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寿光新闻 > 正文

“菜二代”大棚“种”出幸福生活 寿光“80后”菜农李万庆回乡建起高标准大棚,一年能赚几十万元

来源:潍坊晚报 2019-02-20 09:07   https://www.yybnet.net/

在寿光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菜二代”,其父母都是普通菜农。如今,他们开始返乡种棚,靠着勤奋好学和敢闯敢干的劲头,在农村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30岁的李万庆是村里最早回乡种植大棚蔬菜的年轻人,白手起家,经过6年的打拼,建起了两个高标准大棚。2月19日,记者来到李万庆身边,听他讲述回乡建棚种菜的酸甜苦辣。

春节期间

感受丰收的喜悦

2月19日,潍坊市各地普降瑞雪。一大早,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的“80后”菜农李万庆来到自家大棚前,将棚顶的积雪清理完毕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相比其他蔬菜大棚,李万庆家的大棚显得有些阔气,长度接近400米,里面非常宽敞。远远望去绿油油的一片,菜椒植株长得非常茂盛。

李万庆今年30岁,回家乡种植大棚蔬菜已经6年了,如今在蔬菜种植上开辟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已经步入正轨,尤其是种植的菜椒,让他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从节气上看,现在本是农闲的时候,而我们正处于最为忙碌的采摘季。”李万庆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的两个大棚都种植了菜椒,头茬菜椒已经成熟。“每年春节期间,蔬菜价格普遍偏高。从这两天的菜椒行情上看,批发价是5元一斤。一周下来,我们能采摘四五千斤,收入2万多元。”李万庆说。

与其他蔬菜不同的是,菜椒是一年种一季,可以采摘四五茬。虽然春节不能休息,但看着丰收的场景,李万庆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春节前后菜价好,这个时候我们会更加忙碌。”李万庆说。

放弃城里工作

成最早“菜二代”

和寿光多数农村一样,东斟灌村也是一个蔬菜村,多数村民都靠种植蔬菜为生。2010年前后,种菜户的老龄化逐渐明显,当时村里的年轻人宁愿在城里打工赚工资,也不愿意回乡种菜。李万庆毕业后一直在青州和寿光从事汽修工作,想在城里闯荡一番,干一份自己的事业。

刚参加工作时,李万庆一个月的工资是七八百元,2010年后涨到了2000元,没过两年,又涨到了5000元。“当时自己的工作没多大压力,收入也可以,自己一个人够花的。可是结婚之后,各种开销多了起来,一年下来攒不了多少钱。”李万庆说,当时他的收入还不如父亲在家种大棚赚得多。

同时,村里的一次变化让李万庆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以前村里都住着平房,后来大家靠种植大棚蔬菜,腰包鼓了起来,纷纷住进了新盖的楼房。”李万庆说,2012年他的孩子出生,为了照顾家庭,他放弃了在城里的工作,毅然回家学习种大棚蔬菜,跟着父母一起种植两个100多米长的大棚。“因为刚开始干,什么都不会,还要先跟着父母学。”就这样,李万庆成为了村里最早的“菜二代”。

认真好学

引进新种植技术

刚开始种植大棚蔬菜时,李万庆是两眼一抹黑,真正体会到了“隔行如隔山”的含义。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认真学习,不懂就向父母和有经验的菜农求教。当时村里定时组织菜农到其他地方学习技术,他都会积极报名参加。

当时,村里的大棚多是100米长的二代棚,菜农们的种植技术也较为传统,甚至还有的靠经验种植蔬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棚蔬菜产业升级。李万庆意识到,要想找到突破点,必须学习更先进的技术。“如果我和父亲那一辈菜农一样,默守在老式大棚里,也能赚钱,但不利于长远发展。”李万庆说,只要一有参观学习机会,他都会积极参加。“每一次学习,都会让我学很多知识,开拓了眼界。在每年的菜博会上,很多国内国际的种植技术,也让我大开眼界。”李万庆说。

李万庆利用农闲的时间学习种植技术,并且大胆地接受新鲜事物。“这几年大棚更新换代太快了,各种技术层出不穷,如果再不主动学习一些先进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就真的落后了。现在智能手机很方便,有什么不懂的上网一查就能知道,这也为我种植大棚蔬菜提供了便利。”李万庆说。

另立门户

贷款建高标准大棚

在吸取老一辈菜农种植经验和学习先进技术后,李万庆可以独当一面了。2015年,他决定建设新一代大棚,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当时年龄大的菜农家里用的都是第二代、第三代大棚,已经严重老化,里面全部都是老设备。”李万庆说,新一代大棚不仅面积大,而且配套多。

当时李万庆手里没有多少积蓄,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到银行贷款近20万元,建了一个270米长的大棚,当年就种上了菜椒,卖出了好价钱。尝到甜头后,2016年,他又投入60多万元,建了一个长370米的大棚。

欠了80万元的外债,李万庆心里也没有底,不过既然大棚建起来了,不管怎样,都要种好菜。幸运的是,2017年春节,菜椒卖到了8元一斤,当年一个棚的菜就卖了45万元。2018年,又卖了40多万元,两年的时间,他所有的外债终于还清了。“这几年来,虽然没有攒下钱,但攒下了两个高标准大棚,占地8亩半。”李万庆说,大棚就是咱菜农的“聚宝盆”,不愁赚不到钱。

“以前大棚都是人工防风,费时又费力。我这两个大棚采用智能防风,通过手机软件操控。”李万庆说,他还率先引进了滴灌的节水设备,灌溉效果好还能节水,随后很多农户都纷纷效仿。

效益可观

返乡“菜二代”增多

对于大棚蔬菜的效益,李万庆感到非常满意。因为现在大棚蔬菜种植成本提高,比如种苗费、农药化肥费用等,都比以前高。即使这样,减去所有的成本,他两个大棚一年也能有40万元的利润,比在城里上班赚得多。

老一辈菜农都是自己种植、自己管理,属于传统农业。李万庆在种植大棚蔬菜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种苗种植、菜椒采摘等技术含量低的工作都由雇工来完成。像施肥、农药配置等技术型工作以及日常管理工作,我自己来完成。”李万庆说,这种模式不仅让村里的闲散劳动力有了收入,提高了种植效率,自己也能省下时间,集中精力管理蔬菜生长,还有时间学习新的种植技术。

在李万庆的影响下,这两年东斟灌村回乡种菜的年轻人逐渐增多,有一些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回家跟着父母一起种植大棚蔬菜。“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种菜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辛苦了。另外,种大棚菜的效益的确不错,时间也自由。”李万庆说,现在村里超过200米长的大棚有50多个,都是回乡后的年轻人种植的。

“菜二代”的返乡建棚创业,带动了村里蔬菜产业的升级,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图本报记者邓永杰

新闻推荐

秸秆变废为宝 蔬菜长得更好

核心阅读山东寿光素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但近年来,寿光一些村子里堆积成山的蔬菜秸秆却成了让人头疼的大问题。...

寿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光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菜二代”大棚“种”出幸福生活 寿光“80后”菜农李万庆回乡建起高标准大棚,一年能赚几十万元)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