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凌昊 薛璐
正月初二,上午7时30分,按照传统,大部分人还沉浸在浓浓的春节氛围中:有人早早起床准备走亲访友;也有人在经历了前一夜的欢聚后想睡个懒觉。但这时,在西咸新区中心医院家庭化产科病房,医护人员们却已经像往常一样,准备开启一天的正常工作。
7时45分,在护士站,记者见到了早已换上白大褂的病房主任杜冬青,她介绍,春节假期,科室的医护人员们轮流值班,白班从早晨八点到下午五点,夜班从下午五点到第二天早晨八点,确保24小时都有人员值守。
“由于生孩子这事谁都确定不了时间,所以我们的工作也没有节假日可言,规律作息更无从谈起。”产科又是一个高风险科室。作为科室负责人,遇到紧急情况,杜冬青必须第一时间到位主持工作。据记者了解,杜冬青从事妇产科工作三十年,几乎每年春节,她都与同事轮流在岗位上坚守。她告诉记者,虽然没有节假日,工作压力也比较大,但每当自己亲手迎接一个个新生命降临的时候,就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等会儿八点半有一例手术,产妇属于前次剖宫产,二胎。”杜冬青一边告诉记者,一边匆忙交代护士长闫蕊花:“打电话给手术室,让来人接产妇吧。”“我再去病房跟产妇交代几句。”杜冬青示意完后又急匆匆赶往病房。
就这样,当一切工作就绪后,杜冬青带着记者走向手术室。
跟随杜冬青从医护通道进入后,先是换鞋、换衣,戴帽子、口罩,然后穿过层层通道,才到了第十一手术室。
手术室内,产妇早已准备好。“先侧躺,双腿弯曲,不要紧张,不要动……”只见杜冬青还在跟产妇说着话,麻醉师就已经利落地完成了麻醉。紧接着,杜冬青与大夫李文婷共同为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
逐层切开腹壁、切开子宫、破膜、吸净羊水、取出胎儿;给新生儿断脐后交给护士长处理;取出胎盘,缝合子宫,清点手术器械和纱布,关腹。整个过程,杜冬青的操作熟练精准,一气呵成。
50分钟后,产妇和新生儿都被平安送回了病房。此时,额头还有几滴汗珠的杜冬青也顾不上休息,又要开始每天的查房工作……
做妇产科医生,技术硬是根本,因为一双手托着两条生命。杜冬青深谙这一道理,所以从医三十年来,她认真钻研技术,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工作实践中去,曾先后到西安交大一附院、北京协和等医院进修学习,并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内举行的业务培训班。值得一提的是,她手机关注的微信公众号,都是产科相关的,像什么“产科急救在线”等等。如今,经杜冬青的手接生的新生儿已经近万名。
精湛的业务水平是救命的法宝。曾有一位心率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边缘性脐带插入的的产妇慕名来院找杜冬青。经过综合研判,杜冬青决定与心内科大夫合作为产妇植入心脏起搏器后再实施剖宫产术。杜冬青补充,“为了避免影响到心脏起搏器,所以要求手术过程中动作要迅速而轻柔,免除血液流动太大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最终,母子健康。产妇家属为了感谢杜冬青,特地送来了一块“德高医湛”的牌匾。(F)(2)
采访小记:或许在旁人看来,产科是一个充满幸福的地方,因为总有新的生命、新的希望在这里出现。殊不知在每一个新生命诞生的背后,却凝聚着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都说“金眼科,银外科,又脏又累妇产科”,这句话生动而又贴切。可就是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在这个又脏又累的岗位上一心坚守,甘之如饴,为千万家庭带来新生命的喜悦。这样的坚守让人温暖,更让人感动。而杜冬青就是这群可爱的人中的一分子。
新闻推荐
2月23日,连续举办多日的2021大明宫新春文化活动依旧精彩纷呈,欢乐、祥和的氛围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游玩。(首席记...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