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渭南 今日华州 今日韩城 今日华阴 今日蒲城 今日富平 今日潼关 今日大荔 今日合阳 今日澄城 今日白水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今日韩城 > 正文

拜谒司马迁祠□马腾驰

来源:西安日报 2020-07-30 03:20   https://www.yybnet.net/

司马迁祠位于韩城市芝川镇东南的韩奕坡悬崖上,东临黄河,西枕梁山,汉武帝改陶渠水为芝水的那条河流,萦绕墓前。

“挥毫三千年,一日阅古今。”景区大门前的对联,是在说《史记》之千秋功绩,是在道此地之盛景,一副对联两行字,气势夺人,引人遐思。读此对联,司马迁其人、其所处时代并发生在其身上的诸多故事,不由得就浮上心头。站在这里,使人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梦幻之感。

带有一丝典雅之气的夏雨,仍淅淅沥沥地下着。雨中拜谒司马迁祠,朝圣之旅多了一份崇高,多了一份静穆,多了一份从容。

走进司马迁祠景区,司马迁青铜雕像高大巍峨,一卷竹简执于右手的他,抬头瞩望着远方。走近这尊雕像,方知其高12米,寓意司马迁所著之《史记》为12本纪。重量26吨,折合52万两,寓意《史记》之52万字。一尊雕像,其高度与重量,融进《史记》体例与文字之字数,多了几份巧思,多了深长之意味。

进入司马迁祠,山下的芝水里,密密匝匝的莲花旺盛得看不见河底。当年汉武帝曾在此河北岸釆摘灵芝,兴致勃勃的他,一高兴,就把陶渠水改名为芝水。谁曾能料到,因李陵案龙颜大怒的汉武帝,就因为司马迁替李陵辩护了几句,而让他遭受了残酷的宫刑。

不知所终的司马迁,从历史的长空消失几百年之后,西晋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就在这里,就在汉武帝昔日采摘灵芝的芝水岸边,就在韩城这条唯一通往长安的古道旁,为司马迁修庙立祠。在这里修庙立祠,是给那个故去的汉武帝看,还是为了司马迁无处安放的魂灵,依着这条古道,顺利地从长安回到故乡?

这个太守殷济啊,他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谁能说得清,谁又能说得清呢!历史呀历史,诡谲多变,纷繁杂扰的进程中,就有了诸多让人要去追寻,要去探究的谜团。

通往山顶祠院的司马古道,又长又陡。司马迁祠墓建筑群由四座高台组成,从山下到山顶,依崖就势,层叠飞旋而上,远远望去,峻峭挺立,高展凌云。脚下北宋时铺设上去,相连四个高台的99块大石条台阶,层层上升。9在阳数中为最大,有最尊贵之意,99块大石条台阶,久久,长长久久,意为司马迁伟大的思想与不会磨灭的精神长留人间。

这条古道,最早修建于春秋战国,北宋时,改修而成的石条路一直使用到今天。早已凹凸不平的石条路,让人不禁感叹起来,沧海可以变桑田,时日,可以把脚下的石头打磨得坑洼不平,但留史的英杰们,时日愈久,愈发地光彩照人,愈发地神圣伟大,如我来这里要拜谒的司马迁。

在坑坑洼洼的石条路上,我轻轻地弹了几下脚,想听听历史的回声。这条记录了历史烟云的石条路,承受了风霜雨雪,见证了悲欣交集,其中的每一块石条,都有久远的不为人知的悠悠故事。

走在这石条路上,肃穆庄严之感油然而生,思绪也随之飞动起来。司马祠建成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有多少达官贵人,有多少名儒巨贾,又有多少普通百姓专门踏上这条古道,踏上这石条台阶来朝圣,来拜谒史圣?他们沿着这陡峭的古道,一步步往上爬着,他们把自己的汗水,把自己的脚印留在了这里,把自己对司马迁的崇敬虔诚之情,把一瓣心香留在了这里。

留下诗文的访客,我们可以看到,可以体味到他们的心境,可以读出他们对司马迁非同一般的尊崇与敬仰。没留下诗文的,他们把仰慕,把感动,把朝拜的身影留在了这条古道上。

从石条路上登高前行,四座高台前,分别立有一个宋代建筑结构的木牌坊。自下而上,第一、第二、第三台的牌坊上,分别书有“高山仰止”、“龙门才子故里”、“河山之阳”。到了最高一台,修建有一座砖砌蒙古包形状的八卦墓,此为司马迁的衣冠冢。

相传元世祖忽必烈把初建时的土冢,改建成今天的模样。墓顶植有一柏,枝分五枝,被称为五子登科柏,盘虬劲直,郁郁葱葱。墓四周,刻有《周易》之八卦图案,是对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史学思想的诠释。我围绕着墓地,正三圈反三圈转了六圈,之后,轻轻地摩挲着墓四周的八卦图案,向史圣表达最真挚,最真诚的敬意。墓碑上的“汉太史公墓”五个字,为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

墓前,是宋代建筑结构的献殿和寝宫,其内供奉着司马迁塑像。在塑像前,一路上来,衣服已被汗水湿透的我,双手合十,低头闭目,向方脸长须,双眉入鬓,气宇轩昂的司马迁塑像,深深地鞠了三个长躬。在心里,我是向史圣许了愿的。

面前这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与天文学家,他的人生路上,经受了多么大的屈辱与不平,他隐忍苟且地活着,是为了实现他和父亲两代人的夙愿。他不虚美,不隐恶,不为尊者讳,不为亲者讳,以实录的手法完成了“范围千古,牢笼百家”,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雄深雅健、奔放浩荡的信史大书《史记》,名列二十四史之首,后世历代对其尊崇有加,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部《史记》,使司马迁残缺不全的身体与悲愤忧痛的心灵在精神上得以完整健全,得以平慰欢欣。司马迁历经狂澜惊涛,埋葬了奇耻大辱,高高树立起了被后世称之为礼义一统的司马迁精神,他以他的《史记》而永生而流芳百世而名垂青史。

我一抬头,一脸坚强坚韧,不屈不挠,矢志不渝,具备了伟大人格的司马迁看着我。其祠门上悬挂着的“穆然清风”四个字,让人心生温暖,有了许多许多的感慨。

读《史记》,那一个个鲜活鲜活,历经千年的人物,如今仿佛还活着,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的音容笑貌,还是那么真切,还是那么传神,如同我们身边的你我他一般。《史记》中的语言,简练干净而又丰润淳朴,疏宕从容而又摇曳多姿,许许多多,有了百分美好、有了高度概括力、有了巨大力量与瑰丽色彩的词语,岂能概括得了《史记》无与伦比的博大与精妙?

走出古柏参天,环境幽静的献殿和寝宫,站在司马祠墓最高处,极目望去,古城韩城尽收眼底,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静静地向东流去。也许是出圣人的地方,韩城和我走过的其他历史名城一样,史悠久,地气壮,文脉雄,一草一木都长得丰茂健硕,都长得华滋挺秀。是的,在韩城,那空气中似乎都能触摸到历史的回音,似乎都能嗅到司马迁笔墨文字的幽香。

韩城这块地面,给了司马迁以生命,司马迁以他的渊博学识、以他的伟大品格、以他刚正不阿的史圣风骨与气贯长虹的精神,给了韩城这座城永远的盛名。司马迁,他照耀了韩城的往昔,也必将明丽于韩城的未来,他永远是韩城一张光彩夺目的名片。

新闻推荐

“翻身”后的好日子

工作中的薛林楠。本报记者吴永刚通讯员程晗文/图这两年,薛林楠时常觉得像做梦一样,但一切又是真真实实的,熬过水深火热...

韩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韩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拜谒司马迁祠□马腾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