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桓台新闻 > 正文

大年初一是村里最热闹的一天。一大早,

来源:淄博晚报 2019-02-22 10:39   https://www.yybnet.net/

大年初一是村里最热闹的一天。一大早,拜年的人群就已成群结队熙熙攘攘,他们嘁嘁喳喳谈笑风生,仿佛此刻是一年当中最幸福的时刻。大家挨家挨户地串门互拜,受拜的往往是年长的老人和长辈。他们受到年轻人的问候那是一年的荣幸,那幸福自然不言而喻。“拜年行动”一直忙碌到中午才算歇息,就在这时,一阵悦耳的唢呐独奏《颂祖国》至真至纯韵味独特,蓦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听说吹奏唢呐的竟是村西82岁的杨永敏大伯,我们不禁先去给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拜年。

老人的床头和书桌上一摞摞戏曲书籍和床边的各种乐器,看来老人平时不仅是擅长吹奏唢呐,二胡、京胡、坠琴、三弦等乐器也是拿手绝活。果不然,在老人的叙述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他喜爱乐器的有关经历。

大伯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年轻时不知怎么对音乐产生了痴迷,刚开始,他先是跟随戏班子观看,耳濡目染,渐渐产生了用蛤蟆皮制作京胡的想法。这个创意尽管有点让人感到很不靠谱或不可思议,可他坚信蛤蟆皮制作成京胡一定比蛇皮制作的京胡音质要好。他把这个实验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多年追求,终成所愿。尽管自己造的京胡拉出的乐感,不能与正规厂家的产品相提并论,可他还是找到了一份特殊的安慰。一位京胡专家在发现他的这个奇迹后,曾这样夸赞:“追求就需要一种这样执著;追求也正得益于这样一种执著。”专家的话更加坚定了他奋发向上的决心。1956年的夏季,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桓台县吕剧团,在剧团老师的指导下,他的各种乐器演奏技艺日渐提升,尤其对唢呐情有独钟。后来逐渐成为诸多乡村业余剧团的艺术指导,附近十多个乡村业余剧团都来找他拜师求艺,从此许多戏迷便纷至沓来。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到冬闲时节,他家前来拜师学艺的可以说走了一波又来一波。有好多乡村业余剧团还因未能请到师傅的辅导而大发伤感。有许多业余戏迷还自带饭菜慕名而来向他求教,这让他非常感动。一位“唢呐迷”吹了四五年一直被大伙称为“半瓶醋”,杨永敏了解情况后开导说:“做事首先要做到专一,你做着眼前想着脑后,还挂念着身边的诸多琐事哪能把唢呐吹好!不要以为音乐是一门简单艺术,其实音乐容不得半点马虎。”后来这位“唢呐迷”有所领悟,很快成为一名勤学苦练的音乐人。

还有一位“京胡迷”,经过几年的锻炼后因获得文化主管部门的几个奖项,就有了骄傲情绪。大伯得知此事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骄傲是所有艺术的天敌,任何骄傲都是失败的前提,在这个世上,唯有谦虚你才能修成正果,不骄不躁默默求索才是我们每个求艺者所具备的素质。”

屈指算来,在他指导下逐渐壮大起来的乡村剧团已达十几家,由他亲手伴奏的戏曲演出也近百场。“默默存真爱,坎坷几十载”。这是乡亲们对他的赞美,也是对他的褒奖。随着年龄逐渐增高,老人现已很少再出村做剧团的艺术指导了,而是在自己家中与七八个老戏迷天天自娱自乐。就像一声声号角,只要他的唢呐声一响,村里几个老戏迷就会急匆匆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喜欢的多半是赞美祖国赞美党的经典歌曲,杨永敏大伯说:“这也是我们几位老人的实际心声,这心声我们要一直要唱下去。虽然年事已高,可我们歌颂党赞美祖国的初心不能变,我们要为乡村文化繁荣发挥余热,增砖添瓦。”

新闻推荐

桓台开展烟花爆竹换年货活动

□记者程芃芃通讯员苗娟报道本报桓台讯“咱家剩余的鞭炮都带齐了吗?赶紧走,去看看能换点啥年货呀!”1月9...

桓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桓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大年初一是村里最热闹的一天。一大早,)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