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汶川新闻 > 正文

雨一直下,活路一刻也不落下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5-08-21 12: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吴平

8月7日,记者和汶川县克枯乡副乡长晏学明一起,冒雨赶到地处海拔1800—2300米高半山区的克枯乡大寺村。虽然下着绵绵细雨,但村里不见一管旱烟、一桌麻将的雨天清闲,处处都是火热的劳动场面。

能否脱贫 发展产业是关键

当天的雨虽然强度不大,却有股不休的韧劲,像要把大地泡透。进村后,记者碰到村民王俊一家,从老婆婆到年轻人,顾不上穿避雨护具,正往村口搬运着一箱箱包装好的蔬菜,准备装车送到成都超市。

“下雨还要送蔬菜啊?”记者问。“人家老板都不嫌辛苦地赶过来了,你说等得等不得?”王俊说。

“进入8月就一直在下雨,雨停要干活,下雨还是要干活。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产业,大家都很珍惜。”晏学明告诉记者,汶川县70%的耕地在高半山村,长期以来因气候、交通等原因,农业产业发展乏力。大寺村更是典型代表,世代种植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靠天吃饭,用当地群众的话说叫“磨骨头、养肠子”。以前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就给每人发几十块钱的春冬荒救济款,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大量耕地被抛荒。

“其他地方的山村,很多是地块狭窄、瘠薄、高寒,而汶川的高半山并非如此。以大寺村为例,342人有耕地1600多亩,人均耕地较多,且土地肥沃,昼夜温差大、日照强,有利于糖分等营养物质的积累。”晏学明说,能否脱贫取决于产业能否发展起来,而这需要契机和引导。

巩固根基 规划庄园经济

2006年,返乡创业的村民杨志文看到附近茂县的李子卖得那么好,禁不住心动。“为啥人家种得,我们种不得?”7日,站在硕果累累即将上市的李子树下,杨志文向记者讲述他的创业经历:“我在2007年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带领群众全部种上李子。在未挂果前,村民在树下栽种的蔬菜收入归村民所有。如今,李子进入丰产期,亩产两三千斤,按收购价3元/斤来算,每亩产值超过6000元。”“从0到1,比从1到10更难。以前没人相信大寺村能种出果树,现在李子种成功了,让大伙心思更活泛,蔬菜、中药材、生态猪等产业应运而生。”杨志文说,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2014年他所在的合作社与村“两委”共同打造了200亩蓝莓基地,政府提供种苗、合作社出技术、村组出土地,收益按比例分红。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汶川红十字会 温暖送给贫困户

送温暖。本报讯3月1日,汶川县红十字会深入“结亲连心”活动点威州镇万村、绵虒镇和平村,开展机关干部与特困户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工作人员先后来到威州镇万村贫困户蒲兴芝老人、绵虒镇和平村王...

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汶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雨一直下,活路一刻也不落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