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榆林 今日横山 今日神木 今日府谷 今日靖边 今日定边 今日绥德 今日米脂 今日佳县 今日吴堡 今日清涧 今日子洲
地方网 > 陕西 > 榆林市 > 今日米脂 > 正文

一位我敬重的老报人 □司徒慧明

来源:西安日报 2019-09-16 04:47   https://www.yybnet.net/

他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我叫他马老师,很多年没见到他了,见到他,我更愿意叫他一声:马叔!

那年“五一”马老师家人给我发了个微信,在谈及日前我写的那篇日志《记忆:西安晚报三十年前的考试》时,“老马很感兴趣,虽然视力很差,看不清微信上的文字,但听我给他念你写的文字,他说写得好,好些内容他不知道,比如你原来是铲车司机,还有出题人在哪出题等,他只记得当时招聘了四十人,并说此举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老马回忆起往事很高兴……”

在当年西安晚报里,马老师的称谓多了去,有人叫他“马总”、“马老师”,还有人叫他“老马”、“马老头”,至今我还不明白有一部分老编辑称他为“马汉”,名字都没叫全,他就是马汉卿,时任《西安晚报》总编辑。

我初进报社,就在马老师手下工作,晚报当年对开四版,一版是重要新闻,二版是社会新闻,三版是文艺副刊,四版是国内国际新闻,我在总编室是二版组版编辑,每天上班,马老师经常是第一个到总编室,在铅印的大样上改来改去,看到标题不满意时,他会说太平淡了,满意时,他会一笑说,嗯,有点意思。马老师要求我们四个组版编辑,每天中午在开印后,要看第一张报纸,而他是率先亲力亲为的,只要轮转机一响,他准时在车间看第一张报纸,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一版蒋兆民,二版我,三版张可绶,四版谢梦科都第一时间赶到轮转房,浏览各自组的版,而马老师要从头看到尾,若有差错,就要停机。由于开机总是到中午吃饭时间,报社的人都可以看到马老师端着碗看报的情景,大多时间,他在食堂里一边看报,一边排队,经常轮到他,没有饭菜了。那时食堂的包子很好吃,他常吃不上,因为他老是最后一个,我看他没买上,他却冲我哈哈一笑说,没了。竟然很开心的样子,食堂管理员说,老马,你明天早点来,他总是乐呵呵答应,却依然如故。他的自律和品行,令人敬意由生。

朋友问我,你如何评价马老师?我说,马老师不是那种位高即权重的人,他也是“一支笔”,只在报纸上,心无旁骛,其他无涉。马老师说他不知在什么地方招聘考试,别人不相信,我信,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报人。

什么是报人?我理解的报人,具有敬业崇报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或以笔为剑、纵横捭阖;或以文会友、娓娓而谈,社会责任意识,是报人必须确立的正确核心价值标准。他们对工作充满激情而富有献身精神,传承一段历史,成就一代佳话,是在报业上有所建树的人。

曾先后担任《三边报》主编、《陕北群众日报》主编、《陕西农民报》总编、《西安晚报》总编、中国晚报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西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的马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报人,从事新闻工作40余年中,他曾撰写重要社论、政论、评论、杂文数百篇,在历史的节点上,写下了重彩的一笔。

马老师1924年出生于陕西米脂县杨家沟村,20岁参加革命工作,后转入新闻战线,任三边报社记者、主编,《三边报》是中共三边地区委员会机关报,1942年在定边创刊,主要发行于定边、盐池、靖边、吴旗、安边等县。1983年9月12日,市委调整报社领导班子,马汉卿出任《西安晚报》总编辑。在任期间,他首开先河,改革了人事体制,在国家尚未实行新闻从业人员聘用制前,公开登报面向社会招聘40名采编人员,签订合同,择优录取。在当时,一是为晚报扩版聚集了一批新锐人才,二是通过晚报这个平台,改变了一批人的命运。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聘用不拘一格,打破了身份门槛的限制,例如:晚报原巡视员宋若虹(已去世)、经济部主任袁春乾等人,原来都是集体企业身份,工人和集体企业身份根本进不了事业单位,遑论在晚报这个平台上去成就新闻事业。另一则是破格录取人才,而不拘年龄学历。如当时已超过招聘年龄的周秦玉和只有高中学历仅19岁的杨扬。本人则是西安柴油机厂的铲车司机,若不是招聘,随着下岗和企业破产,我可能现在街头摆摊也未可知。袁林说:“很感谢老总编马汉卿当年的决策,让我有机会来到报社工作,那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改变了我们那批人的命运。”此话道出了1984年被招聘人员的心声,而这批人大部分都成了晚报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马老师在晚报的改革中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从1984年7月1日起,晚报由四开小报扩大为对开大报,批准向海外发行。从强调地方新闻到增加国内和国际新闻,增辟了国际专页,针对报纸存在大量滞后新闻,特开辟了《当日新闻》栏目,组织采写昨夜、今晨新闻,发挥晚报独特优势。他特别强调言论的撰写,一版的《古城论语》和二版的《街谈巷议》,每天刊发,视点、角度不同,借鉴了当时羊城晚报微音的写法,成为晚报的拳头栏目。在无电脑的年代,传递新闻是最大困难。马汉卿倡导全体采编人员主动与全国媒体联手,搭乘快捷通道,使自己的报纸和所采写的优质新闻跳出本地区,扩大影响,走向全国。在新闻报道方面,晚报不断扩大报道面,突出特色,贴近群众生活,当时报纸的发行量在全国晚报中居第四位。

马老师是一个亦师亦友亦真亦儒的人,他惜才爱才用才更尊重人才,在主政的时候,除了招聘外,还专门调进了一批知名的学者和作家,他还推荐高平任职副总编,做他的助手,用现在的话来说,高平彼时正大红大紫,一是高平创作的《起根发苗》、《石头赶车》等故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火爆全国,家喻户晓,只是“力夫”这个笔名记得的人不多,二是协助整理《王老九诗集》,名声大振,乃至于享誉全国的临潼农民诗人王老九说,“没有高平,就没有王老九”。高平在任上,每天协助马老师改稿、改标题,用热忱和才华,赋予文字以灵气。马老师还聘用金江寒编辑周末副刊,《红雨》等专刊在全国叫响。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新民晚报》上读到一篇文章,金江寒三十年代就是赫赫有名的诗人,曾和鲁迅等人在一起。马老师还把新华社记者赵全章调进晚报总编室,赵全章以写彭加木而知名。马老师尊重人才还表现在知人善任上,当时,西安晚报有三个人可以“免审发稿”,摄影记者陶光明、美术编辑王西京、要闻记者牛象坤。之所以这样,是马老师认可这三人的人品和专业能力。印象最深的是1985年12月26日下午,我刚进总编室,就看见马老师在痛哭,惊讶之后才知道原委,陶光明在拍摄新落成的西安火车站外景时,不幸坠落,因公殉职。他那种痛悼部属、惋惜部属的神情至今铭于心底。马老师宽阔的胸襟也为人称道,在他当任期间,还先后为国内新闻界输送了一批知名编辑记者。

马老师离休时,家人在他办公室发现一叠很厚的稿费单,问他为什么没有去领?他说,我是领导,为报社写社论、言论、杂文,都是应当的,怎么能领稿费呢?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马老师,您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报人,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为您点赞!

(本篇写于2014年,惊闻西安晚报原总编辑马汉卿去世,特发此文,以志悼念。)

新闻推荐

米脂县妇联举办家庭教育指导培训活动

本报通讯员白堆报道近日,米脂县妇联在第二中学举办家庭教育指导培训活动。来自该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和各街镇...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A26~A282019-09-04 02:25
评论:(一位我敬重的老报人 □司徒慧明)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