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胡竹峰
(上接A07版)
用事实来说话
橙周刊(以下简称橙):韩老师你好,见到你很高兴。当年看你的戏听你的歌,如今那个古典美女在我眼前了,很有意思。
这么多年,我觉得你做戏也是做人,有一份恳切在里面。你在过去是作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被我们记住的,那么多的经典。当年的你在我心中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偶像,现在面对你时,曾经荧幕上看到的,一下子立体了,心里还是有面对偶像的感觉。做偶像有包袱么?
韩再芬(以下简称韩):我完全没有觉得自己是偶像。我的心态特别平常。我觉得自己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人,只不过从事的行业,跟一般工作不同,始终在聚光灯下,所以有那么多人喜欢。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朋友,我看到了他们高于我的地方很多,他们的智慧、能量、社会意义都比我要高,比我更有价值。这么一想,所谓的明星偶像就不那么重要了。
我是个崇尚自然的人,做事情一切由心,由感悟而生发。这是我性格里比较重要的一点,包括事业。走到今天,尽管离不开个人内在的努力,但很多事是顺其自然的。我觉得做事,不能强求别人,不要强求自己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目的太明确地去做一件事,不一定开心,不一定会做得轻松愉快。任何事情,目标当然重要,但其中过程应该顺应规律。每一点一滴都去做到位,这实际上是种享受。我从小就拿奖,当拿到那个奖项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什么都没有,因为自己清楚,非常努力去做,你才能得到大家认知,欣喜就是一个收获的欣喜。
橙:你说得非常好,这里有艺术上的人格上的自知。
韩:人生来一趟,总应该做一点什么。参透人生以后,真有一场梦的感觉。我是个演员,是个艺术工作者,艺术应该播撒一种美好的东西。这些年我们都提到大爱,大爱到底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一点一滴做事,约束自己行为,去做一些善良美好事情。
一个人,有影响力之后,更应该注意一言一行,毕竟有那么多人在关注你。
我从小受到家庭教育是很严的。在我的人生路上,每次当我对社会不理解的时候,爸爸都会给你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答案。这个答案让我觉得应该是那样子。这就是我人生应该追求的方向。久而久之,我自然会觉得这样挺好。
爸爸经常说要实事求是,多么简单的四个字,我理解为心口统一,这些都给我艺术提供了很多的养分。
橙:爸爸是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
韩:记得评职称,有的人拜师了,他拜的老师没有什么权利。他很自然就写团长名字。那我应该怎么去做,跑去问爸爸。父亲说,女儿你什么都不要去想,你只要做到实事求是,谁教过你,你就写谁。这话放在今天,依旧非常强大。任何事情,你得用事实说话。
橙:这么多年黄梅戏是不是融入你的日常,生活化了。
韩:完全生活化了。几乎是我生活全部,我接触的所有都离不开黄梅戏。所有爱好都融进黄梅戏。喜欢的书,喜欢的人,都和黄梅戏有关。
艺术是相通的
橙:你入行真够早的。拍《郑小娇》的时候,那么年轻。如何走上黄梅戏表演这条道路的呢?
韩:和我母亲有关,母亲在剧团嘛。姐姐也在剧团。家里有黄梅戏氛围。
橙:那时候妈妈支持你唱戏么?
韩:最开始入行,妈妈是不支持的。她们唱戏,在那个时代,并不荣光。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艺术不值钱。我们的前辈,他们的艺术之路都挺坎坷的,有些甚至很悲惨。
橙:你入行的时候,当时整个社会氛围,是强调创新,还是强调传统?
韩:在当时那个时候,我们剧院非常创新的。我演郑小娇的时候,结合了戏剧的服装,用了传统戏里没有的喇叭裤,把舞蹈的动作融入到戏曲里面。戏曲界的人说我们背叛了传统。现在想想,我很感谢原来的那个剧团,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
橙:你是处在新旧交替时期的演员,过去的一些演员,文化都很低,就来学戏了。对曲文的理解也有限,现在不一样了吧?
韩:现在好了一点。但总体来说,也还没有太大的进步。随着市场的开放,有些事情甚至还不如以前,以前还有非常好的文化人愿意在戏曲领域投放自己的智慧。时过境迁,这些人都离开了老了,或者走掉了。
黄梅戏这个行当并不挣钱,又难以成功,使得戏曲界一段时间很少有优秀的东西出台。我们得让一些很优秀的人进入到戏曲领域。
我这几年为什么显得有些突出呢,主要就是坚持不懈把外面的力量吸引过来为黄梅戏做事。很多非戏剧圈里的人,和我们搭戏,为黄梅戏的发展做了很多贡献。有些人当时不理解,以为我在瞎搞,觉得我不守行规,找一些外行。这样的思维还是有一些局限,其实艺术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是相通的。
因材施教,成就每一个演员
橙:我觉得这么多年,你都在做这么一件事——慢慢累积黄梅戏的集体记忆,希望这个东西不要那么快断掉。
韩:是这样的。
但这个事业不能指望一个人做,所以我们用“再芬黄梅”这个品牌概念。
我希望把黄梅戏这个事业继续下去,因为她是传递真善美的艺术,需要很多人为此奋斗。我希望能够把我自己的这种光环也好精神也好,投放到品牌上,用这个品牌带动这些从业人员,让他们在这里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橙:古典音乐是教养,国学常识是教养,文明礼貌是教养,黄梅戏有属于戏剧文化的教养。我觉得你的很多工作,是为了提高我们的黄梅戏教养,包括这次在合肥的这么多场演出。
韩:这个非常重要啊。你说我们现在培养的年轻演员,真的非常优秀。吹毛求疵地说,虽然有些地方还不是特别满意,但他们懂了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做事,在台上一丝不苟,这一点很了不起。
橙:你刚才提到做“再芬黄梅”这个品牌,一定也遇到过很多问题吧?
韩:最开始我需要建立自我,建立自我之后,又不能总为自己做,我得把很多精力培养下一代。用真实的行动为他们好。中间停了五六年没有拍戏,一直在做基础的工作,建立剧院花了很多时间。很多事我得亲力亲为。
橙:过去中国的剧团很好玩,都是私人的,由老板带着。甚至一个班头带着一个班子,名角就是这个班子的班长或者老板,培养出很多优秀的演员。
韩:那样的氛围好,戏曲界出了那么多人才,因为完全是市场经济的,又有良性的竞争。那种人文环境很值得我们现在学习,他不是打压式的,只要你有本事,你就能挑班,观众认可你就捧你,你就出来了。现在不是了,现在戏唱好了,会给你一个领导干干,这个很可怕。所以好多有才华的演员出不来。
角儿,当然是我们传统戏曲约定俗成的一个东西。一个角色,能养活一个团,成就一台戏,引领很长时间的思潮。今天我们得推向市场,黄梅戏得当成一个文化产品。这样一来,我们得换一个思路做黄梅戏的文化。这一切倘或依靠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
我接下来,会挑选一些我觉得既有市场又有自己真功夫的,让他们去挑梁,去成就他们。
橙:你这是按照艺术规矩去做事,然后又投放现代艺术的管理理念。
韩:没有这个,成长不起来。管理是很重要的核心,管理好每一件事,成功率很高。艺术化的管理,不是简单的条条框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因材施教,去成就他们自己。我在生活上把他们管得非常严格,上班不能迟到,团体活动要尊重别人。在艺术创作上,任由他们完全释放。 (下转A09版)韩再芬在曼哈顿
新闻推荐
钱霖:戏要演好书要多读[饰演角色:《五女拜寿》里的邹士龙;《徽州往事》里的罗福永]
[饰演角色:《五女拜寿》里的邹士龙;《徽州往事》里的罗福永]
安庆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