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张掖 今日山丹 今日民乐 今日临泽 今日高台 今日肃南
地方网 > 甘肃 > 张掖市 > 今日张掖 > 正文

走近袁定邦

来源:张掖日报 2020-05-21 23:47   https://www.yybnet.net/

莫明

年前,有了闲暇,居家读了一些书。

恰好,手头有一本朋友送的《袁定邦诗文集》,啃读那些枯燥的大部头累了,便啜着清茶缓缓地翻过去,算是调剂。

对袁定邦,我是早就知道的。张掖虽然历史悠久,但真正能够数得出来的地方名人却不多。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放在全国的大盘子里来讲,可圈可点的文化名流更是寥寥可数,但袁定邦可以算一个。这些年,陆陆续续在很多地方文献中看到有关袁定邦的介绍,对他的生平事迹有了一些了解,只可惜,我所读过的文字大都干巴巴的,也就没能引起太多的兴趣。也有几次,听到文化界的一些朋友谈论袁定邦,推崇备至者有之,不以为然者亦有之,似乎也没有什么定论。而我,因为不了解,也就呵呵而过,不置可否。

或许,冥冥中真有一股看不清道不明的力量在牵引,因为赋闲,让我在心静如水中走近了袁定邦,和着氤氲的茶香慢慢地品味袁定邦,近距离地感受了这位已逝先贤的亲和力。说实话,在那样闲散地翻阅中,袁定邦的文字给我的冲击是震撼的。我惊讶于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曾经滋养过这么优美的诗文;那个风云晦暗的年代里,曾经孕育出过这么超凡脱俗的识见!它颠覆了我以往的浅陋和成见,让我对这些年来侮慢前贤的无知而愧疚不已。很多次,我都情不自禁地翻到书的前面,盯着袁定邦那张朴实的黑白照片自问:这些文字,真的就是这个头顶解放帽,戴着圆眼镜,留着半长胡须的老头子写的吗?他给我的印象太普通了,就像记忆中身边走过的许多的农家老大爷。在我的想象中,照片中的他,似乎更适合出现在一个拿着鞭子、赶着羊群的画面中。如果一定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想也只有他那眼神中透露出来的冷峻和坚毅了。

然而就是这位老人,给我们留下了这本与众不同的文字。袁定邦说,他的诗都是从性情中流出的,他也不屑于追前人之踪。他说,如果后人读他的诗,说哪句像唐人的,哪句像宋人的,就是不会读他的诗,也不懂他的诗,更不懂他。袁定邦是对的。对他的诗,任何缕析唐宋或比附李杜的阅读都是不可取的。只是,真正懂袁定邦诗的,懂袁定邦的人又在哪里呢?斯人已逝,我们似乎也只能透过这些遗文以各自的水准来猜度他曾经的所思所想。但怎么去理解他的文字,也就决定了我们怎么去定位他这个人。显然,像现有的材料中仅仅把他定位在一个曾经的本土的诗人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袁定邦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诗。他是一个有气节有操守的先贤,又是一个儒道兼修的智者;他呕心于地方教育,又为文物保护鞠躬尽瘁。即或是对他的诗文,如今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我们对他的理解和认知还浮在浅浅的表面上没有深入进去。

终其一生,袁定邦为张掖留下了诸多优美的诗文。透过袁定邦的文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这份爱,有时是忧愤,有时是期许,但全都饱含着炽烈的真诚。而一个真诚的人是值得我们热爱的。“但觉有途皆棘径,不知何处是桃源。”他的诗,大多饱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百姓疾苦的同情;“一自先生高卧后,名山从此世人知。”他的诗,又总是饱含深情地给予河西大好河山和家乡风情以礼赞;更可贵的是在他的一些诗作中表现出来的直言敢谏的为民情怀,在《呈水厅长楚青先生》中,袁定邦以赤子之心几近直白地为民呼吁:“河西之景如江南,河西之民尽啼饥。去岁遭旱禾苗死,今年禾茂半成秕。益以农商负担重,到处癸庚呼不止。”位卑未敢忘忧国,这种精神,应该成读书人的魂,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希望更多的人来阅读袁定邦,也希望更多人能进一步了解袁定邦,认识袁定邦。风景不一定都在远处。我们今天回望的这位先贤,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说他是诗人,我们忽略了他对张掖教育的贡献,我们无视于他对张掖文化遗迹的重视,我们迟钝于他身上存留的士子情怀。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意无意地忘记了,袁定邦的人生历程,何尝不就是我们现当代文化的缩影呢?就像我一样,今天能够触摸到的,似乎也只有他的这卷诗文。只是多久了,我们已经很难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去读一首诗、一段文?但就像今天一样,只要去读了,就会透过文字,清晰地感受到了一个人的思想,他的识见,他的悲欢。你会发现,文字是如此鲜活灵动,而文化历史其实一直就和我们血脉相通。袁定邦不是那种拘于小我的个人涂写,但他又的确是河西热土上独一无二的吟哦,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家国情怀在他的诗文中随手可见。袁定邦,让我们懂得:生,当然是有所顾恋的,而爱这片家园故土,一定是值得的。

袁定邦还是一位教育者。“手栽桃李三千里,眼见沧桑一万重。”从教多年,他所授育的学生,大多为地方办学务公的骨干,对推动时代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相信,他所播下的文明种子,已经在张掖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袁定邦逝了,但他并没有远去。张掖的文化之光里,有耀眼的一束,来自袁定邦。袁定邦更是一位文化守望者,他殚精竭虑整理的《张掖名胜古迹纪要》,承载着他对故土文化的敬仰。虽然这本书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书中记载的肃王府、五松园、普门寺等诸多文物古迹今已不存,但这不正是从反面印证了这位先贤的远视卓见吗?研究袁定邦,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审视走过的路,可以提醒我们多一些客观、少一些躁动。据说,袁定邦的故居几经争取,最后却还是被拆除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当我们再谈起这位张掖历史上无法回避的先贤时,我们已无从在日新月异的城市中觅到有关袁定邦的任何实物记忆。甚至,我们也找不到一处可以唤起这段文化记忆的陈列室或展览馆。张掖欠袁定邦的,实际就是我们欠历史和文化的。

新闻推荐

甘州 改造提升润泉湖公园让城市更宜居宜游

甘州讯(记者刘枫)近日,记者来到甘州区润泉湖公园,公园内花团锦簇,绿树成荫,不少市民在公园内健身、赏花、唱歌,满满的幸福感。同...

张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张掖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走近袁定邦)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