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宣城 今日宁国 今日郎溪 今日广德 今日泾县 今日绩溪 今日旌德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今日泾县 > 正文

说古道今话桓氏 □特约撰稿 李焕俭 文/图

来源:蚌埠日报 2020-06-29 09:20   https://www.yybnet.net/

龙亢古镇牌坊祖孙三代御先生浮雕龙亢桓氏祖墓袁家田供图说起蚌埠带“龙”的地名,人们不由地想起“龙亢”。“龙”,是汉民族的图腾。龙亢坐落在怀远县西涡河北岸。“龙亢”的“亢”(该处读“冈”),指人的颈部、咽喉。涡河南岸高大的土丘曰龙头,其旁南北两条平行的沟为“龙须”。龙亢集北龙徐黄泥冈名曰龙尾。在人们心目中,这是条头南尾北昂首欲飞的巨龙。龙亢之名由此而来。

龙亢历史悠久。汉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汉武帝刘彻在这里设龙亢县。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刘彻封樛广德为龙亢侯,龙亢为侯邑。自西汉至北宋,在长达1333余年里,除个别朝代短暂撤县外,龙亢皆为郡县治所。龙亢地灵人杰,名人辈出。龙亢桓氏家族,自桓荣为帝师起,历经东汉、三国、两晋,文臣武将,层出不穷,显赫360余年,这在安徽历史上绝无仅有。

桓荣——祖孙三代为帝师

龙亢被誉为“桓傅故里”,即源于经学大师桓荣。

桓荣(?—59),字春卿,幼年家贫,孤身步行到京都长安求学,半工半读,15年不回家乡,终成为名师大儒。时值王莽篡位,桓荣不为王莽荣华富贵诱惑,逃匿寿县山野,以教书度日。

桓荣教学独到之处,传承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以善于说经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桓荣被请进皇宫教授太子刘庄。桓荣早年追随九江(今寿县)人朱普学习欧阳学派解说《尚书》,章句有40万言。桓荣虽然虚心从师问学,但注重实事求是,并不盲从师说。他对《尚书》经文解说,删繁就简减为23万言,既继承了先师经说又有所创新发展,这与那种墨守师法,照本宣科的迂儒作风相比,是思想上的解放,受到宫廷及儒学界的推崇。

刘庄就是后来的汉明帝。刘庄在桓荣教导下,不光满腹经纶,善于安邦治国,还尊师重教。每每请桓荣讲解经文,开口必言:“老师在上……”那时席位右边为尊,刘庄总是让桓荣的座位居西面东,留下了尊称老师为“西席”的佳话。刘庄即帝位,对桓荣倍加敬重,封桓荣为关内侯。桓荣年老病重期间,刘庄亲临其家探视,刚进街口就下车步行,手拿经书到病榻前问安。桓荣80余岁病卒,明帝赐墓地于洛阳城外首山之阳,并身穿素服为桓荣送葬。

桓荣的儿子桓郁,子承父业,教授汉章帝、汉和帝经书。桓荣孙桓焉继承祖业,教授汉安帝、汉顺帝经书。民间有“桓荣祖孙三代为御先生,教授五个小皇帝”之说。

为缅怀桓荣美德,龙亢建有“桓傅故里”牌坊。明清至民国年间,牌坊多次重修。牌坊拱门下有36级石阶梯通往涡河顺河街。1955修涡河大堤时牌坊拆除。今桓傅故里牌坊为1984年重建,2018年重修。置身牌坊前,人们不由地想起了帝师桓荣。

桓彝——精忠报国留美名

桓彝是龙亢人,为啥皖南泾县有桓彝墓、桓公祠?宣城有桓彝城墙,桓彝衣冠冢?话要从头说起。

桓彝(276—328),宇茂伦,桓荣九世孙。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刻苦求学,遐迩闻名。晋元帝时被任命为安东将军、逡遒县(今安徽肥东境)县令。继而升为中书郎、尚书吏部郎,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

当年,东晋司马睿称帝建康,王导和族兄王敦拥立功劳最大。司马睿登基坐殿,曾呼王导“御床共坐”。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桓氏家族自东汉兴起,经三国和西晋,步履维艰。朝廷亲近桓彝,受到丞相王敦嫉恨。桓彝担心家族安危,主动辞官归里。

永昌二年(323年),司马睿驾崩,明帝司马绍继位。桓彝为吏部郎。王敦发动叛乱。桓彝支持平叛。明帝提升他为散骑常侍。叛乱被平定,桓彝被封爵。时年国库空虚,政局不稳。宣城郡近京濒江,是京师屏障。战乱后田园荒芜,饿殍遍野。丹阳太守的温峤上书:“选有名望和才学的人去治理。”推荐桓彝为宣城太守。桓彝上书明帝,言己“内外之任并非所堪”。明帝考虑到桓彝“并非所堪”乃谦虚之意,任命桓彝为宣城内史,而让太守职空缺,以“内史”行“太守”职权。

桓彝招募流民,垦荒播种,修筑城池,励精图治。《晋书》赞其“在郡有惠政,为百姓所怀”。咸和二年(327年)底,拥有精兵万余的冠军将军、历阳郡(今安徽和县)内史苏峻,与占据寿春(今寿县)的平西将军、豫州刺史祖约,以讨伐权臣庾亮为名,率兵发动叛乱。桓彝心系朝廷安危,立即率军勤王。属下谏言:“宣城兵弱,难以退敌。”桓彝道:“国家有难,死而无憾。”苏峻叛军攻占京师,诸多州郡俯首称臣。桓彝困守孤城泾县,宁死不降。苏峻命大军攻打泾县。部下建议假降,免遭屠城。桓彝道:“大丈夫精忠报国,岂能投降贼寇!”夜不更衣,马不卸鞍,带领将士浴血奋战,坚守城池一年有余。挫败了叛军的气势,为朝廷平叛赢得了宝贵时间。弹尽粮绝城破之后,桓彝被叛军杀害,年仅53岁。朝廷追赠桓彝为廷尉,谥号简。

《晋书》评价桓彝:“矫矫宣城,贞心莫陵;身随露夭,名与云兴;虔豁重世,冲秀双美;国赖忠臣,家推才子。”

桓温——西征北伐建奇功

说起桓氏名人,不得不说雄才大略,功勋卓著,野心勃勃的大司马桓温。

桓温(312—373),字子元,桓荣十世孙,桓彝长子。娶晋明帝长女南康公主,升驸马都尉,初任琅琊太守,后迁升徐州刺史。朝廷重臣庾翼向晋明帝鼎力举荐桓温。庾翼死后,桓温都督荆、梁等四州诸军事,封安西将军、荆州刺史等职。

桓温看到西蜀李势的成汉国力衰微,力排众议,于永和二年率兵西征。西蜀地形险要,路途遥远,朝廷担心凶多吉少。桓温兵临城下,三战三捷。李势兵败投降。桓温灭成汉国,收复蜀地,声名大振,升为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

东晋时,祖逖北伐功败垂成,庾亮北伐出兵受挫。后赵的国王死后,内部动乱,桓温上书趁机北伐。晋穆帝怕桓温拥兵自重,派扬州刺史殷浩带兵北伐。殷浩兵到洛阳就被羌人打得大败,死伤人马一万多,粮草辎重丢个精光。殷浩失败,军权落入桓温手中。桓温先后进行三次北伐。

永和十年,桓温统率晋军四万北伐,水陆并进,直插前秦,连败苻坚,长驱直入上洛(今陕西商州)。关中父老持酒夹道欢迎。桓温虽打了个大胜仗,但军粮不继,只得还师。

永和十二年,桓温任征讨大都督,统领司、冀二州军事,二次北伐。讨伐氐族姚襄。大军直抵伊水(今洛阳南)南岸,桓温披坚执锐,大败姚襄,收复洛阳。捷报传到京城,穆帝为嘉其功,改封其为南郡公,旋加封为侍中大司马。

太和四年,桓温任平北将军,率军五万北征前燕。前燕慕容垂在前秦的救援下,截断桓军粮道,致使桓温毁弃船只、辎重,败退而归。

西灭成汉,三次北伐两次大胜,桓温功高盖主,擅自废晋帝司马奕,立司马昱为简文帝。咸安元年,前秦苻坚进攻东晋,桓温自广陵率军御敌于洛涧,大破苻坚。此后,桓温重兵在握,权倾朝野,堪称一代枭雄,欲自立为帝。但朝廷戒备,同僚疏远,疾病缠身,事未及成,于宁康元年卒,终年62岁。

桓冲——忍辱负重抗前秦

“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该战使稳定了东晋王朝的统治,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该战东晋谢玄、谢石统领的北府兵名垂青史。然而,龙亢桓氏家族桓冲等贡献却鲜为人知。

桓冲(328—384年),字幼子,小字买德郎,桓彝子,桓温弟。当年,掌控朝廷的为谢(安)桓(温)两大家族。桓温病故,其部属由桓豁、桓冲兄弟接掌。朝廷命桓冲为中军将军、都督扬江豫三州军事、扬豫二州刺史。桓温当年,凡遇到下属犯有死罪都自己决定处斩。桓冲执掌军政大权,生杀均交朝廷定夺。幕僚为桓氏家族着想,劝兵权在握的桓冲,诛除朝中的权臣,桓冲严厉斥责。

宰相谢安辅政,桓冲为缓和谢、桓家族矛盾,主动提出解除自己扬州刺史职务。多年追随桓氏的下属莫不扼腕苦谏,桓冲皆不采纳。后改授都督徐、兖、豫、青、扬五州之六郡军事、车骑将军、徐州刺史,以北中郎府并中军镇京口(今镇江)。谢安又以皇后父亲要出任“方伯”为名,奏请解除桓冲徐州刺史职务,让其自京口要地迁到姑熟(今安徽当涂),桓冲顾全大局,毫无怨言。从而,避免了谢桓两大家族内斗,一致对外,保家卫国,抗击前秦。

前秦大军南下直逼江淮。驻守长江中游桓豁、桓冲兄弟,立即派兵支援江淮前线。

桓豁病故,朝廷命桓冲赴荆州接替兄职。前秦来势汹汹,东晋诸多军事重镇被前秦占领,南中郎将朱序城破被前秦俘虏。荆州又遇粮荒,面对强敌压境,桓冲率10万桓家兵奋勇搏击,血染战衣,拖住了前秦精锐部队,有效策应了东线谢家北府兵。正是如此,太元八年(383年)十月,谢安派谢石、谢玄领八万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大获全胜。前秦八十万大军,尸横遍野,望风披靡。

桓冲虽志在报国,但毕竟想为家族建功立业。闻知襄阳陷落降秦的部将朱序,身在曹营心在汉,在淝水大战中充当内应立了大功,尤为气恼自己时运不济,旧病因此复发,日益加重。淝水大战后不久,也就是太元九年(384年),桓冲卒,时年57岁。朝廷赠其为太尉,谥曰宣穆。

《晋书》评价桓冲,效忠朝廷,顾全大局。当初,郗鉴、庾亮、庾翼等临终皆有遗书上表,恳请关照自己家人。唯桓冲临终独给谢安留下书信:“妙灵、灵宝尚小,亡兄寄托不终,以此为恨!”言不及私,论者益嘉之。

桓玄——昙花一现遭灭族

千百年来,桓傅故里龙亢,无桓姓,传说皆与桓玄有关。

桓玄(369—404),字敬道,又名灵宝,桓温六子。其父晚年有篡位之嫌,朝廷对桓玄深藏戒心,23岁才当上太子洗马的小官。太元末年,虽出补义兴(江苏宜兴)太守,终日郁郁不欢。于是,弃官到江陵(今属湖北),图谋东山再起。

隆安初年,桓玄向朝廷请求担任广州刺史,朝廷下旨桓玄却不到职。时年东晋内忧外患,朝廷内有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相继专权,外有桓玄等与刘牢之、司马尚之割据。京师建康南部,又有孙恩起义。隆安三年,桓玄见时机成熟,消灭了荆州刺史殷仲堪、雍州刺史杨佺期两股割据势力,尽占长江中游一带。次年,朝廷不得不任命桓玄督荆、司、雍、秦、梁、益、宁、江八州及扬、豫八郡诸军事和荆、江二州刺史。

乘着东晋攻击农民起义军孙恩无暇西顾之机,桓玄吞并长江中游地区,控制了东晋三分之二的土地。元兴元年(402年),朝廷发兵进攻桓玄。桓玄率军顺流东下,攻入建康,朝廷大权全归桓玄。403年底,桓玄废晋安帝,自立为皇帝,国号楚。桓玄称帝,本应巩固政权,大展宏图。但他反复无常,以小恩小惠笼络人心。他亲自审讯囚犯,不管罪轻罪重,多予释放。拦御驾喊冤者,不管真假,均得到袒护。身为九五之尊,为政烦琐苛刻,喜欢炫耀自己。又好游玩打猎,兴筑宫殿,贪恋女色。刘裕、刘毅、何无忌等将领,对桓玄篡权早心怀不满,见他如此昏庸,便密谋诛杀桓氏,恢复晋室。

桓楚永始二年(404年)二月,刘裕为首率军讨伐桓玄。同年三月,桓玄的楚军在屡次战败后,只能退出建康。逃亡途中,又恐命令不被听从,动辄杀人,结果众叛亲离,四面楚歌。

四月,桓玄在荆州重整部队,与刘裕率领的勤王军决战。五月,楚军于峥嵘洲(今湖北鄂州)大败,桓玄欲乘船逃往汉中,在江陵附近与益州军队相遇。益州将领冯迁跳上桓玄座船,抽刀向前要杀桓玄。桓玄竟拔下头上玉饰递给冯迁,说:“你是什么人,敢杀天子?”冯迁说:“我不过是杀天子的叛贼而已!”手起刀落,36岁的桓玄人头落地,一命归西。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桓氏家族,因之惨遭灭顶之灾。龙亢桓氏四散奔逃,销声匿迹。

《龙亢志》载:传说龙亢桓姓,改为“柏、白”等姓。桓玄死后,失去顶梁柱,好似天塌地陷。“桓”字去掉左边木和右下横,右上横改撇,即成“白”字,故龙亢西有白家湖村,读之让人唏嘘不已。

新闻推荐

毛胜利纸寿千年墨韵万变 唯爱永恒

毛胜利,男,1969年5月出生,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晒纸工。从学徒到“头刷”,他在晒纸环节一干就是30年,被工友...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说古道今话桓氏 □特约撰稿 李焕俭 文/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