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 今日长安 今日高陵 今日蓝田 今日周至 今日户县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今日西安 > 正文

“小学阶段孩子最重要的是健康成长” 教育界顶尖专家学者倡议发起“小学生发展支持系统联盟”

来源:华商报 2020-12-02 02:15   https://www.yybnet.net/

11月28日,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主题的“基于认知科学的小学阶段学生发展支持系统”建设论坛在西安国际港务区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圆满落幕。

本次论坛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首次关于小学生高品质个性化教育的公开研讨与建设。闭幕式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本中及相关专家学者,发出成立“小学生发展支持系统联盟”的倡议。

来自国内外教育界顶尖专家学者,全国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小学校长、教学负责人、一线教师共5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通过专家主旨报告、课程展示,点评研讨、沙龙对谈等形式,进行观点碰撞、研讨纵论“小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基于认知科学的因材施教”。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创建的“基于认知科学的小学阶段学生发展支持系统——学习支持中心”立足“每个孩子都有潜力、都有能力”的科学认知,力求全面提升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该系统依靠“早期发现、系统评估、量身定制教育方案”的工作程序,实施“三级预防、双系统干预”的工作模式,配以“多管齐下、立体干预”的辅助内容,解决小学阶段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及成长问题。经过七年的发展,该系统已经改变了500多名需要特别帮助的学生,使其成长不断接近优等生水平。

“学校怎么发展?如何健康地发展?”王本中在讲话中说,小学阶段孩子最重要的是健康成长,以后才到发展再到事业有成。他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和学校来共同学习、参与到这项事业中,助推学习支持中心的发展。

大连现代学习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允庆认为学习支持中心是目前在班级授课条件下,实现个别化教育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他坦言,孩子的成长不能等待,教育亦需要专业引领,学习支持中心将高校专业研究和小学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助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是头号民生工程,按照“创新、一流、高效、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求,我们要齐心协力、合力攻坚,不折不扣把任务零差错、零距离地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实施好西安教育两大创新品牌——“名校+”工程与西安好课堂。”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表示,西安市还将深入实施“三名+”工程,持续推进联合体深化升级和深度融合,强化动态监测评估和考核奖励,进一步发挥“名校+”优质教育资源放大效应,强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论坛最后,王本中先生代表各筹备单位共同发起了成立“小学生发展支持系统联盟”的倡议,并宣读了倡议书。

观点分享

今天我们仍在按19世纪工业生产的原则安排教学!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余凯做了题为《学校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变革》的主旨报告,为大家带来了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观点一:

我们应该把更多的差异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余凯指出,从学校的基本形态来看,大家会发现,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在功能和组织上基本类似。学校容纳的学生坐成一行行,手里举着课本,面对一位教师;教师站在一块黑板或绿色的写字板前,教授或测验课本上的内容。学校应用时间和空间的方式,学生分班分类方式,课堂安排,将知识分割成“学科”,授予学分或成绩分数以作为学习的证明。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家们开始像办工厂那样办学校,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学校教育的许多方面都是从工厂车间直接移植到学校的教室中。现在,保存记录、制定课程表、布置教室、划分学期、安排上课时间和课间休息、管理制度、教学和年级划分等都实现了标准化。

余凯教授说,问题来了!现代学校模式创立于19世纪,今天我们仍然按照19世纪工业生产的原则安排教学,为21世纪学生的生活做准备。教育工作者对“教与学”的不满和期待开始出现。例如,期望传统教学成为变革教学,竞争学习变为合作学习,生源匀质分布向异质分布等等。我们应该把更多的差异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让来自不同性格、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的后进学生也能获得发展和成长,这也是另外一种教育公平。

观点二:

过去的教育缺少归纳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

创新在教与学的表现主要有,从教师指导到学生自主发现,从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从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余凯教授说,将来很多知识,不需要集中在教师一人身上,要让学生组织起来,自发驱动再学习。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构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关系。

余凯认为,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考虑,过去的教育缺少归纳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归纳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经验的,必须通过“过程的教育”而不是理论的学习来实现。这是以往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大缺失。

观点三:

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

余凯说,如果孩子们不喜欢学校,不喜欢校长,不喜欢老师,不喜欢自己的教室,不喜欢校园里的事儿,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其实已经结束了!

今年疫情过后,很多家长欢天喜地说“神兽归笼”了。这种现象从侧面道出一个现象: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利用这段时间处理“亲子关系”。这需要我们重新考虑学校的架构。学生的教育包含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科技馆、博物馆等)。

在校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需求呢?余凯认为和学习相关的有三个关系:一、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关系;二、孩子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情感及安全关系。三、孩子和他人的关系。这就需要构建人文的教育理想、民主的生活方式、公共的社会空间。

学校需要关注人的教育的完整性、学校教育的人文性,学校有透明的信息流动、有明确的议事规则、有合理的治理结构等等,在遵守共性的前提下,尊重个性、发展特长。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

观点四:

老校名校避免“自信心陷阱”和“迷信性学习”

余凯说:“对于一些老校名校,要特别避免“自信心陷阱”和“迷信性学习””。

现在有一种现象,特别是老校名校这种误区并不少见。学校办得越大办得越好,越容易出现问题。自信心陷阱指的是因为个人学习的成功经验导致对于此时此地情境的依赖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更加固执。另外是迷信性学习,彼时彼地的成功经验也可以迁移到此时此地,舟已行,而剑不行。或者邯郸学步,有一天会忘了怎么走路。

一所学校的校长不应该是学校发展方向唯一的决策者,应该允许社会多方力量的参与。华商报记者 彭宏 实习生 秦宇凡 涂存艳

新闻推荐

西安东仪中学创建“智慧校园”

本报讯(记者张婷)自2018年西安市教育局发布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启动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以来,西安东仪中学紧跟教育改...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小学阶段孩子最重要的是健康成长” 教育界顶尖专家学者倡议发起“小学生发展支持系统联盟”)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