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芜湖 今日无为 今日芜湖县 今日繁昌 今日南陵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今日芜湖县 > 正文

皖江中学堂 暨省立五中旧址

来源:大江晚报 2019-10-14 14:35   https://www.yybnet.net/

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旧址位于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后山腰,该建筑依山而建,气势不凡。这里曾经被誉为“安徽的北大”。本期“芜湖新晋‘省保’”栏目,就来说说这处旧址背后的那些往事……

一路走来 文脉悠长

要想了解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的来龙去脉,还得从250多年前的中江书院起说。

作为江左名邑,芜湖自古文脉繁盛,代不乏人。查民国八年(1919)版《芜湖县志》(以下简称《县志》)可知,明代有隆庆年间的阳明书院,万历年间的求仁书院;清代有康熙年间的滴翠书院,乾隆年间的荆山书院、龙门书院。由此可见,芜湖虽然以商贸称雄于世,但毕竟地处江南,对文化的敬仰也早已沁入骨子里。

当时光步入清乾隆三十年(1765),此时的芜湖早已是“市廛鳞次,百物翔集,文彩布帛,鱼盐襁至而辐凑,市声若潮,至夕不得休。”这一年,也是芜湖教育史上极具标志性的一个时间节点。中江书院,一座绵沿至今的教育机构横空出世。李世杰在创办这座书院时,也许并没有想到后世有那般大的影响。书院创办伊始,就有一个相当明确的定位,所招学子并不仅限于芜湖本地人,“安徽宁池太广悉属治所五府一州二十八县,凡士民之俊秀而愿来学者,皆吾弟子……”这就是胸怀,这就是格局。书院数月即建成,李世杰“延师考课必亲临以礼下之。”然而自书院创办伊始,办学经费就一直困扰着李世杰,他四处筹措经费。然而直到他离职为止,也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另一位道尹刘墫也非常重视中江书院。他以“凡士民之俊秀,而愿来学者,皆吾弟子。限于地而遗其人,绌于费而隘其规,非教也!”的办学宗旨,四处游说,争取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但依然无济于事。直到芜湖县令淡如水任上,这种窘迫的局面才得以扭转。

此后的中江书院,凭借优质的教学质量、出类拔萃的师资力量,引得众多名师学子前来“打卡”,为芜湖及其周边广大地区的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就像《县志》中描绘的那样,“经费日充,从学日众,鸠江如带,宁不翕然为人文之渊薮哉!”如此中江书院,想不出名都难。而这座中江书院,就是著名的皖江中学堂的前世。

这样的盛况持续了将近一百年,到了咸丰三年(1853),此时包括芜湖在内的广大江南地区,已不复当年烟雨繁胜地模样了,昔日琅琅读书声已经被烽火硝烟所替代。此时的中江书院已是人去楼空,校舍最终也在太平军与清军的交战中毁坏殆尽。直到同治二年(1863)巡道吴坤修在原址重建书院,更校名为“鸠江书院”。

同治九年(1870),书院迁址到梧桐巷。光绪初年恢复“中江书院”原名,此时的中江书院已经拥有学员200多人。光绪二十年(1894),时任徽宁池太广分巡道道台的袁昶,再次扩建“中江书院”。当时的中江书院在这位袁道台的治理下,颇有中兴之势。教育、宣传、藏书……样样都搞得有模有样,井井有条。由于袁昶“朋友圈”极广,这让中江书院成为当时教育界的“网红”,他高薪聘请“江南大儒”汪宗沂为中江书院山长。由于袁昶对中江书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深受全体师生及地方人民的崇拜和爱戴。

近代以降 可圈可点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江书院改名为“皖南中学堂”,并附设小学堂。同年底,学校迁至大赭山,更名为“皖江中学堂”。

在此后的近五十年时间里,尽管皖江中学堂命运多舛,但其作为校舍的功能一直未有改变。在谈及皖江中学堂的文物价值时,市文物局文物保护部主任石宝友告诉记者:“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旧址开芜湖官办近代初等教育之先河,也是安徽省最早的省立中学之一。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旧址是芜湖近代教育的缩影。它起源于清代早期的书院,跨越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紧密相关,在芜湖革命史和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的确如此,这处旧址留下许多革命先辈的足迹:1904年,陈独秀曾在皖江中学堂执教。1906年同盟会长江中下游支部长张伯纯担任学校监督,这里成为安徽省辛亥革命和中江流域文化运动的重要据点。旧址还是刘希平、恽代英、萧楚女、高语罕、蒋光慈等人从事教学和革命的地方。五四运动期间,皖江中学堂已经改名为省立五中,当时在校长刘希平和学监高语罕主持下,联合芜湖各校2000多名师生,声援北京学生反对北洋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省立五中成为芜湖爱国运动的中心,被誉为“安徽的北大”。

百年校舍 岁月静好

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旧址原本是一组宏大的建筑群,据1987年版《芜湖市一中校史》记载:“新建的校舍沿山脊毗连,有六、七幢两层楼房。”另据当时安徽通志馆编印的《芜湖关华阳贸易情况记略》中报告,皖江中学堂于1903年底正式竣工,1904年3月16日开学。”这些在现存的晚清老照片上也可清晰地看到。这处旧址的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它位于安师大后山腰部,地势很高,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随着地势不断提升,南坡十分陡峭,可俯瞰全校。目前留存的这一幢校舍大体保存完好。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这幢校舍1950年以后成为芜湖第一中学的校舍,但此后又是如何变成安师大的一部分,却鲜为人知。查《芜湖一中校史》,也只有语焉不详的一小段文字:“1952年,人民政府根据全面安排、统筹兼顾的精神,决定把赭山校址划给安徽大学(即现在的安徽师范大学),另择市郊的张家山重新建校……”

其实,围绕着这幢校舍隶属关系的变更,曾经是一件惊动了当时华东教育部的大事情。1950年,当时迁至芜湖的安徽大学为了缓解校舍紧张的态势,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许杰亲自向华东教育部作了一份专门的报告。报告中详细讲述了芜湖一中赭山校舍与安徽大学的关系,认为“芜中之赭山校舍在赭山顶上,我校之校舍则在赭山之下坡,但我校校舍面积较大,房屋较多,芜中房屋之西、南、东三面都被我校房屋环绕,尤其芜中大门之东西两旁都是我校的房屋——大门西边是我校学生宿舍、实验室、教室及办公室。因此,芜中出入都要穿过我校,就形势说,两校校舍连成完整的一片,有不可分割性。芜中之赭山校舍距市区太远,不便学生走读,若将赭山房屋转让我校,既可便于学生走读,又可免与我校夹杂一处,实为两便。”许杰同时提出,“芜中赭山校舍转让我校后,切合我校需要。”后经协商,芜湖一中在市区择地另建,预计费用约2000石大米(当时市价是每石大米19万旧币),由芜湖市和安徽大学承担1000石。得到华东教育部的同意后,于1950年9月7日正式签订了校舍转让协议书,1953年上半年,芜湖一中搬迁完毕,赭山西麓的校舍划归当时的安徽大学。此次校舍的转让,对安徽大学以及后来的安徽师范大学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正如《安徽师范大学校园变迁》一书所言:“在当时情况下,获得芜湖市立中学的校舍房屋对学校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这项计划最终实现了现在的校园据山面水的虎踞之势。”悠悠百年,已将这座校舍消磨得斑驳陆离。2005年12月,旧址被芜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采访时获悉,有关方面即将对这处“省保”单位进行维护,但愿不久的将来,能看到它恢复往日的惊艳模样。 记者 郭青 文/摄

新闻推荐

游过千山万水 还是家乡最美

最甜美的果实一定在秋季,而最新鲜的果实一定在田间。金秋时节,又一轮新鲜的瓜果成熟,又一年丰收的景象呈现,沉甸甸的稻穗、洋...

芜湖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顺溜队长”路演2019-10-09 14:35
评论:(皖江中学堂 暨省立五中旧址)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