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新闻 名山新闻 荥经新闻 汉源新闻 石棉新闻 天全新闻 芦山新闻 宝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雅安市 > 汉源新闻 > 正文

不胜不休 展开脱贫攻坚的盛夏攻势

来源:雅安日报 2017-07-23 11:48   https://www.yybnet.net/

脱贫攻坚,热浪滚滚。

时下,在雅安,干部在奔跑,农民在忙碌,脱贫攻坚第一线决战决胜的场景处处呈现。所到之处,皆是“不脱贫誓不罢休”的奋进力量。攻重点,克难点,啃“硬骨头”,一场脱贫攻坚的盛夏攻势正在雅安大地打响。

汉源县坭美彝族乡万林村:

精准施策拔“穷根”

产业富村又富民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汉源县坭美彝族乡万林村从摸清自身“家底”、找准致贫“穷根”、瞄准发展“靶向”入手,积极探索脱贫之路,在基础设施和产业脱贫上下功夫,全面激活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1-1.jpg

万林村一贫困村民展示自家地里的花椒。

种出“麻辣”新生活

伴着炎炎热风,山坡上一株株花椒树已抽枝发芽。林国武在空闲的山地上移栽树苗、整地、挖窝、栽苗、覆土、浇水……忙得不亦乐乎。“我家今年种了20亩花椒,用不了三年就能有收益啦。”林国武说。

“我年龄大了,不能做重体力活。种植花椒的劳动量不大,很适合我。”贫困户林国武一家六口,妻子和老人都有残疾,孩子读书,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一直以来,他勤勤恳恳地在自家土地上种植粮油作物,收入却一直不见起色。

正逢开展脱贫攻坚,村上组织大伙种植花椒。林国武眼前一亮:花椒耐旱、耐瘠,产量高、价不低,这山坡地正适合,而且政府不但免费供苗,还给补贴。

说干就干,今年年初,林国武在自家地里套种了20亩花椒并且全部成活。

“虽然是粗放管理,但不能不管,花椒树最怕‘两荒\’,一怕地荒,二怕树荒,该除草时除草,该剪枝时剪枝就行了。剪枝有讲究,‘小树剪大枝,大树剪小枝,留够三股六杈十二枝。”人勤地不懒,虽然种植时间只有半年,但谈及种植花椒的技术,林国武转眼变成了“专家”。

“毕竟没有种植经验,心里难免会有所顾虑,怕种不好,又怕销路不好,所以我准备先种植20亩试验地,三年后再扩大面积……”林国武边说边栽着花椒苗。

“每天站在山头望一望,我就干劲十足。花椒树是全村村民致富奔康的产业和希望。”林国武说。

“花椒丰产后,每株产量高达20余斤,按现在的市场价每公斤18元计算,保守估计每亩花椒至少可增收8000元。”林国武家的花椒三年后就可见成效,届时,他家的年收入可达160000元左右。

对于脱贫致富,林国武信心十足。

花椒产业成扶贫亮点

夏日的阳光下,汉源县坭美彝族乡万林村的花椒种植基地里,一排排的花椒树苗绿意葱茏。

谁能想到,精准脱贫会带来这样的巨变!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荒坡,村民周而复始地种植土豆、玉米等传统作物,好些土地还因为青壮年大量外出而荒芜,村里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两年多来,驻村工作组根据该村发展实际,多方寻找发展项目和产业。“必须为该村找到一个适合长期发展的项目才是精准脱贫的路子。”万林村第一书记林绿梅告诉记者,这里海拔在2000米左右,基本不适宜经果林发展,为充分发挥地广人稀的优势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经过多次考察,种植“大红袍花椒”成了大家的共识。

“***必须精选扶贫项目,既要选得准又要考虑长远效益。”林绿梅说,“大红袍花椒”的种植难度较低且曾经在万林村也有栽种历史,从长远看,种花椒既能充分利用贫瘠的坡地、山地资源,还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接下来,为提高村民特别是贫困户栽种花椒树的积极性,打消群众的思想顾虑,确保栽种按时全面完成,该乡按照产业扶持政策,免费为农户提供花椒树苗,并对农户进行栽种、管理等技术指导。

为让贫困群众在产业扶贫上走得更稳更远,万林村还将核桃和青脆李作为补充产业,重楼、羊肚菌等中药材作为试种拓展产业,从资金保障、技术服务、风险防控等入手,将贫困户扶上马、送一程,从而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靠山脱贫、靠山致富的产业扶贫道路。

目前该村已栽种“大红袍花椒”1800余亩,栽种核桃500余亩,青脆李200余亩,重楼试种已基本成功,计划在2018年推广种植。

改善基础设施 脱贫路更畅

艳阳下的万林村草木兴盛,蛙鸣不断,处处散发着蓬勃向上的气息。

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植被资源和良好的种植养殖基础条件,可是,2015年9月到这里的第一书记林绿梅却心情沉重,无暇欣赏这里的优美风景。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70人,属省级贫困村,她不禁思考:为何村民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着穷日子?

坚持“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林绿梅了解村情后便开始筹资金、拉项目,先后修建硬化通村公路7公里,机耕道22公里,生产便道8公里,水利管道28公里。

就这样,这个曾被村民戏称为“孤岛”的村落掀起了一场修路的热潮。

“我们这儿祖祖辈辈没有通过水泥路,现在通了水泥路激发了大家的脱贫信心。” 村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村上还争取了25万元资金,对全村群众未硬化的院坝全部进行硬化打造,改善村容村貌,共硬化院坝7500余平方米,覆盖率达到100%。

“这两年,由我们实施的帮扶措施惠及每一户贫困户,树立了他们对生活和未来的信心。”林绿梅说,***让这个曾经带着“帽子”的贫困村一改旧貌,贫困户们都正攒着劲忙脱贫。

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元根村:

发展特色种植

核桃树“结”出“金蛋蛋”

大山深处的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元根村被群山环绕,山坡上层层梯田里,核桃树郁郁葱葱。在产业发展中,元根村依托优势、多轮驱动,大力发展核桃和林下经济,让群众吃上了增收致富的定心丸。

1-2.jpg

毛远明正在打理自家核桃。

脱贫后 还要快步奔小康

盛夏时节,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元根村连片的核桃树漫山遍野,盐源早核桃挂满了枝头,在夏日的映射下闪着翠绿色,两颗一支、三颗一簇,硕果累累、分外惹眼。立在林中的毛远明汗水湿透衣背,毛远明站在自家核桃园里,边整理枝叶边告诉记者,三年前,由于不懂技术,管理粗放,核桃收益不高。自从掌握了嫁接、改造和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后,一些营养不良的核桃树重新焕发出生机。

“去年这些‘致富果\’让我增加了收入,今年我可靠着它脱贫呢。”毛远明特别能吃苦耐劳,因家中孩子要读书,他比别人更努力。“起初一两年,核桃产量不高,辛辛苦苦建起的核桃园没给我们带来效益,还让整个家庭变得更加拮据。”毛远明感慨,过去种的核桃个头大、果仁小,皮又厚又硬,自然卖不上价。

2014年,随着***政策不断落地,毛远明开始尝到了“甜头”。

“多亏村上核桃管理专业服务队手把手地指导。”毛远明说,有了技术帮扶,他开始着手将核桃进行提质增效。

每天清晨,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核桃地查看核桃的生长情况;看完核桃后,就会前往家附近的核桃合作社务工。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一年,他家核桃产出收入达到2000元。

现在,毛远明逢人便讲:“勤奋加决心等于成功,辛勤加时运等于硕果。”毛远明口中说的“时运”就是国家扶贫政策,要技术给技术,缺资金给资金,还有扶贫驻村干部随叫随到。

如今,在元根村,像毛远明这样因种植核桃脱贫的农民越来越多。为帮助更多贫困户尽快脱贫,该村按照“户户种核桃,大户带小户,户户都有1个核桃种植技术明白人”的基本要求,大力普及核桃种植技术,夯实老百姓产业化致富的根基。

帮扶后 核桃提质增效

盛夏七月,远眺元根村,绿树成荫;近看,果实累累,微风吹过,绿叶抖动。镶嵌在山间地头的核桃园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作“绿色银行”。

三年前的元根村可不是这般景象。

“元根村是个中高山纯彝族村,土地资源匮乏,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这部分人口也是元根村贫困户的主要构成。”元根村第一书记罗健萍分析,缺乏劳动力、基础设施落后、可耕种资源有限是元根村脱贫的短板。

农业要发展,产业是关键。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元根村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在精准摸底的情况下,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主要发展核桃种植产业,并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机制。

“今天人养树、明天树养人。”采访当日,一棵棵核桃树在阳光下显得特别“精神”,核桃嫁接技术人员忙着嫁接,新栽地里,农户们忙着挑水、运肥、栽种。

这些农户都是该村核桃专业合作社的成员。罗健萍介绍,元根村核桃专业合作社在运营过程中,一直把对贫困户的帮扶放在优先位置,对于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由合作社雇工进行统一耕种管理;对于因病致贫仍有劳动力但不能外出务工的,合作社会优先考虑雇用;缺乏资金的,农资、耕种等费用均由合作社垫付,待核桃收获后,再缴纳托管费用。

为壮大支柱产业,针对群众不熟悉管理技术、缺少劳动力的实际,元根村还专门组建了一支核桃专业管理服务队,针对当地1000亩核桃基地进行管护,手把手培训贫困户修剪、嫁接等管理技术,逐步把贫困户都培养成技术员。

2017年,元根村的核桃产业初见成效,预计年底每亩将增加收入800元,实际收入将达到30万元。核桃产业已然成为元根村经济发展的扎根性支柱产业,核桃也被群众称为“铁杆庄稼”“金蛋蛋”。

罗健萍介绍,下一步,该村将按照‘巩固面积、提升质量、发挥效益\’的思路,把核桃的提质增效作为工作的重点,建设示范区,以点带面,促进核桃依靠科技提质增效。积极探索建立核桃产业开发的激励机制,发动群众以及种植大户大力发展核桃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兴建核桃种植基地、核桃加工企业,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把核桃产业真正打造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增收支柱。

调整后 家家都有增收业

产业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源泉,元根村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发展核桃产业为支撑产业,兼顾发展黄豆、豌豆、蔬菜等“低矮”产业培植计划,极大增强了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科技引领、示范带动、点面结合,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确保村村有增收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核桃种得再好,产量再高,运不出去等于零,目前全村新修、改造、硬化的村级道路和生产便道6.5公里,这样农产品就运得出去、外面的人就走得进来了。”罗健萍说,村上路通了、房建了、产业发展开始了,行走在元根村,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核桃种植场面,核桃产业发展已步入快车道,一幅村美民富、和谐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雅安日报记者 石雨川

新闻推荐

雅安市科协培训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近日,雅安市科协、市教育局在汉源县成功举办雅安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及组织工作者培训会。来自全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和组织工作者共120余人参加培训,会议由市科协副主席曾蓉主持。此次培训特邀四川...

汉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汉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清溪黄牛肉2017-07-05 07:31
评论:(不胜不休 展开脱贫攻坚的盛夏攻势)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