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把青春奉献给西部建设 他被学生视为偶像 ——访西安交大宋余久教授

来源:西安晚报 2018-01-14 09:41   https://www.yybnet.net/

交通大学西迁,像一棵大树在西安落地生根、发芽、成长并反哺这块土地。而随着交大西迁的老教授们就是这棵大树不可分割的枝叶,他们带来了老交大的风格和治学精神。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宋余久,便是当年西迁老教授之一。他虽已85岁高龄,仍耳聪目明、步伐稳健,讲起话来思绪飞扬、侃侃而谈,被学生视为“80后”的偶像。

认真负责既是对自己工作的尊重

也是对学校及国家财产的珍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宋余久教授于1955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后,受高教部的派遣来到交通大学任教,到上海第二年,交通大学师生开始西迁。为此,很多教师放弃上海优越的条件,拖家带口来到西安。宋余久教授回忆,“当时我是支持西迁的,我们教研组20多个教师,大部分都同意西迁。”说完这句话,他跟着补充道:“作为国家的第一批研究生,我很感激国家的栽培,学成之后理应报效国家,不负国家培养。”

西迁过程中,宋余久教授承担了金相实验室第一批仪器设备的搬迁任务。第一批搬迁的设备主要包括金相显微镜和热处理炉等,其中显微镜是精密仪器,大都是从德国、前苏联进口的。为做好这项工作,他细心地对仪器设备进行了打包装箱,确保其安全无损地运送到西安。显微硬度计极易受震动而变得不精确,在整个搬迁过程中宋余久一直把它放在自己的身边严加保护。“认真负责既是对自己工作的尊重,也是对学校及国家财产的珍视。”宋余久教授说。

一心一意做好工作

一切困难就都不是问题

西迁之后,当时条件比较困难,但是大家到学校来了还是首先想着怎么把实验室建好,把课上好。宋余久回忆,当时大家一心一意地只想把工作做好,就觉得其他一些困难就不在话下了,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把工作做好,把学生培养出来,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

“今天西安交大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规模、这样一个条件,是当时想象不到的。”宋余久教授说。刚来到西安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是这未能打击广大师生的意志。“我们那时候,除了上课之外,都要参加劳动。现在兴庆湖就是当年我们参与建设的。”宋余久教授表示。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安交大的教学、科研等一切工作步入正轨,科研氛围变得浓厚,宋余久老师也积极投身于科研事业中,先后承担“低淬透性钢研究”等七个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项目,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和经济效益。这其中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努力,但宋余久教授说,“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只有勤于进取,不断贡献,才能不负于国家的培养,也给自己一个对专业极致热爱的答卷。”

“他们将青春奉献给西部建设事业,才成就了西安交大的今日辉煌,如今我们身为交大学子应该感到幸福,更多的是感恩像宋老师一样辛苦付出的交大老师,正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我们享受到今日优越的学习和科研环境。”一位学生说。

“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以及大局观、民族观,正是我们视宋老师为‘偶像\’的原因。他教会我们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祖国无私奉献的人。这正是老一辈交大人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今天我们交大人应该传承和发扬的‘西迁精神\’。”采访中,宋余久教授的学生们表示。记者任娜

新闻推荐

发展金融产业应该与城市发展定位相结合 ——访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经晓云

已经很多年没来西安的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经晓云,一踏进古城就感受到了变化。“十几年以前,我来西安时,觉得灰尘特别大,而这次来,发现很干净。”而她从西安朋友口中了解到西安的大变化更在...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把青春奉献给西部建设 他被学生视为偶像 ——访西安交大宋余久教授)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