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吕八街漫步,对安庆这条历史悠久的老街情有独钟。它如今已成为繁华的小商品市场。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追忆老街的历史与文化氛围,也是一种乐趣。
1986年深秋的一天,著名作家袁鹰在友人的陪同下,到吕八街寻觅他的祖父与父亲曾在这条街上留下的足迹。袁鹰的父亲出生于吕八街,老人生前多次向他讲述这条街的沧桑岁月,及发生的故事,给袁鹰留下深刻的印象与怀念。
清代吕八街两侧是一幢幢古朴典雅的徽派建筑,飞檐斗拱,精雕细刻,点缀着花式排窗门面。会馆、客栈、商铺鳞次栉比,金字招牌相映生辉,构成商业闹市区。
袁鹰来吕八街,是想探秘自家老宅的遗迹与儿时的印记。他浏览吕八街后,情趣盎然,写了篇随笔“安庆吕八街”,在《安庆日报》上发表后,此文被收录《当代名家随笔丛书》,也将安庆吕八街展现在全国读者的面前,引发了人们对这条老街的兴趣。由此我浮想联翩:古街深巷是城市的脉络,是时代变化的晴雨表。历史与传说,人文与景观,趣味与风韵,以及行风商俗、风土人情,融汇于街巷浓浓的诗情画意中。
起先,吕八街是八户吕姓人家的商铺,逐渐形成家庭商业小街。随着商业的发展,商家涌入,使吕八街向南向北延伸。南连接四牌楼街,北连接双井街。旧时,吕八街有老字号“润余祥”宁波木器店、“满庭芳”木器店等五家。所生产的古典雕刻家具与“中西合璧”的家具,销售兴旺,生意红火。除此之外,还有金谷春酒店、海洞春菜馆,福鑫、寒谷春、小乐轩、老富春园等饮食店。吕八街是家具、饮食商业街,对商俗行风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清朝同治年间,安庆饮食业同仁自发捐资,为行业祖师雷祖建造“雷祖殿”。殿址就设在吕八街70号,大门头上镶嵌“雷祖殿”石匾额一块。雷祖殿初建时,安庆饮食业每年办庙会一次,从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开始,持续七天,每天早吃“雷祖面”,中午吃“雷祖饭”,晚喝“雷祖酒”,祈求雷祖保佑农业丰收,行业兴盛。庙会期间,饮食行业同仁在一起畅谈行业规章,联络感情,相互祝愿,并交流技艺与经营之道。安庆白酒作坊与酒店人员,还在雷祖殿附近举办评酒会,评选优质酒,以利销售。评酒那天,参加者敲锣打鼓,排列整肃,为首者高举三丈的白布幌,上书“高手酒匠,酿造上等浓香无比高酒,接受检点”。白布幌挂在几根长竹杆上,5人扶之而行,后面旗幡招展,气势壮观。
最近,我又到吕八街溜达,顺便选购几条金鱼放入家中玻璃金鱼缸观赏。我逛到街边的一条小巷时,忽然发觉常同我在旧书摊淘书的周老。他拄着拐杖,伸手向我打招呼。周老八十高龄,人很健谈,通晓安庆古今。他猛地用拐杖指着墙壁,道:“此处原先嵌有块‘墙上议约\’碑记,在风雨中挺立了好多年!”
进而,我得知民国九年,安庆城内外近百家茶馆、饭店、酒楼、点心铺等行业,在吕八街成立“永远堂白案同业公会”。同集议情,公议条规,对雇佣厨师工资、购入面粉、出售食品的价格等进行统一规定,防止随意涨价,见利忘义,干扰市场秩序,侵害百姓利益。当年,同业公会负责人潘孝全提议,将同业议约条规与店主签名刻于碑石,镶嵌在墙壁上,让市民与商家共同监督执行。
此刻,我眼前似乎呈现着“墙上议约”碑记,闪现着灿烂的光辉,体现吕八街商俗行风的意蕴,使我对这条老街充满着敬意之情。
新闻推荐
邓艺孙(1857———1913年),字绳侯,号世白,怀宁白麟畈(今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邓艺孙幼时丧父,随祖父在湖南读书,因其天资聪颖深受曾国藩、左宗棠青睐。清代光绪末年,废科举,兴学堂。...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