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新闻 荣县新闻 富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自贡市 > 富顺新闻 > 正文

谐剧第二代掌门沈伐 光脚少年舞蹁跹 谐剧鼻祖传绝艺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8-12-10 04:02   https://www.yybnet.net/

沈伐

年轻时的沈伐。

沈伐、刘德一、李伯清。

沈伐谐剧《这孩子像谁》。

谐剧是一种介于曲艺与戏剧之间的艺术样式,流行于四川。1939年由王永梭试验、开创。演出时只有一名演员出场,通过与实际不存在的对象进行“对话”和交流,使观众明确角色的规定情境和假设在场的其他人物,以表达一定的故事情节。因运用以幽默、风趣见长的四川方言,寓庄于谐,故名“谐剧”。语言朴素隽永、构思精巧、立意新奇、文学性较高,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当今的谐剧界,也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谐剧艺术家,王永梭的得意弟子、国家一级演员沈伐。沈伐的表演,从角色出发,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他极善于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舞台动作生动表现,被赞“幽默而不油滑,风趣而不轻浮”。“既不失法度,又有所创新”。

文艺少年 打赤脚考进省舞校

11月20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到了76岁的沈伐。已过古稀之年的他,看上去要年轻10多岁。黑亮的头发三七分,梳理得十分精致,黑色风衣外套配一条红色围巾,风度不减当年。说话时,他坐白色皮质沙发,背靠印有夫妻二人牵手照的淡黄色抱枕,唇角带笑,一室温馨。

“我从小生长在长江边上,家头开了一个铁匠铺。我们家人没有哪一个搞艺术,就只有我。我天生就喜欢文艺,算是个文艺少年。”上世纪30年代末,沈伐的父亲离开家乡富顺县邓井关镇到重庆谋生。1942年8月,沈伐出生在嘉陵江边上的自家铁匠铺。打小沈伐就喜欢曲艺,那时候四川曲艺类型多样,人们都喜欢看曲艺演出。沈伐也经常看老曲艺人的表演。“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喜欢我们四川的金钱板,四川的相声。”中学以后,沈伐的爱好更加广泛,“开始喜欢话剧、舞蹈。”

1959年,中学毕业后,四川歌舞演员训练班到重庆招生,肢体语言丰富的沈伐打着一双赤脚考进该校。“歌舞演员训练班是歌舞团成立的演艺训练班,就是以后省舞蹈学校的前身。在那里,我开始了压腿、压肩、推脚背组合、把杆训练,踢后腿、劈腿跳、大踢腿等基本功的训练。民族舞、民间舞、芭蕾舞……什么舞蹈都在学。”

回忆当年跳舞的情形,沈伐一笑,“作为舞蹈学生我不算差的,有可塑性,才学了半年,就打算带我出国演出。”当时省歌舞团要到国外演出,因为专业演员人数不够,就到训练班选新人。“调了十几个人,男生就只有我一个,跳了几个节目。”遗憾的是,业务上过硬的沈伐,因护照没办下来没能顺利出国演出。

1962年,他跳着《快乐的啰嗦》《凉山酒舞》进入了省歌舞团舞蹈队。“我的专业是舞蹈,从舞蹈学校毕业后我还从事了十多年的舞蹈工作。”《弓箭舞》《采茶扑蝶》《狮舞》《叮叮月琴》《北京的声音》《马刀舞》《赶漂》《红绸舞》,芭蕾舞剧《白毛女》《闹花灯》等,都是沈伐擅长的舞蹈。十几年如一日的舞蹈表演、形体训练,也为沈伐日后的谐剧表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偷师学艺

演完歌舞剧自学谐剧

谐剧由安岳人王永梭于1939年创立。1938年,在川军某团谋事的王永梭,在隆(昌)富(顺)师管区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中,创作了自称为“拉杂剧”的曲艺节目《卖膏药》。次年,王永梭在泸州市合江县中学,有川军参与的迎元旦游艺晚会上正式演出了《卖膏药》。1940年,剧作家曹禺评说《卖膏药》的表演是白描,给予高度评价。1943年,王永梭来到自流井,到茶馆、闹市体验生活,创作了第二部“拉杂剧”《扒手》。自贡观众看后称赞其异常诙谐,他遂将这一崭新的喜剧表演艺术形式定名为“谐剧”。

在沈伐家客厅的一面墙上,大大的金黄色的“谐”字雕像,从造型、色彩、质感等方面诉说着房屋主人对谐剧的热爱。想起第一次看王永梭的谐剧专场演出,沈伐的思绪回到了1963年。“我当时在四川省歌舞团舞蹈队,老师王永梭在曲艺队。有时候我们的演出也在一起,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看他的个人表演。”沈伐回忆,那天红旗剧场座无虚席,所有人都被王老师精湛的演技打动。“那一看简直是入了迷,我就觉得应该喜爱谐剧这种艺术。”

在沈伐心中,师父王永梭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天才,应该被大书特书。“谐剧不像扬琴、金钱板、车灯,是历史流传下来的。谐剧这个曲艺形式,是他一个人创造出来的。一个艺术家能够创造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形成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流派,产生那么大的影响,我们老师是大艺术家,是大师。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敬仰!”

1963年开始,王永梭在台上演,沈伐便在台下“偷经学艺”。“自学模仿了他一些节目,像《赶汽车》《卖膏药》。”当时文艺界提倡乌兰牧骑精神,要求演员“一专多能”,从事舞蹈专业的沈伐,演歌舞、演话剧、演歌剧之外,还能演谐剧。有一天,省歌舞团小分队到峨眉山演出,一位独唱演员生病了节目不够。领队知道沈伐平时在学习谐剧,就让他去应对。他表演的《卖膏药》引得全场哄堂大笑,“当时白天演了五场,大家正在赶场,效果非常好。之后在下乡演出,就经常演(谐剧)了。”

拜师王永梭与谐剧“牵手”一生

谐剧不像北方的单口相声,也不像上海的“独脚戏”,甚至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川出现过的一种形式叫“单簧”也和谐剧大不相同。谐剧主要是表演,是通过演员以第一人称扮演剧本中的一个人物,处在规定情景中,用具体的动作,生动的语言,活生生现身说法地展现出一段小故事。

1939年,王永梭自编自演了第一个谐剧《卖膏药》后,又陆续创作演出《扒手》《黄巡官》《赶汽车》《开会》《喝酒》等20余个谐剧。此后又创作演出《在火车上》《打百分》《结婚》《自来水龙头》等新剧目。

1963年,因为王永梭的一台谐剧专场演出,沈伐深深地爱上这门曲艺。自学、模仿谐剧十多年,沈伐确定了自己以后的艺术方向,也感动了省歌舞团的领导。“我对谐剧特别喜爱特别酷爱,我就立志要学,我要求调到曲艺团,领导也很支持我。”1974年,沈伐正式从歌舞团调到曲艺团。“我们老师在曲艺团时也听到过我在学谐剧,对我有所耳闻。”

那时,王永梭不能登台,只能在幕后管服装、道具等,团长便安排王永梭指导沈伐排演谐剧。“王老师很愿意教我。有个学生来学习谐剧,他感觉是个好事情。”王永梭给沈伐排的第一个戏是《十二点正》。“老师手把手教,一段段帮我排。第二天觉得不行,又重新来过。”

谐剧是笑的艺术,但在当时,喜剧并没有现在这么受欢迎。为了符合当时的审美需要,沈伐的第一个谐剧在王永梭的把关下,改了又改,排了再排。“演出第一场,老师帮我拉幕。我在台上的时候,他比我还要紧张。看着观众有了笑声,有了掌声之后,他比我还要高兴。”

一个想培养亲传弟子,一个想得到师父真传,王永梭和沈伐应节合拍。“老师给我排戏、讲谐剧的道理,我跟他相处得越来越好,正式成为他的入室弟子。”

沈伐非常喜欢这一艺术形式,又有10多年的自学基础,在谐剧“开山鼻祖”的细心指导下,他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谐剧演员。“王老师带着我走南闯北,一路风光。我所有的荣誉都是谐剧给我的。”

封面新闻记者荀超摄影关天舜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名家档案

沈伐,1942年8月生,四川自贡人。国家一级演员,谐剧第二代掌门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四川省第八届“巴蜀文艺”终身成就奖得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59年沈伐考入四川省舞蹈学校,1962年进入省歌舞团舞蹈队。1976年师从谐剧创始人、表演艺术家王永梭。1982年参加全国曲艺汇演演出谐剧《这孩子像谁》获文化部表演一等奖。1986年参加全国新书(曲)目比赛表演谐剧《零点七》获中国曲协表演二等奖,同年该节目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成为四川走向央视春晚第一人。1987年,举办个人表演专场“沈伐谐剧专场晚会”演出逾百场。1988年再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与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岳红搭档演出方言小品《兰贵龙接妻》。

演出方言剧《抓壮丁》和谐剧《王保长》之后,沈伐便与“王保长”结下了“不解之缘”,谐剧《王保长》演出了3000余场,还拍摄了近百集电视剧《王保长》系列,家喻户晓。

谐剧代表作:《这孩子像谁》《王保长》《梁山一百零九将》《兰贵龙接妻》《零点七》《卫生监督岗》《北川人》等。

新闻推荐

福善镇婆孙3人 卧室烧炭取暖酿悲剧 一氧化碳中毒致二死一伤

抢救现场昨日,达川区福善镇突发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22日晚,婆孙3人在卧室里烧无烟煤(俗称白煤)烤火取暖;次日清晨,亲戚看...

富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富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谐剧第二代掌门沈伐 光脚少年舞蹁跹 谐剧鼻祖传绝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