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爱文学,丰富的生活经历成了他的“文笔源泉”,并先后在多家著名报刊发表文章并获奖。
他爱美术,藏族悠久的民族文化成了他的“灵感源泉”,他制作的“藏族祥巴”在全国多地巡展并广受好评。
他爱摄影,美丽的雪域高原成了他的“创作素材”,他的摄影作品让世人通过影像更全面了解阿坝。
他爱旅游,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多彩魅力的人文风光早就刻在了他内心的“旅游地图”上,但他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希望发现其中的独特并将其用文字或图片展示出来。
对他而言,这些既是他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他的爱好。如果说,融爱好于工作,可以算作一件幸事。那么在工作中秉承敬业奉献则是他在这些领域能取得成就的最主要原因。他就是州文联秘书长王庆九。
学习只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他看来,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在于培养更多业务技能。自参加工作以来,王庆九利用业余时间和函授方式,在先后取得四川电大的新闻专科、西师大美术学院的美术专科文凭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四川教育学院汉语言本科的函授学习。从而为日后他承担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长期以来,他坚持业余文学、美术创作,在多种报刊发表文学、摄影作品并收入多种文集:他的“藏族祥巴”版画作品曾先后在多地展览。他积极撰写关于区域旅游和“藏族祥巴”产业发展等多篇专题研究论文,结合九寨沟景区发展实践和管理经验,与人合编《低碳景区管理概论》书稿,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参与“做优九寨黄龙”课题研究、九寨沟AAAAA级景区和汶川县三江、水磨AAAA级景区创建和申报工作···一系列工作的背后无不是他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具体表现,而他所做的这些也为阿坝州的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实践只为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对于工作,他总是倾注最大的心血,来不得一点儿马虎,用熟悉他的同事的话说,就是“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
由于之前有过新闻从业经历,因此在州文联实际工作中,他和身边同事积极配合,主动开展相关文化宣传工作。先后在多家报刊撰写诸多新闻、专题,并有多篇获奖。
旅游是阿坝州的一个标志,积极做好旅游援助工作,也成了他工作的重点之一。2009年7月至10月,经领导安排,他被派遣到汶川县,参与三江AAA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他先后参与编写整理、软件资料编制、印刷和迎检工作,使该景区相继通过省级评定和国家验收,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
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他又授命前往水磨镇挂职副镇长和水磨景区管委会主任,全身心地投入到该镇灾后重建和景区打造的繁重工作中。整整一年,他切实担负起全镇的文化宣传和旅游发展重担,相继完成全省灾后重建“5·7”现场会的具体准备、落实,老街的环境整治,羌城住房分配和业态打造,以及水磨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等工作,为该镇成为“灾后重建典范”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为阿坝州的旅游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奉献只为做好各项本职工作
在汶川县水磨挂职期间,父亲病危在马尔康住院,王庆九只赶到医院陪护了一天,就匆匆赶回水磨忙于落实“5·7”现场会的繁重工作,直到现场会圆满结束后才怀着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的终生遗憾赶赴马尔康,料理父亲的后事。2013年夏天,为了筹备阿坝建州6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从方案的草拟修改到作品的征集装裱,再到场馆的布置设计,他都全身心地投入,虽然夜里要陪护照顾因车祸骨折住院的母亲,但白天依然精神抖擞,倾心尽力,丝毫也没有影响和耽误工作,并圆满完成了主会场5间贵宾休息室的美化装饰任务。
在工作中尽职,在事业中奉献,是王庆九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烁古砾今的光环,但他凭着一颗炙热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以朴实的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之举,让群众满意、领导放心、同志认可,为“平凡中见卓越”作出了最为生动的诠释。
·记者李宏翔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史付莉)近日,汶川县水磨镇召开草坡迁建水磨工作专题协调会并安排部署当前重点工作。会上,汶川县草坡迁建水磨工程指挥部、草坡乡等相关部门、乡镇负责人专项汇报了关于恢复重建模式、拆迁工作...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