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州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韩城新闻 > 正文

纪晓岚的秦腔“故事”百年三滴血给教条主义一记响亮的耳光本报记者 陈继良

来源:宝鸡日报 2018-05-10 02:04   https://www.yybnet.net/

三秦大地,秦人秦声,秦音高亢,秦韵飘荡,穿心入肺,经久弥香。一句“祖籍陕西韩城县”席卷三秦,尽人皆知,这句经典唱词就源自传统名剧《三滴血》,秦地之人大都能哼会唱。《三滴血》也成了秦腔的代名词、标志性符号。

今年恰逢《三滴血》上演 100周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这部大戏在宝鸡再一次上演,在观众爆满的剧场娓娓讲述“滴血认亲”的传奇故事。

(一)

《三滴血》是近代著名秦腔剧作家范紫东先生的扛鼎之作,从西安易俗社首演至今整整 100年,创造了秦腔的一个神话。《三滴血》经久不衰,就不能不提到清代大文豪纪晓岚,故事原型就出自这位大才子之手。《秦腔剧目初考》一书中记载,三滴血“本事见于清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

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人,以才名世,入朝为官,是乾隆的“红人”,恩宠有加。众所周知,纪晓岚是中国《四库全书》的总纂修官,他还有一部是以笔记形式写奇特见闻的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用短小精悍的笔法,收录了经历的和听说的奇闻逸事、民俗风情和家长里短等,相当于现在的“社会新闻集萃”。《三滴血》的故事原型就出自这本书的卷十一《槐西杂志一》。书中写道:“从孙树森言,晋人有以资产托其弟而行商于外者,客中纳妇,生一子,越十余年,妇病卒,乃携子归。弟恐其索还资产也,诬其子抱养异姓,不得承父业,纠纷不决,竟鸣于官。官故愦愦,不牒其商所问其赝,而依古法滴血试,幸血相合,乃笞逐其弟。”大意是说,有山西人外出行商,娶妻生子,妻故携子而归。其弟恐兄侄分去家产,遂告于公堂。县官不问情由,依书卷记载的古法滴血,所幸血在盆中相合,便杖责赶逐其弟。随后,其弟不信滴血之法,再次上诉,县令查实其弟媳之奸情,“弟愧不自容,竟出妇逐子,窜身逃去,资产反尽归其兄,闻者快之”。

“滴血验亲”古有记载,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按陈业滴血,见汝南先贤传。则自汉已有此说。”古时未有亲子DNA 鉴定,多以这种土法验亲,科学性不足,多有谬误差池。连纪大才子也深有疑虑,他写道:“然余闻诸老吏曰:骨肉滴血必相合,论其常也;或冬月以器置冰雪上,冻使极冷,或夏月以盐醋拭器,使有酸咸之味,则所滴之血,入器即凝,虽至亲亦不合,故滴血不足成信谳。”

由此来说,纪晓岚书中的县令虽然昏庸呆板,不勘不访,却阴差阳错地断清了案子,办了好事,使商人兄弟各得其所,满足了老百姓向善向好的朴素愿望。范紫东先生的《三滴血》,虽然故事雏形来源于《阅微草堂笔记》,也系公案题材,认为“滴血验亲”法不靠谱,但范紫东的戏已属于自己的创作,艺术化地对滴血验亲进行了再造,不是糊涂官的“出五关”,而是“糊涂官的“走麦城”;不是“一滴血”,而是“三滴血”,三次机械地搬用书本错乱判案,造成父子分离夫妻分散,辛辣地讽刺了本本主义贻害无穷、教条行事必然酿成大错。为何要说“三滴血”?大概古人向来信奉事不过三吧,少了不足信,多了是重沓,三次刚刚好。

范先生是陕西乾县人,名凝绩,字紫东,天资聪颖,写诗作词,教授理化,创办过新式小学,参加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西安易俗社的创始人之一,历任易俗社编辑主任、评议长和交际主任等,一生创作秦腔剧目 60余个,在列强入侵国难当头的危亡时期,先生以笔为武器,创作了歌颂民族气节的秦腔《苏武牧羊》,以史可法抗清为题材的秦腔《三知己》,及痛斥不平等条约的《颐和园》《宫锦袍》等。作为多产的秦腔剧作家,范紫东以《三滴血》最为知名。此戏,戏中套戏,戏情饱满,悲喜交加,人物众多,各自出戏,不得不令人叹服范紫东先生的老辣。

(二)

读书人都明白,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死读书、读死书就是死路一条。孟子在《尽心下》中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诫人们要将书本结合实际,对标生活独立思考,不可机械照搬。《三滴血》的核心矛盾是“滴血验亲”,纪晓岚的故事已明证它靠谱,却也心存疑虑,而范紫东先生就在戏中反其道而行之,三次滴血三次失误,用活生生的实践批判形而上学式的读书论,正如县官在被罢官后唱道:读书不明难致用,回家去还要对青灯。而这个死脑筋的县官名字也很特别,范紫东给其取名“晋(尽)信书”,讥讽嘲弄之意,精辟透脱其中。

《三滴血》能亘古流芳,缘于范紫东把纪晓岚的故事梗概升级扩容,取滴血之事实,反验亲之结果,用反例法推演故事,艺术化地创造了一个双胞胎,勾勒了一个横跨秦晋两省、父子夫妻兄弟之间曲折离奇的故事。阴差阳错、意外连连,却又合情合理,吸引观众目光,牵动人们思绪。山西商人周仁瑞的一个儿子变成双胞胎,周天佑和卖与李家的李遇春,为后面两妯娌的错认埋下了伏笔,把“一滴血”变成了“三滴血”,滴血主线与两对青年男女的情感副线交织并行,给人间悲欢离合增加了佐料,戏剧矛盾集中突出,小冲突跌宕不断,使戏曲内容丰富,对抗性增加,具有极强的表现张力和观赏性。

第一次滴血,周家父子失散,周天佑与贾莲香因打虎相遇缔结良缘;第二次滴血,李遇春与不是亲姐的李晚春夫妻天各一边,寻亲途中遇孪生兄弟义结金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将山西五台县与陕西韩城连在一起;第三次滴血,周仁瑞之弟周仁祥与儿子验亲失败,响亮地打了验血之法一记耳光。三次滴血,从韩城的暑夏到五台的寒冬,时空飞跃,角色众多,悲喜转换,人物有血有肉,早已脱胎于纪晓岚笔下那个一时一地一家一户的寥寥几笔。纪晓岚的故事只是离奇有趣,而范紫东的戏却悲喜交加,加人加戏,添情添趣,有失散分离之悲,有团圆成亲之喜,有争夺家产,有恶霸赖婚,有亲兄弟路遇,有立功为官,人间悲欢离合、生活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戏曲行话说,“双生双旦,就是好看”,应在三滴血中,有真无假。及至后来团圆一场,范先生铺垫的孪生兄弟派上了大用场,因郎君面貌酷似,贾莲香和李晚春忙中错认,闹出尴尬,令人捧腹,由衷惊叹先生设计之老辣。由家事引发的这部戏,有悲剧的激昂愤懑,又有喜剧的轻松活泼,神来之笔、精妙

之处,使人叹为观止!

秦腔剧目繁多,公案戏更是不胜枚举,为何《三滴血》却能如此精到,妇孺皆知,传颂百年呢?戏情恐是首要,构思精巧,令人玩味不已,虽然戏情再熟不过,可戏迷看了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广为流传。 1960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将《三滴血》拍成了电影,红遍全国,走向大江南北,著名剧作家田汉曾给《三滴血》题词:“此剧不只是公案戏,剧情离奇曲折、妙趣横生,与兄弟的爱人相误会处,可以追步莎氏(莎士比亚)。”50多年过去了,易俗社一代代演员接力传承,《三滴血》成为他们的招牌戏。一个奇怪的现象是,除了易俗社,很少有剧团去碰这个戏,因为戏太经典,深入人心,模板又是如此高大上,弄不好会砸锅!且不说电影中的主要演员均是秦腔界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家,衰派老生泰斗刘毓中,秦腔第一个女演员孟遏云,就连配角和龙套都是当时的名流新秀,阵容豪华,成为秦腔艺术殿堂的一座丰碑。去年 3月,市戏曲剧院“斗胆”排演,捏着一把汗拿起了这个戏,经过一年的打磨,基本上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成为除易俗社之外,极少能全本演出《三滴血》的秦腔院团。

戏就是戏,故事是艺术的,道理却是现实的。戏曲谚语说:“想当年未必如此,看今日或许有之。”《三滴血》唱了听了 100年,生活中的本本主义绝迹了吗?恐怕真的未必!晋信书是昏官但不是赃官,戏曲舞台上也不乏包拯、海瑞和况钟这样的青天,可为何公案戏在舞台上比比皆是,戏中看到的好多大小官员不是在勘讼,就是在断狱,俨然成了“法院院长”,而不去兴教育修水利?或许古人生活维艰,堪能承受物质之贫瘠,而对公正公平和正义大道渴望强烈,拼命相争,大声呼唤官员公正廉洁,不能贪赃枉法,不能徇私枉法,因而高台教化的戏中公案戏比比皆是,人们以此传颂流芳百世的清官,痛斥遗臭万年的赃官。当然,个别教条式引经据典的昏聩之官如晋信书,本无害民之本意,却有害民之后果,究其根源,就是照搬书本原话,没有因时因地制宜,更不去调查走访摸实情,用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酿成了大错,害苦了百姓。纪晓岚笔下写了,范紫东戏中演了,才让《三滴血》薪火相传,把教条本本主义的贻害唱到今天,启迪人们读书要活学活用,更要学以致用!

新闻推荐

本周陕西省蛋价上涨蔬菜大蒜降幅较大

本报讯(记者高宇)记者昨日获悉,据省物价局价格监测分局对陕西省10个设区市和韩城市、杨凌示范区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监测显示,全省成品粮、食用油、食品、民用燃料价格平稳,肉禽蛋、水产品价格有涨有降,猪...

韩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韩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纪晓岚的秦腔“故事”百年三滴血给教条主义一记响亮的耳光本报记者 陈继良)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