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尚晓进○年龄:43○籍贯:安庆○现居地:上海○职业:大学教授
在现代和后现代主义作家的笔下,地铁是充满魔力的符号,也是别有意味的场景设置,时尚、光鲜、炫目、奢丽、迷离,散发着都市的气息,这其实是上海地铁给我的印象。直到有一天,我走进纽约地铁站,这印象倏然而逝。
我看到站台的钢铁内脏全然裸露在外,我看到巨大的钢铁结构,交错的横梁与铁柱构件,和站台下延伸的钢铁轨道一起,构成钢铁混凝土的自在王国,不炫目,不光鲜,灰蒙蒙,彻底打破了地铁给我的固有印象。粗陋,粗犷,自有一种浑然的力。它是上个世纪工业社会的奇迹,设计本身体现了人类对钢铁、机器、涡轮和力量的崇拜。它宣告的是另一套美学,跟后来的未来主义或许有相通之处。拿它与上海地铁相比较是毫无意义的,上海地铁是所谓后工业社会的产物,钢铁水泥已然隐形,默默充当起新时代的脊梁,站台空间和车厢内部被充分设计、张贴和利用,张扬消费欲望,召唤出美轮美奂的物的天堂。
地铁可以接通城市隐秘的精神气质,它是都市隐秘的呼喊,是生命洪流在地下的奔涌。都市全部的诗意与反诗意,浪漫的、怅惘的、迷离与哀伤,希望与绝望,焦灼与热望,全在此汇聚,由人群挟裹而来,又和呼啸的列车一起,挟裹着光、热、电,奔涌成透明的河流。一座都市的夺目光华与它的黑暗面总是并存的,尤其是纽约,它经历了太多繁华,吸纳了太多野心、梦想与激情。或许如此吧,纽约地铁确有它藏污纳垢的一面,犯罪和邪恶的影子在此蠢蠢欲动,它也是无家可归者的天堂。但这并非它最核心的,什么是它最核心的呢?
想起多年前的那次转乘,轨道体系纵横交错,曼哈顿的地下像座巨大迷宫,时空令人眩晕,人被人流挟裹着向前,异乡客的疏离感不觉消散。混杂在肤色各异的人群里,竟有一份安然自在,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语言和文化的碎片在空中漂浮,撞击出属于纽约的巨大气场,多元、包容、流动、混沌、驳杂、生机涌动。
在东方,我们说,缘聚缘散。上车,下车,转乘,擦身而过时,让我们想象,爱与温情,穿越肌肤的疆界,将我们彼此衔接。
■
同题问答
Q:坐地铁时最爱做的事?
A:观察那些陌生人,想像着他们的生活,有时候会望着虚空陷入冥想。
Q:还坐过哪些城市的地铁?哪个城市的地铁给你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
A:北京、上海、香港……在欧洲也坐过很多次,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纽约,尤其是它的涂鸦。
Q:合肥马上要开通地铁了,你对它有什么样的期待?
A:希望它不仅只是一个用来运送人群的工具,而是能将我们城市的精神、人的精神植入进去。纽约时代广场地铁入口在地铁里表演的街头艺人充满大工业时代历史厚重感的纽约地铁
新闻推荐
5厘米钢钉“寄宿”大脑四十年导致癫痫频发 近日手术取出 患者及家人不记得何时受伤
导致癫痫频发 近日手术取出 患者及家人不记得何时受伤
安庆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庆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