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淄博 今日桓台 今日高青 今日沂源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今日高青 > 正文

辞去副镇长,玩起生态短视频当“网红” “农民老刘”出道带着村子一起红

来源:齐鲁晚报 2020-07-29 04:57   https://www.yybnet.net/

在荷塘边搭建的棚子,是刘树海拍视频的主景地。刘树海的农帽上写着“职业农民”四个字。通往淄博蓑衣樊村大芦湖农庄的路上,“做个追梦人”的牌坊格外显眼。近期卸职高青县常家镇副镇长,回村当农民的刘树海每当走到这里,都会多看几眼。

回想十年来的乡村巨变,作为带头人,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重回归,再创业,刘树海不想躺在功劳簿上,现在他就想干好一件事,做个“网红”级的职业农民,带着村子一起红。

文/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许建立高广超

从刘镇长到“老刘” 诗意的村名,加上三面环水的好位置,让淄博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平原水乡。

作为村里的名人,刘树海辞了副镇长回村当农民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大芦湖农庄,天天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辞职后,刘树海“自封”了一个新岗位:大芦湖农庄职业农民兼“庄主”,并玩起了抖音。

“换个环境办公,新的开始,新的心情”“看咱上班的环境,天蓝水清稻绿虾红,空气清新采光好”……这些文字配上乡野湖面的视频,他自得其乐。

“时间过得真快,刘树海-小刘-树海-刘队长-刘经理-刘总-刘书记-刘副镇长-老刘……感谢各位亲友的关心。”7月4日,刘树海写下了这段感言。

一系列称呼的变化,折射出刘树海的人生轨迹:上学时,大家都称呼全名;17岁时“下学”后,他在邮电局当了一名线路员,起初工作时被称“小刘”,后来工作得到了认可,同事眼中的“小刘”成了业务能力强的“树海”;1996年,“树海”成了线路工程队长——“刘队长”。

1998年初,为了照顾家里,20岁出头的刘树海从淄博张店区回到高青,在县城开了一家快餐店。这是他第一次创业,“刘队长”由此成了“刘经理”。

2005年,他创立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周围人开始喊他“刘总”。

2011年,刘树海回到家乡,当上了这个当时被列为“省级贫困村”的村支部书记,带着村民们创业致富,土地流转,建合作社,在乡村旅游事业上追梦奔跑,成功将蓑衣樊村打造成为国家级美丽乡村。

为拓宽镇干部来源、优化镇领导班子结构,2016年底,高青县从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中选拔镇领导班子成员。

刘树海以笔试、面试名列第二名的成绩,从60多人中脱颖而出,考上了镇公务员。经过组织考察并达到任职条件后,2017年元旦,他上任常家镇副镇长,分管农业领域。2019年担任常家镇党委委员。

刘树海坦言,从村支书考上副镇长,干事的平台更大了,但上任后也发现,体制内毕竟有一些束缚,这让他有点不适应。2020年6月,刘树海以“个人原因”辞去公务员岗位,又回到了村里。

如今,42岁的刘树海身累不言累,只想做回“农民老刘”,他说农民是他的人生底色,蓑衣樊有他的根。

一次不服气的考察

7月23日,蓑衣樊村大食堂接待了三批游客,近三百人坐满了整个餐厅。客流量逐渐恢复让村里的旅游业喘了口气。乡村旅游是蓑衣樊村的支柱,这里因水而生、向水而兴,是淄博天鹅湖国际慢城的核心区,倾注了老刘大量的心血。

明末清初,樊姓人家在此定居,名樊家村,又由于这里河渠纵横,水边茅草丰茂,人们以茅草编织蓑衣,也被人称为“蓑衣樊”。

老刘当村支书以前,蓑衣樊村是典型的无工业项目、无致富项目、无集体收入的“空壳村”,进出村庄就一条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上世纪90年代村庄搬迁后,守着优美的大芦湖水库却止步不前。

老刘2011年当选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土地流转,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而且还做了一件大事——改名,樊家村变回了蓑衣樊村。

在一次不服气的考察后,他产生了发展旅游业的念头。“有一次出去参观学习,看见人家村子里,周末来游玩、吃饭的人这么多,论生态环境,赶不上蓑衣樊村,当时就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搞乡村旅游?”

回来后,老刘四处找门路、要政策、求支持,也找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后,更加坚定了蓑衣樊村搞乡村旅游的信心和决心。

面对每家不足一亩地的现状,老刘想到了土地流转,让村民们走出去,土地由农庄统一种植管理。

“当时村民们还没有土地流转的概念,先把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在外面打工肯定比耗在村里挣得多。2017年后全村旅游业快速发展,不少人又回来了,还是在村里就业好。”老刘笑着说。

当镇政府副镇长的三年,老刘表示视野变宽了,也观察到了之前看不到的乡村旅游问题。

“乡村旅游模范村、美丽乡村的荣誉,五年前就是蓑衣樊村的名片,同时大家都看到乡村旅游这条路好,很多地方也正在搞,同质化的问题也在显现,三年来,蓑衣樊村发展进入快车道,但是在我看来,变化不大就是最大的问题,干事创业,不进则退。”谈起未来的发展,老刘语气坚定。

荷塘边的网红梦 辞职回村后,老刘一直琢磨利用村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拍短视频,借助“村播”再让蓑衣樊村的乡村旅游火一把。谁来出镜?选来选去,大家发现,还是老刘最具“网红气质”,一看就是山东农村汉子。

说干就干,从哪找拍摄团队?老刘想到了村民邢向斌的儿子邢立磊,小伙儿毕业后一直在外面从事自媒体工作,近两年回到县城发展。邢立磊爽快答应了老刘的邀请,而且不要钱,还从上海请来了一名策划人,找了两名暑期回家的实习生。

拍摄地就在大芦湖农庄的荷塘边上,老刘说,这里很有感觉。一间简易木屋,一顶棚子,一座锅台,这些是村委委员刘德永的“作品”。

“三天就完工了,全部的灵感来自村里的生活,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的农家布置。”刘德永介绍,所有的东西都是就地取材,荷塘边的柳条当窗棂,农具是村民自家的,制作锅台的泥巴是塘边挖来的。

1999出生的吴云超是团队的摄像,山东管理学院大三的学生,他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农家布置,觉得温馨又舒适。他说,这些日子跟蓑衣樊村民的沟通挺多,有需要村民配合的地方,他们都会积极地配合。置身这样的环境,拍摄是一种享受。

拍摄前他唯一担心的是老刘能不能干农活。“现在看完全是我多虑了,稻田拔草、锄地、捉鱼等很多脏活累活都能干,完全不像一个卸任的公务员,而更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吴云超说,他觉得老刘并不是在镜头前表演,而是在真切地生活。

对于当网红这事,老刘很上心,按他的设想,拍出来的视频必须要有“俺的老家就住在这个村”的感觉。有些镜头不够好,就重新来,他尽心尽力配合。

进入7月下旬,老刘越来越忙,谈合作,拍视频,老刘说现在心里挺急,“这么好的一条路,我不能半途而废,前期投入了上千万元,还要搏一搏。我要红,我要带着蓑衣樊村一起红。”

追梦之路

想评农民职称,抱团发展乡村旅游

从镇上辞职后干什么?老刘说,他要做职业农民。他请人把农庄里所有的草帽上都写上“职业农民”四个字。

前段时间,一个考察团来到蓑衣樊村,有人调侃老刘是“高级农民”。老刘笑了,也受到启发,“想去评一个职业农民。”

山东已全面推开职业农民职称制度,截至今年6月,全省已评出新型职业农民高、中、初级职称976人。

对于蓑衣樊村的发展,常家镇政府全力支持。今年5月,常家镇镇长刘延科变身网络主播,在直播中推介了蓑衣水乡。

作为曾经的同事,刘延科表示,老刘重新回到蓑衣樊村再出发、再创业,体现出了他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心,也看到蓑衣樊村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蓑衣樊村距黄河仅一公里。老刘说,搞乡村旅游,做职业农民,是一个抱团发展的关系,就像沿黄流域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代发展的“风口”,相信常家镇、相信蓑衣樊村一定能“起飞”。

新闻推荐

山东省2020“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举行 耕读传家,书香润乡村

山东省2020“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开幕现场记者朱德蒙摄蓑衣樊村农家书屋内,村民正在阅读记者朱德蒙摄“至今东鲁遗...

高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青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辞去副镇长,玩起生态短视频当“网红” “农民老刘”出道带着村子一起红)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