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潍坊 今日青州 今日诸城 今日寿光 今日安丘 今日高密 今日昌邑 今日临朐 今日昌乐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今日青州 > 正文

柴门石房土峪村

来源:淄博日报 2019-04-12 01:02   https://www.yybnet.net/

山谷幽静美丽土峪柴门石屋每个古村落的背后,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民俗文化,村庄的建筑格局,则是千百年择优而居的生存状态,而“最美土峪”的塑造离不开土峪人的执着努力。

□本报记者魏廷宝马金特约记者闫盛霆

土峪村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充满灵性。

阳春三月,本报“与你相约”文学采风团到这里采风,怡情而惬意。

土峪村少土,却多石。在这里,土比金贵,村内民居全为石头垒砌,高低错落,依山而建。于是,土峪村便有了另一个美名“石头村”。

随着春回大地,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了“乡村休闲游”。寻一处清幽之地,质朴之乡,亲近自然,感受乡风,淄川区洪山镇的土峪村便成为人们的首选。

“春来山谷谁滋在,展展玉翅鸟飞来。要闻行人去何处,土峪人家把门开。”

这首诗句最能体现土峪村的美和土峪人的好客。

“兔峪”传说

从洪山镇政府一路向东南行驶,在乡野群山之间,一座高耸的“土峪”村标映入眼帘,不到20分钟车程即到土峪村。

“土峪村不大,但很有逛头哩!”一见面,土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海英就领着我们参观了村史馆。听着马海英的介绍,我们对土峪村有了一个大概了解。

土峪村三面环山,海拔400多米。地势南高北低,两翼为此起彼伏的中低山脉,中间低陷向北敞开,村落建造在山谷的中央,呈环抱型,远远望去,如同镶嵌在连绵群山中。村民们就地取材、依山建房,600多幢民居均以石头垒砌,“石头村”名副其实。

土峪村现有村民232户,594人,村落面积7.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2.8亩,林地面积5500亩。据曹氏墓碑推算,土峪村约在明朝万历十五年前后立村,至今已有四百余年了。据记载,土峪村先时王姓最早迁入,其后曹姓、晏姓、孔姓迁入。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姓、曹姓、晏姓先后败落或迁出,刘姓、马姓、司姓、孙姓、谢姓又陆续迁徒而来,在此繁衍生息。如今,司氏、马氏家族是土峪村大姓的户族,村民仍保留着聚族而居的生活习性。

在采访中,我们还听到土峪村两个流传已久的传说——“土鱼”和“兔峪”

“土鱼”说的是王姓先行迁入,故村名最早为王家岭。传说村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土岭,登高远眺,活像一条静卧的大鲤鱼,因此命名为“土鱼村”。后因风雨冲刷和村民挖掘,土岭已失去当年的鱼状,而当时山区的村名多以峪字相称,故此将土鱼村改名“土峪村”。

而“兔峪”更接近传说,相传村中有一位修行千年的兔仙,百姓为表达对神仙的敬畏,便将兔仙居住过的村庄命名为“兔峪”,后有人定居此地更名为“土峪”。土峪村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有历史,就有故事,故事里的村庄和村庄里的故事,自然就会产生一种神秘的吸引力。

在土峪村,我们感受到村内幽静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山林、陡崖、密林、红叶、泉水、溪流、石屋、教堂、山村民居、生活习俗浑然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村中山石遍布,土地并不多见,用村民的说法,在土峪村“土比金贵”。村内林木茂密,庭院树木和森林连为一体,春夏青翠葱郁,深秋红叶映山,寒冬遍野白雪,空气中负氧离子高,如同清新无染的天然氧吧。

马海英告诉我们,这里的气候条件和大气质量优越,夏季平均气温竟低于外界六度,植被茂盛,空气清新,与城区和周边山区形成反差。村内及周边有圣母泉、风泉等大小泉眼20余处,上百年的古树见证着村庄的沧桑和变迁;古碾、古井、千年古道展示着村民的繁衍与生息。具有自然生态风光和浓郁乡土特色的三十余家农家乐分布山谷之中,让土峪村成了城里人休闲娱乐的绝佳之地。

古村新貌

过去土峪村集体经济发展几经起落,几十年难以摘掉落后标签。

上世纪60至90年代,村集体经济主要为砍伐林木、出口柿子所得,个人家庭仅依靠耕地、养殖增收。“打工潮”兴起后,年轻村民多外出打工,留守的妇女老人则依靠加工腐竹增收。21世纪初,由于村集体用地少,生产基础薄弱,三分之一的村民为贫困户。

为实现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近年来,土峪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洪山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聘请中国乡建院对村落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石、堂、山、房”为主题,从慢生活、软改造、美环境、显文化、强特色五个方面进行定位,努力建成生态环境优美、人文特色显著、服务设施完备的原生态传统村落和休闲旅游基地,倾力把土峪村打造成一个乡村旅游品牌。

去年以来,土峪村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投入资金700多万元,整修3公里柏油路,加宽了进村路段,建起了9米高的“土峪”村标;将穿行村内的溪水小渠用青石修葺,两旁种植了百余棵银杏树;新建能容纳200余辆车的停车场以及达标4A级公厕;村集体还收存了十几处百姓闲置的旧房,修整后将其改造成集住宿和餐饮为一体的游客栖息场所,种植了百余亩观赏性油菜花,再现“垄亩花烂漫,原野遍金黄”的盛景。此外,村里还陆续建设观戏台、水岸童趣等一系列乡村文化娱乐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激发内生活力,打通城市资源流向农村的通道,引导社会资源再分配,让城市的资源反哺乡村,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新路。目前,土峪村已被列为省级传统村落,省级首批“乡村记忆”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如今,荒芜的乡土变了,记忆中的故园变了,一个“美丽土峪”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最美土峪

乡村,对于当地居民来讲,是一种生活环境,也是一种生命印记。而对于游客,对一个乡村的认知,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认知,想要了解一个村落的故事,需要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才能真正融入这份文化。

行走土峪村,我们感受到的不只是外部的建筑和环境,更源于百姓心中的崇德向善,源于居民心底的见贤思齐,源于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助,源于整个乡村的风淳物厚。

在土峪村品尝一下农家大嫂的手摊煎饼,喝上一碗用山柴作火煮的稀饭,心中甭提有多舒坦。在明媚的初春,漫步土峪村,感受到的是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古道热肠的纯朴民风和生态淄川建设的又一道独特风景。

土峪村的名气,不仅在于村中的山泉石屋,还因为村里有一座青石砌成的哥特式天主教堂。

沿村中青石板路拾阶而上,远远就能望见教堂尖顶。教堂悬在半山腰处,很难想象,在一个山村里,会有如此规模的教堂。

土峪村天主教堂始建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被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米,房屋153间。1937-1939年,由美籍主教杨光筹资新建。教堂主体全部由整块青石堆砌而成。石壁红瓦、圆弧门窗,显示出优美的欧式建筑风格和浓厚的宗教色彩。院内左侧是一幢带阁楼的三层建筑,这是神父楼,是当年神父办公和休息的地方。右侧则是修女楼,是当时修女们居住的地方。

教堂外面有一条百米左右的青石古道,村民告诉我们,这条古道已有400年历史,是古代青州府到济南府的必经之路,因教堂的修建而保留了下来。沿着山路往上走,还能看到另外一段长达几公里的古道。“无论是石房子还是教堂、古道,我们都在尽力去保持村子的原貌。”马海英说。

在采风中,我们还发现土峪村的石雕艺术别具一格。这些石刻有着完美的形式和娴熟的技巧,村民利用锤、錾、剁斧等工具,依靠丰富的经验将生动精美的艺术形象雕刻在石头上,其造型简洁、浑厚、古朴,艺术价值毕现。

其实,每个古村落的背后,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民俗文化,村庄的建筑格局,则是千百年择优而居的生存状态,而“最美土峪”的塑造离不开土峪人的执着努力。

“土峪的山,土峪的水;土峪的风光就是美;春天山花遍野,夏天小河流水,优美的仙境令人醉……”一位游客的留言诗,不正是我们此时采风的心境吗?

山谷幽静,石屋柴门,溪流潺潺,绿水青山。

土峪一行,不虚此行。

新闻推荐

让“菜篮子”装满“中国造”

□本报记者张希丽“让中国人的‘菜篮子’紧紧抓在自己手里”“让‘华盛’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走出国门”“攻...

青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柴门石房土峪村)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