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咸阳 今日兴平 今日三原 今日泾阳 今日武功 今日乾县 今日礼泉 今日永寿 今日彬县 今日长武 今日旬邑 今日淳化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今日礼泉 > 正文

陕西文物探探探第27期 颜真卿和西安碑林的故事

来源:华商报 2021-01-22 02:13   https://www.yybnet.net/

2020年11月13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发现首例经由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书丹墓志。2021年1月10日晚,央视《国家宝藏》讲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三件国宝中,其中包括有颜真卿撰并书的《颜氏家庙碑》。

颜真卿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学习书法为何要练颜体字?

1月13日,“陕西文物探探探”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省收藏家协会古籍碑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根远先生受邀作为主讲嘉宾,结合西安碑林收藏的颜真卿书法碑石,讲述了颜真卿和长安城以及西安碑林的故事。

214.8万人次网友观看了这场视频直播。

历史渊源

1.颜真卿与西安碑林的关系

陈根远介绍,西安碑林搬到现在位置是在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博物馆,最主要目的是保护《石台孝经》和一展室的《开成石经》,以及颜真卿的几个碑石。所以,颜真卿跟长安城有特别大的关系,与西安碑林有特别大的关系。

公元709年,颜真卿诞生于长安城朱雀门外西侧的第二坊即通化坊。他26岁中进士,做过礼泉县尉,天宝初年又调任长安县尉。后来他又被调任武部员外郎,还曾到山西、江西等地做过官。所以,颜真卿不仅是书法家,还是政治家,一生经邦济世,和单纯的书法家有很大不同。

颜真卿书丹了很多的碑,但千百年来天灾人祸,留下来的不多了。现在能看到的碑有20个,西安碑林存了7个。

回溯颜真卿70多年的生涯,他的书法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

三四十岁是他博采众长,探寻个人风格的阶段。

现在可以看到的他早期作品有33岁写的《王琳墓志》和39岁书丹的《罗婉顺墓志》。那时候,他还是在从家族书法传统出发,学习当代人比如褚遂良的阶段。

41岁时他留下了给工部尚书郭虚己写的《郭虚己墓志》,是在洛阳出土的,现在偃师商城博物馆。44岁写了《多宝塔感应碑》(现藏西安碑林),46岁写了《东方朔画赞》(现在山东陵县)。这个时候,他的书法风格已基本露出端倪。也就是说,初唐“二王”流传下来的侧媚、静雅,到颜真卿四十多岁时,他已逐渐放弃了,转而追求阳刚正大。

五十到六十岁,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已经形成,完全与古人和时人拉开了距离。他56岁写的《郭氏家庙碑》、60多岁写的《臧怀恪碑》等都是这时的名作。

到七十多岁以后,他已臻“人书俱老”之境,愈加雄壮、愈加开张、愈加磅礴。比如他72岁写的《颜氏家庙碑》,70岁写的《马璘新庙碑》。

碑林有7个碑,其中《马璘新庙碑》在清代出土时已残损,没能陈列出来。碑林北扩完成后,观众有望看到它第一次正式陈列。

碑林现有19件组国宝,其中颜真卿现存最早的碑石《多宝塔感应碑》是国宝,71岁所写的《颜勤礼碑》也是国宝,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所以,西安碑林是颜真卿最重要的书法存留地。

2.唐长安城与西安碑林的由来

陈根远介绍,西安有着一千多年的建都史,但到了904年,朱温把唐昭宗挟持到洛阳,把长安城刻意拆毁,只留了皇城,所以原来的唐朝国子监就在城外了。明代扩建时,在缩小的长安城基础上向北、向东各扩了三分之一,形成了现在的西安城,不到唐长安城七分之一。

唐末五代时,由于时任地方官的重视,把唐朝国子监的《石台孝经》《开城石经》等往城里搬。先是搬到了今西安鼓楼的北侧,就是唐代尚书省的西隅。到了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时任陕西运转副使的吕大忠把它们又搬到了城市的西南角。1103年,这些碑石又被搬到了现在的地方。

唐朝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史上最繁荣的时期,楷书、行书、篆书大师辈出。唐朝书法的繁荣,跟帝王对书法的重视有特别大的关系。比如《石台孝经》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丹并给孝经做的注,此碑的篆书额则是当时的太子、后来的唐肃宗李亨所写。

《石台孝经》于天宝年间刻成于唐朝的国子监。到837年刻《开成石经》时,这个碑石在中间,《开成石经》围着它。西安碑林所藏碑石的三次搬迁,其实主要就是围绕着《石台孝经》《开成石经》以及颜真卿的几个碑来展开的。

名碑赏析

“七个颜真卿的碑,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北斗七星”

1、《多宝塔感应碑》:书法雄秀的特点已经显现出来

陈根远介绍,1997年以前,人们能看到的颜真卿存今最早的碑石是《多宝塔感应碑》。这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44岁时的颜真卿所写,记载了千福寺和尚楚金修建多宝佛塔的事迹。

当时颜真卿是武部员外郎。此碑撰文者岑勋是唐代诗人岑参的族兄弟,隶书题额者是徐浩。徐浩是与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大师。那时候,颜真卿雄秀的特点已经显现出来了。

1997年后陆续出了颜真卿三个碑石,其中一个就是罗婉顺墓志。这个墓志去年夏天出土,是陕西百年一遇的颜真卿书作。而陕西上个一百年发现的颜真卿书法碑石,是1922年出土的《颜勤礼碑》。在罗婉顺墓志出土前,河南还发现了两个颜真卿书丹的墓志,一个是33岁时写的《王琳墓志》,一个是41岁时写的《郭虚己墓志》。罗婉顺墓志是经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真实性绝无疑问,对了解颜真卿早年书法样貌以及来路都有着绝大的意义。

2.《争座位稿》:刻在宋代碑阴的行书杰作

陈根远说,颜真卿是著名的楷书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超一流的行书大师。他的《祭侄稿》是跟《兰亭序》并肩的,号称“中国天下第二行书”。

安史之乱中,颜家三十多口人被安史叛军杀死。后来,颜真卿派人找到了侄子的尸骨,他痛悼侄子写下了《祭侄稿》。因是手稿,所以有圈圈涂涂,他的愤懑和激越都表现在其中。跟《祭侄稿》齐名的,还有《争座位稿》(又称《争座位帖》、《论座帖》)和《祭伯父文稿》,合起来就是颜鲁公“三稿”。

《争座位稿》是颜真卿写给右仆射郭英乂的一封书信手稿。

颜真卿56岁这年,郭子仪跟吐蕃人打仗大获全胜。回到长安时,唐代宗李豫安排了庆功宴。主持庆功宴的是右仆射郭英乂,在庆功宴上为了巴结观军容使鱼朝恩,他把鱼朝恩这个宦官摆在六部尚书位置上。所以,颜真卿给他写了一封信,痛斥他乱了朝纲。

此帖北宋时为长安安师文、安师孟兄弟收藏。后入内府,大概在“靖康之难”金人打下汴梁时,手稿淹没在天灾人祸中了。好在北宋1072年—1075年间,永兴军知府吴中复以真迹模勒刻石于当时京兆府孔庙的一块宋代石碑后面,后人多据该本翻刻传播。1103年,此碑移存西安碑林现址。

刻在宋代碑阴上的《争座位帖》,文字是倒着的。

3.《郭氏家庙碑》:书法风格已完全形成之作

在写下《争座位帖》六天后,56岁的颜真卿为平定安史之乱、大败吐蕃,对大唐有再造之功的郭子仪家庙所立之碑撰文并书丹,留下了《郭氏家庙碑》。此时,颜真卿书法风格已完全形成。

此碑为御题额,碑额上的隶书字是唐代宗李豫亲自写的,原立于常乐坊郭子仪私邸,即今西安交通大学老校区南部。1950年从西安鼓楼北清代西安府布政司署旧址移入西安碑林。由于搬来得晚,碑面剥落得很厉害。

4.《臧怀恪碑》:入藏最晚的颜真卿碑石

陈根远介绍,《臧怀恪碑》的碑主臧怀恪,以忠勇闻名于玄宗朝,曾在对突厥、对吐蕃的战争中屡建奇功。此碑大概是颜真卿大历三年至大历六年(768—771年)任抚州刺史时所书,原在三原县陵前乡臧怀恪墓前,1980年迁入西安碑林。它是西安碑林最晚入藏的颜真卿碑石。

藏怀恪有七个儿子,都极其出色。其中第七个儿子叫臧希让,曾任鄜坊节度使,驻扎在黄陵、富县一带。臧希让曾写文给朝廷说,我们这儿有个黄帝陵,国家应该祭祀一下。

颜真卿跟臧希让的哥哥关系不错,后来又曾跟臧希让共过事。颜真卿在江西抚州做刺史时,臧希让派人到抚州,请颜真卿给他父亲立碑撰文并书丹。

不过这个碑上的字显得有点乱,这是怎么回事?

陈根远介绍,从刻碑的程序来说,应该是主家臧希让先把他父亲的档案送到抚州给颜真卿,颜真卿写好后从抚州传回长安。臧希让一看好着呢,让人给颜真卿说,采的石头是多高多宽。

颜真卿写了碑文后,还要根据石碑大小布置好每一个字的位置,甚至要在旁边把碑文抄上。

安排好这些,颜真卿开始在纸上写,写完了以后传到长安。这时主家突然发现可能是传话传错了,实际采的石碑比较小。时间紧,咋办?只好把原来排好的版式重排一遍,比如把原来每行60字共30行,攒成每行65字25行,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杂乱的现象。

那么古代是怎么刻碑的呢?纸样写好了以后,碑石表面也打磨好了,用墨汁把碑面涂黑,把纸上写好的碑文用油浸透亮,然后在纸样背面用朱砂双勾。勾完了,然后铺到碑上捶打,朱砂字迹就印到了石头上,然后再刻字。

5.《颜勤礼碑》:颜真卿“人书俱老”的顶级作品

陈根远说,颜真卿在70岁以后“人书俱老”,进入人生化境。中国书法史上的所谓“人书俱老”是非常高的一种境界。

《颜勤礼碑》为颜真卿71岁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书刻立之神道碑,立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碑在宋代以后埋入地下,直至1922年才重见天日,1948年移至西安碑林。

这个碑是国宝,也是中国古代楷书邮票6张之一。因为它既是颜真卿70岁以后“人书俱老”的顶级作品,又保存得特别好。这个碑是1922年在西安今鼓楼附近的社会路挖掘出来的。社会路是碑林第一次搬迁的地方,位于原唐代尚书省的西隅。

6.《颜氏家庙碑》:立碑三年后被卢杞借刀杀人

陈根远介绍,《颜氏家庙碑》是唐建中元年即公元780年,颜真卿72岁时为其父颜惟贞所立,原立于颜真卿家族旧居。它是移入西安碑林最早的碑石之一,也是颜真卿现存最晚的作品。

此碑为颜真卿撰并书,李阳冰篆额“颜氏家庙之碑”。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是李斯以后最有名的篆书家,被称为唐代题碑额第一圣手。

这是颜真卿晚年作品,非常敦儒开张。石碑四面环刻,碑侧可看到原石,显著特点是“大书深刻”。过去北朝的碑,行距、字距都很大,显得很舒朗。颜真卿则是顶格、满格,而且写得很粗。这除了他对雄厚的追求以外,也有不易磨勒、损坏的考虑。

《颜氏家庙碑》立碑三年后,75岁的颜真卿被奸相卢杞安排去安抚叛臣李希烈。卢杞的父亲卢奕,安史之乱时被安史叛军杀死。当时安禄山、史思明派人把包括卢杞父亲在内的三人头送到北方,宣示谁再不投降,这就是下场。颜真卿直接就把来使斩了,把卢杞的父亲安葬了。但卢杞为人嫉贤妒能,有一次找颜真卿麻烦时,颜真卿对卢杞说,你看安史之乱时叛军把你父亲的头颅送到平原,我直接把来人斩了,把你父亲安葬了,你现在为何老找我的事?卢杞当时哑口无言,但心中含着怒气。

后来李希烈叛乱攻陷汝州,卢杞上奏说,颜真卿被四方所信任,派他去告谕反贼,可以不劳烦军队。

颜真卿知道自己必死,但为了国家,还是毅然去河南劝谕李希烈。据说他刚进叛军大营时,李希烈把人屏退后劝颜真卿,你就降了吧。颜真卿不降,还给自己写了墓志文。

有一天李希烈的人来,对颜真卿说:皇帝有谕,封你为大楚朝鲁郡开国公。颜真卿说,颜某不受贼诏。来者说,皇帝说了,不受诏即赐死。颜真卿就被勒死了,去世那一年77岁。

陈根远说,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就是“书如其人”,颜真卿就是书如其人的光辉典范。“碑林是我们要用一生品读的大书。7个颜真卿的碑留在碑林,我相信这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北斗七星。”

专家评说

颜真卿可谓“书法亚圣”

书法和人格都阳刚正大

陈根远说:“我觉得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亚圣”,是跟王羲之并称的“亚圣”。因为颜真卿书法丰壮醇厚,含蓄又充满力量,这是儒家最推崇的精神。”

中国人的人文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可以理解为法度非常严谨;厚德载物,又要很包容。既非常有骨力,外在又很圆融。这不但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而颜真卿就是典范。

初唐给中国书法史上贡献了四位最有名的楷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之前读书人科举考试写的所谓的“馆阁体”主要是学“欧虞”,所以经常会讨论到底欧阳询写得好,还是虞世南写得好。

人们认为欧阳询书法“森森然如武库矛戟”,非常清刚翘拔。但要说“君子藏器”就不如虞世南。就是说,不但要骨力很强,还要很圆融、包容。这两个实际上是有一定矛盾的。但颜真卿做到了这一点。

楷书家特别容易出名,但实际上书法更多的奥妙,行草书里表现得更多、更丰富。在中国书法史上很难找到一个人在楷书和行草书上同时达到了超一流的水平。如果有,首推颜真卿。

另外,颜真卿是书如其人的典范。他的书法和他的人格,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正面的形象。颜真卿基本上是个完人,非常阳刚正大。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文 张杰/图

(温馨提示:下载一直播App,搜索华商报社,可看直播回放)

新闻推荐

交通实战演练应急抢险救援

本报讯(记者崔亦馨)日前,礼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县交通运输局路政大队、公路管理站、县气象局等单位,联合开展恶劣天气道路交...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陕西文物探探探第27期 颜真卿和西安碑林的故事)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