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群益村新落成的农家乐里玩耍。
——汶川县漩口镇群益村产业扶贫侧记
□谭焰 文/图
“生态庄园建成仅两个半月,我就收入了6万元!”12月15日,在汶川县漩口镇群益村“赵公福地”生态经济庄园,自主经营农家乐的村民付珊盘点自今年10月1日开业以来的账目,数字“6”后面的那一串似金锭的“0”,令她有了和其他村民同样的感受——扶贫开发为村里请出了一尊“真财神”。
过去:
地处高山守着“财神”也受穷
在八百里青城核心区,有一处被山水与人文浸润的洞天福地,既是藏羌文化与蜀汉文化的融合过渡地带,又有赵公明羽化成仙的传奇故事,这里就是有名的“赵公福地”。但“赵公福地”千百年来并未给位于赵公山脚下的群益村带来多少“财运”和“福气”。
群益村党支部书记赵琼英介绍,海拔2434米的赵公山是青城山的最高峰,群益村地处阴山,山高林密且常年潮湿多雨,荒山荒坡面积较大。目前全村共161户、473人,由于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差距,该村历年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是典型的高山贫困村。截至2014年,该村建卡贫困户达37户、105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总人口的近23%、22%以上。
改变:
依托生态庄园发展乡村游
今年初,为了使群益村整体脱贫,汶川县在该村实施了“群益赵公福地生态经济庄园”建设——以旅游业为龙头,以产业化拓展为平台,将汶川县5A级特别旅游景区沿线上的群益村作为主战场,挖掘自然生态和农耕文化,将扶贫开发与旅游业融合起来,发展当地旅游特色产业,加大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拓宽致富门路。
群益村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投入资金724万元,实施18个经营项目建设。今年国庆节,群益村三组祝家坪付珊、李进、刘仕平3户农家乐开张营业,仅国庆期间就收入超过5万元。11月底,18个建设项目全面竣工,这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的建设热情。村民投工投劳和自筹折合资金达500余万元,对旧村旧址进行开发打造,大力发展赵公福地观光、民俗文化体验、乡村农家乐等生态旅游经济。
如今,全村巳有9家农家乐,今夏接待游客5500人次。预计到2016年,该村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每天接待游客能力将提升至400人次。
未来:
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业
生态经济庄园的红火发展,让村民们见到了效益,对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发展种养业的愿望陡增。
群益村通过科学谋划争取到总投资达1224多万元的18个生态庄园经济建设项目,除加快建设水、电、路、民房、接待站、停车场等生活、旅游基础配套设施,重点加强田间产业、药材、茶叶等产业发展。
群益村村主任姚永术介绍,该村通过村委会注册成立公司,按照农户联营、生产承包、公司管理模式经营,发展黄连、重楼、白芨等名贵中药材和茶、猕猴桃等特色农业产业。目前,该村成立起3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36户农户种植黄连、白芨、重楼等中药材480余亩,黄柏、厚朴等三木药材600余亩;茶、猕猴桃545亩,同时发展养殖户3户,养殖商品猪、母猪、野猪160多头。“黄连、白芨、重楼等中药材市场行情非常好,2015年产值可达120万元,预计将来年纯收入可达165万元。”
目前,群益村全村劳动力通过经营农家乐、发展种养业、就近务工等全部实现就业增收,村民正逐渐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近期汶川出现持续降雨天气,较往年雨季有所提前。为确保救灾物资始终处于临战状态,近日该县积极开展防汛物资储备大检查,对全县各乡镇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储备点)进行清理自查,以全面...
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