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热点 娱乐八卦 今日明星 电视剧 电影 今日综艺 今日音乐
地方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正文

从中国到巴黎 从有形至无形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7-11 13:51   https://www.yybnet.net/

原创 沉思中的 美术馆的小泡芙们

驶向异乡

1948年4月1日,安德烈·勒庞号邮轮停靠在法国马赛港口,彼时的赵无极,带着极简的行囊和同样简单的愿望来到巴黎——学习和理解绘画,其他别无所图。他自幼熟习中国传统艺术,对于毛笔运用自如,他钟情中国青铜器上的象形符号,对汉、宋两代的山水画有过深入的研究,但他逐步意识到中国绘画在发展中所走入的禁锢,诸如章法与笔法发展成既定模式便止步不前,艺术丧失了意外发明的余地。因此,出国学习绘画成为他自我革新迈出的第一步。

1948年家人送赵无极赴法,摄于黄浦江码头

初到法国,博物馆成为他最好的艺术学园。在这里,不同时期、众多艺术流派的思想与技巧令他大开眼界:伦勃朗充满质感的笔触,中世纪的教堂壁画,野兽派将空间转化为颜色的处理手法,夏加尔天马行空的呓语,立体派眼中碎片式的世界……艺术家们对所见之物迥然各异的描绘方式震撼了赵无极的心灵与视界。与此同时,赵无极也开始结交一些巴黎的艺术家与作家:他在德汝贝尔(Desjobert)工作室做石版画,这些作品深深地吸引了亨利·米修(Henri Michaux),也因此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他在蒙帕纳斯的工作室与贾科梅蒂为邻,毕加索亲切地称呼他为“小个儿的中国人”,马蒂斯则成为他深入研究的绘画前辈。

画家与贾科梅蒂,苏拉热等画友在皮埃尔画廊

“抒情抽象主义”

赵无极的风格一般被艺术界归为“抒情抽象主义”。这一风格的形成倒不是因为他刻意避开野兽派、立体主义想独辟蹊径。形成这种风格的外部原因,必有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他血脉中相互交融的结果。而另一驱力则来自于艺术家本身,赵无极常常强调,他的创作源自于他内心最真实与迫切的需要,当这种内心的需要被适当的技巧表达出来,就显现为画布上空寂的白色、安详的蓝色、令人绝望的紫色和枯黄色与画家搏斗之后留下的痕迹。

那么对于赵无极而言,这一内心的需要是什么呢?

抽象:不可见之物

这一内心的需要与他自少年时代就确立的独特趣味有关,即对所谓抽象之物的偏爱,例如生命,运动,风,气。在杭州美专的学习时代,少年画家常在西湖边流连,但光中颤动的竹叶与精心雕饰的小桥并不是他视象中的风景;相反,时间缓慢的流动,掠过静止湖面的风,水天间迷离的光影,一小片树叶在水中极小的倒影幻化而出的无尽之蓝使他心醉神迷。他所在意的是空间及其伸展与扭转,是运动的强力或迂回舒缓,而非肉眼所见的具象。

《15.02.2001》,油画,2001年

因此在赵无极绘画中,节奏与颜色是他最重要的武器,通过颜色的多重震颤与笔触的错综多变完成关于抽象的叙事。这一在自然界中极力探明的不可见之物,显然受到了中国哲学的深刻影响,尤其与道家所观照的“道”不谋而合。“道”乃无形之象,是中国先哲对宇宙最直观且最朴素的理解,“道”隐匿于万物之中,不显示自身,却静默地揭示万物的存在。他的油画作品,鲜有颜料厚重的涂抹与堆砌,多的是留白,油彩轻盈似薄翼,显然承袭了中国山水画的神韵,同时,在手法上,又可看到西方油画中涂抹、刮擦的技艺。

《Juin 2005 (2)》 局部,油画,2005年

《无题》,水墨,1973年

抒情:忠于内心的情感

“诗言志,歌永言” ——艺术是情感的真切流露向来是中国艺术的主张,这在赵无极的绘画思想中也可见一斑。他认为,绘画归根结底是画出“内心的需要”,这一内心的需要被他进一步解释为真实的感情。在他的自传与讲学录中,他常常强调画家必须是忠于自己内心的,无需谄媚观众,也不必别人来告诉你要怎么做。情感要中肯,画面才会有力。同为法籍华人的学者程抱一对赵无极的理解是准确的——“赵无极的“抽象”,其实并非对具体真实的抗拒……他的作品实际上紧密联系着他的生活经验,作用仿似地震仪,忠实地记录了他一生的重要事件,隐秘的冲击,他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他的欢乐,他的忧伤,他的憎恶以及他对和平的渴望。事实上没有比这再具体的东西了。” 也因此,在观看赵无极的作品时,人们可以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在画布上坦率真诚的流露,即使他的绘画中容纳了纷繁精细的笔触,仍不失宽弘慷慨的气度。

赵无极的艺术思想

1985年,赵无极应邀在浙江美术学院讲学,为期一个月。在这次讲学中,他表达了许多重要的艺术教育思想。

“创新”

在艺术史中,“推陈出新”往往被视为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后辈画家的努力似乎总是为了超越前辈,摆脱所谓“影响的焦虑”。而创新这件事在赵无极看来是结果而非原因,它是对事物进行深刻的观察和研究之后,才走上的一条与他人不同的道路。因此,深刻的观察对创作而言是重要的前提。在讲学班上,个性黯淡、风格雷同的作品总让他很头疼,他希望借助绘画教学恢复学生自由的创作天性,变得大胆自信。他常常提示学生,绘画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不要用他人的眼睛,也不要用过去的眼睛。

《无题》,油画,1973年

“专一”

观念保持开放,技艺也要跟随观念的进步而发展。但从对待艺术的态度上来看,赵无极是一个绝对专一之人。他对绘画坚定的投入似乎从出生就已注定,没有过多犹豫,一条路就明明白白地在眼前展开。从童年始,涂涂抹抹的欲望就伴随着他,他的画笔饱蘸言说的冲动。他熟悉一个画家要经历的周期性阵痛,坦然地接受喜悦与沮丧的交替。在人生的低沉时刻,创作困顿的阶段,只要走进画室,看到留在画架或铺在地上未完成的画,他便又有了继续提笔作画的力量。如果画布上的颜料已干,他就继续勾画虚实变幻。

赵无极最喜欢的地方大概就是那间只有一个采光天窗的画室,他说“我知道在那里不会受到干扰,不会离开我专一的追求:绘画。在那里,我会呼吸得轻松,感到幸福。”

画家的青年时期

一个华人能够在西方画坛中占据一席之地是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在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但赵无极在群星闪耀中依旧散发着独特的光彩,这一点大概与他独特的文化身份有关。如他所言,他继承的是两种传统——一个在巴黎,一个在中国。

参考文献:

赵无极,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著,邢晓舟译,赵无极自传[M].文汇出版社,2002年

孙建平编,赵无极讲学录[M].中华书局,2016年

贾方舟,冥想的艺术——论赵无极[J].荣宝斋,2010(04)

原标题:《PUFF人物誌 | 从中国到巴黎,从有形至无形》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众人都在为男主角“应援” 这部日剧画风有点怪

今年整个日本娱乐圈生态因疫情的关系遭遇了巨大改变,与“大河剧”同为日本放送协会(NHK)电视剧招牌的“晨间剧”(連続テレビ...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从中国到巴黎 从有形至无形)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