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硬核”复工10天,实现复工人数近6成 江苏昆山“定制”高铁专列,助力务工人员返岗复工。新华社发
2月22日,复工第6天,胡科察觉到变化,“需要的零件、配件都比较好买了,口罩也更容易买到。”
坚韧地生长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年,胡科小小的机床加工厂敏感于市场的风吹草动。吴江开发区党工委的数据,印证胡科的感觉:截至2月20日,吴江开发区350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
变化不止于吴江。江苏省最新数据通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数3.8万家,位居全国第一;复工面85%,复工人数444万人,占正常用工数的59%。上述数据与日俱增,复工“苏大强”的名号不胫而走。
“苏大强”的步伐迈得很快,有担忧的声音冒出来,“会不会忙则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少冬公开表示,“各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在近期组建技术指导团队,指导企业防控技术培训,返岗员工管理,预防性消毒,日常健康监测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2月16日至18日,江苏省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均在个位数;19日至21日,连续三日无新增确诊病例。截至2月21日24时,江苏省“零死亡”的纪录已成功保持31天。
复工有困难
可24小时联系“店小二”
回顾自己申请复工的过程,胡科对便捷和快速深有体会,“按照要求做好相应的防疫准备,线上提交资料,两天后正式复工。”从计划到复工,政府工作人员与胡科的联系从未间断。“申请复工的时候,提供有负责对接的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微信、座机、手机,有任何问题,24小时随时可以找到。”
持续碰面数天后,胡科才知道每天上门服务的工作人员在网上有个雅号——“店小二”。在江苏,提供“保姆式”服务的“店小二”不胜枚举:盐城喊出的口号是“万名干部进万企”,南通派驻6500名干部挂钩联系超过1万家企业,泰州有1809人注册成为“驻厂员”……
苏州浒墅关镇招商中心负责人张燚看来,“我们作为‘店小二’,就是要勤跑腿,多帮忙,一对一为企业解决复工复产的实际困难,保障企业安全。”2月10日,浒墅关102家企业迎来复工。此时距离国务院发布通知,指引全国有序复工仅两天时间。
政策急“调头”
从“闭门”到“迎客”仅5天
目力所及,江苏步伐很快。2月12日,江苏首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持续发展,以及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两个文件”,把“减少审批流程和时限,不得另设门槛”的要求在全省喊响。
同日,无锡发布通告:复工复产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经“返锡通”或“警务通”核验相关身份证件后,均可入城。
值得注意的是,无锡曾在2月7日率先发布“闭门”通告:来自湖北、浙江、广东、河南、湖南、安徽、江西等疫情重点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一律暂缓进入无锡。
短短5天,政策及时“调头”,无锡从“关门”到“欢迎”,反映了江苏的态度。
12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发文要求各地调整优化公路交通管控,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绿色通道”;13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出台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十八条”;14日,江苏省文旅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文旅行业专项扶持“苏六条”;16日,江苏省工信厅印发通知,支持工业互联网服务机构不断丰富相关产品和服务,助力企业早日复工复产。
放眼到地方,江苏省13个设区市均出台了专项助企政策,助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许下与企业共渡难关的承诺。
硬核“抢人”法
VIP通道接员工,核酸排查
2月20日16时27分——G1915次列车抵达昆山南站。
车上,来自河南的300名务工人员,经“VIP”通道快速出站。12分钟后,G9401次列车载着从安徽来的134名乘客,抵达昆山南站,径直上了企业赶来迎接的大巴。
这一天,只是开了个头。2月20日至29日,G1915次、G9401次列车将连续开行10日,把外乡的工人陆续接回江苏。
2月17日起,专车、专列、专机接务工人员的新闻在江西、浙江、广东频发,有媒体将此描述成“抢人”。江苏不甘落后,各地政府积极搭建VIP通道,为企业在全国接回员工加码。南京市对返工包车补贴50%包车费用;苏州市明确集中返岗包车产生的费用由市、县(市)区两级给予50%补贴;南通市由财政全额补贴返岗包车费用,并对企业定制公交费用给予相应补贴。在扬州市,安排有驻场6架A320空客飞机,提供全国任何民用机场往返扬州泰州机场服务,为返工复工提供航空运力保障。
对于无锡来说,为务工人员返苏后上第一把安全锁,是最硬核的“抢人”招数。2月12日,无锡率先启动为复工企业开通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检测,经检测筛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员工,可适当缩短隔离时间,为更好服务企业,无锡市政府还对企业检测费用补贴50%。
有报道称,2月21日,无锡已开始免费为所有居家隔离者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已复工重点企业,重点工程优先接受检测。
交通有保障
不给企业复工添“堵”
10天前,四川人周怀诗踏上了返苏务工的自驾旅程。出发前,他先收到了来自江苏的一份操作指南。“通过扫二维码申报,填写清楚相关信息,告知平台是自驾回苏州。”他告诉记者,这波操作之后,线上平台提供了驾车路线,指导他避开疫区行车,到达江苏境后,出示相应的电子凭证,即能快捷通行。“没有遇到频繁登记和盘问的情况,只在高速出口向工作人员出示二维码和测量体温,通行很顺畅的。”
“保畅”,是江苏为复工复产亮起的又一盏绿灯。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研究制定了落实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八项措施,包括对经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疫情道路检查点,进一步优化设置,采取增设检查通道或开辟“复式”检查通道、专用通道等方式,保障复工复产车辆和涉疫运输车辆快速通行。
12日,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五市“手牵手”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五市内各地“未经设区市人民政府同意,不得擅自阻断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和农村公路通道,不得擅自关闭高速公路出入口”。
2月20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再次强调,“不给企业复工添‘堵’。”他介绍,江苏省已经实行差异化交通防控措施。对低风险地区、县域范围内不得设立各类卡口拦截或禁止车辆通行;设区市所辖县(市、区)全部为低风险地区的,市域范围内不得设各类卡口,取消一切车辆和人员通行限制;省内相邻县均为低风险地区的,县际之间不设查控点。
共享人力资源
灵活用工“跨界”用工兴起
20日,17辆大巴车分两批抵达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顺利送回443名来自河南新乡、甘肃天水的工人,公司有关负责人直言,“有了工人才是解决燃眉之急。”
数据显示,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大省,外省在苏就业人员约825万人,此外还有大量灵活就业人员。
缺口不小。以建筑工人为例,据江苏省住建厅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统计,目前已有3万多名建筑工人在岗,但省住建厅建筑市场监管处副处长周文辉曾向媒体表示,“江苏全部建筑工地都复工的话,将涉及外省来苏的建筑工人100多万人,其中前四位的来源地是安徽、河南、四川和湖北。按照2019年底的统计数字,全省建筑工地上共有湖北籍工人8万多名。”
见招出招,解决当下人力资源短缺的困境,江苏各地涌现灵活用工、跨界用工等做法。首批72名同里湖大饭店的员工已经成功调剂到中达电子进行支援工作,同步解决酒店员工收入问题,以及工业企业临时缺工难题。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新纶科技公司,李甡成了“临时工”,但他的实际职业是园区内一家外资企业的亚太区总经理。生意伙伴招募志愿者时,李甡报了名,他还鼓动自己企业的员工报名。南京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的30多家企业组成联盟,整合园区、企业、物业三方力量,实现人力、物力共享。
实际上,除了人员不能统一到位的压力外,全产业链的复活节奏,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胡科的加工厂近两日挺忙,“主要是补春节的订单,但新的订单并没有。”他对未来不敢确定,“不知道接下来能不能把产量追起来,因为上游原料供应是不是复产了,以及下游的工厂是不是复工顺利,都关系着我们。另外,全国各地的物流恢复是不是完全节奏一样,都可能是问题。”他保守认为,至少还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准确研判。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媛莉
新闻推荐
2月21日,记者从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获悉,为了记录和保存历史,该馆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见证物...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