,埋头干了起来。就这样,凭借夏大明勤勤恳恳的态度,3个月后他顺利出师,与他一同学艺的还有其他2个兄弟。

时代发展,老秤店迎来新生机

上世纪80年代末,父亲将老秤店交由夏大明弟兄几个接管。生意依然红红火火,基本上一天能卖六七杆秤,太湖、南京等外地不少生意人都前来买秤。然而,随着电子秤的出现,夏大明弟兄几个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危机感,不过,那时候大多数人质疑电子秤的准确度,生意影响并不太大。几年之后,电子秤以其方便快捷实用的好口碑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自此以后,传统老秤畅销不再。

经历了惨淡萧条的窘境,夏大明的几个弟兄退出了老秤店,纷纷前往外地求职。夏大明再次面临关停老店还是继续发展的抉择。“祖业不能丢,更何况还是饱含了祖辈五代人心血的百年老店!”想到这里,夏大明毅然决定继续经营这家老店。

近年来,大通古镇旅游经济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市内外游客走进大通来到澜溪老街。夏大明开始转变思路,在继续制作传统老秤的同时,新开发了精致小巧的工艺秤。“称心如意”、“镇宅之宝”,有着好意头的工艺秤成了澜溪老街上不可或缺的旅游商品,很多游客都来选购这种工艺秤作为恭贺乔迁或婚嫁之喜的馈赠佳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夏大明的老秤店在几近绝望中,终于迎来了新的转机。“我要再干10年,一直干到70岁!”夏大明笑言道,回顾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夏大明感激地说道,“社会的发展让我们处处惊喜,政府的好政策让我的老店焕发新生机。”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过仕宁摄

新闻推荐

为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养老服务,铜陵市率先实施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城乡养老三级服务中心,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 居家养老托起“夕阳红”

服务上门生活无忧日前,记者来到铜陵市铜官区五松社区五松东村,在低保户方志祥家中,见到保洁员曹爱璐正在为老人打扫卫生。“...

铜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四代人同游园2019-10-16 10:48
评论:(百年老秤店:在时代变迁中称出匠人的坚守)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