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1963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再芬黄梅”青年团负责老师,在黄梅戏艺术传承方面做出重要努力
我和再芬相识38年了,她一入行,我们就吃睡在一起,一块学戏,一块演出。
2005年,成立了“再芬剧院”,这也是全国首例。我心里佩服她,这样一个小女子,要做这样一件大事。我去找她,说,再芬,我想留下来。她想也没想就说:好,好。
再芬要求剧院里的每个人天天上班考勤,不上班或迟到,名字就写在大门口黑板上。我因为照顾要高考的儿子,老迟到,面子上挂不住。她说,放你一年假,等儿子上了大学,你就可以全身心来上班了。我当时愣住了,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在剧院里年龄算大的,和她又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不仅没帮上她,反而扯她后腿了。
儿子上大学后,我开始全身心工作,就是想回报她。我年龄大了,演小花旦有点不像了,于是我跟再芬提出来能不能带小姑娘?她担心会影响演出质量,就说不着急,往后再挪挪。我不甘心,说,我先带着,等演出时,你们艺委会来审,看得过去就行,看不过去就再练。她答应了,我就开始教小演员。
2010年后,总算进来了很多新人,让戏开始成为普遍性的事。
我的老师,再芬的老师,都来给这些孩子传戏,手把手交。再芬说,得有一个舞台给他们。我们在合肥大剧院办了个“再芬小舞台”,带实验性质,让孩子们上手,多唱,早上练功,下午休息,晚上演出,都是折子戏,我在台下看,说哪里好,哪里不好,半年时间,就这样循环,结果他们进步非常快。
我还做星探,去黄梅戏校、安庆师范大学,学生们上课、考试时,我都去看,悄声不响,遇到看上眼的,我就回来跟再芬说,我发现一个新苗子,很不错。她爽快地说,那就聘。王泽熙、马腾、余平等,都是这样挖来的。现在正规了,我看中的人,要通过专家组的审查。
黄梅戏没有门派,所以不讲究收弟子,我们剧院最大的特色就是传帮带、集体传承。老演员从不吝啬,每个年轻演员都能接受到他们身上所有的优点,学到的都是最好的东西。老演员们也从年轻演员那里赢得了尊重,我每天进剧院,孩子们总是远远地大声喊:李老师早。我听了特别开心。
●十年感言:这十年,非常磨炼人,也让我非常自豪。现在别人听说我是再芬剧院的,都会惊讶,啊,你是再芬剧院的啊。我听了特别骄傲。
●新的期待:“再芬黄梅”会越来越好,因为我们现在拥有的理念非常好,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我们特别想传播出去,我们要引领着黄梅戏往前走。另外,我想在这个舞台上,一直演,演到70岁,哪怕只有一句唱词。当我老到不能动的时候,还要和韩再芬一起玩,到老也不分开。
新闻推荐
本报讯(祁隽乔剑)夜晚拿着酒瓶爬上工地脚手架,叫嚷着要1万元,不然就跳楼轻生,等钱一到手,他便逃之夭夭。年过4旬的广东人庞某三个月内,连续在安徽、江苏、四川等地上演这样的跳楼秀。(本报今年4月17...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