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召开,安庆市将全力以赴打好攻坚战。会上提出,针对创建工作的薄弱环节,要加大力度治理三乱,要推进环卫、“门前三包”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安庆晚报》5月1日)
“门前三包”,这个对治理“三乱”颇有成效的一种措施,近年来很少提及了。现今,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中,安庆市又重提这一责任制,可谓正当其时。
一家的门面即是脸面,门前整洁有序,展现的是自身的良好形象,无论是商家、企业,还是机关单位,都是最起码的迎客、待客之道。各自扫好“门前雪”,把自己门前清理干净,理应成为现代城市经营者、公民的基本要求。
虽然,也有人认为:自家门前的路面,那是公共区域,自然要由政府部门负责市容保洁、环境维护。这话虽有道理,但作为城市中的一员,城市的文明建设,需要我们的主动参与。因此,扫净“门前雪”,管理好自家门前这片空间,政府要负责,单位和个人也有维护治理的权利义务。只有通过城市的“共建”,才能达到大家的“共享”。
当然,要做到扫净“门前雪”,其前提是要制定和完善城市治理的有关法规,让“门前雪”的治理从制度上得到落实,依照法规得以进行。
因此,从扫净“门前雪”做起,需要立法推动。要在法规上落实公众的参与,要从法规上规范出“门前三包”的治理尺度,让扫净“门前雪”从制度上给予保证。这样加强程序的约束,才能完善“门前三包”的责任机制。应该说,以法律形式,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来热情参与城市的管理,这种政民合作的新形势,是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
攻坚战从扫净“门前雪”做起,除了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行教育劝导外,有关部门还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进行督促检查,让制度不成为“稻草人”。对“门前雪”扫的干净的,进行宣传和表彰。对“门前雪”扫的不干净的,要依照法规进行教育处罚。对屡教不改的,要在媒体上张榜公布进行施压。以此把道德伦理柔性规范的倡导和激励,以及法律法规刚性制约的惩罚紧密的结合起来,如此双管齐下,坚持不懈,“门前三包”的治理才能真正落在实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也才能踏石有印,抓铁有痕。
新闻推荐
风力增大,气温随之下降
安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庆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