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西与湖北省黄梅县、蕲春县毗邻,南与江西省湖口县、彭泽县隔江相望,为皖西南门户。受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省际县际接边地区矛盾纠纷预防难、排查难、化解难,是社会治理的真空区、矛盾纠纷的多发区。近年来,宿松县综治委以基层综治维稳组织为主力,以协作配合为基础,以联防联调为手段,以构建和谐边界为目标,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加强跨省跨区域联防联调机制建设,增强双边往来互信和信息通报,积极开展边界地区矛盾纠纷排查和联防联调活动,有效预防化解了一大批跨区域矛盾纠纷。
首先,该县在调处接边地区矛盾纠纷工作中,不断深化对化解跨区域矛盾纠纷重要性的认识,将边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纳入了重要工作日程。早在2000年12月,宿松、黄梅两县司法局就联合成立了两县接边地区联防联调领导小组和县级联合调解委员会。2012年7月,宿松县综治委与江西省彭泽县等赣皖七县召开边际联防会议,签订了《皖赣七县边际联防协议》。该县接边乡镇积极整合资源,大力组建双边、多边联防联调组织,搭建功能较为齐全的社会管理创新平台。汇口、佐坝、柳坪、二郎、孚玉等五个乡镇分别与黄梅县接边乡镇建立了联合调解委员会。 5个接边乡镇分别建立了以乡镇分管领导为主任的联合调解委员会,接边村设立了联防联调工作小组,接边村民组设立了联防联调信息员。 5个接边乡镇联合调解委员会共有调解员48人。北浴乡与蕲春县张榜镇积极探索边界联防联治格局,2013年12月建立了边界联调中心,签订了《平安边界联防协作协议书》。 2014年5月二郎镇、柳坪乡与黄梅县柳林乡、蕲春县向桥乡召开蕲黄宿“四联”公约年会,拓展丰富了2011年签订的公约内容,将边界合作联动由综治维稳工作扩展到森林防火、重大疫病防治、计划生育、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文化、交通信息互通、经济发展互惠等十项工作。
其次,该县各地联防联调工作建立了一整套有效工作机制。接边地区将跨区域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纳入本地矛盾纠纷日常排查,坚持乡镇每半月、村每周进行全面排查,对重点地区、重点对象和特殊时段不定期进行排查,了解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掌握各类矛盾纠纷苗头,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互动互通。接边乡镇、村组对排查出的跨区域矛盾纠纷,明确牵头单位、包案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及时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联合宣传,召开矛盾纠纷协调会共商对策,切实采取联动措施,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接边地区都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纳入年度考核,实行目标管理。宿松、黄梅两县司法局联合成立了联防联调工作督查组,适时启动接边地区联防联调工作检查指导,督促联防联调工作措施落实,及时有效履行调解协议。
第三,边界地区以县、乡镇两级联防联调委员会为主体,坚持全方位、多渠道沟通互动,增进双边互信往来,架起边界感情桥梁。黄梅、宿松两县司法局定期开展交流互动活动,每半年互访一次,相互介绍工作情况,总结接边地区社会稳定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研讨矛盾纠纷发生的规律以及预防化解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的预测预防和稳控化解水平。接边乡镇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交流经验,以“感情上联心”推动“工作上联动”。佐坝乡针对境内5个行政村与黄梅县独山镇山林、田地、水面相互交错,社会管理复杂的情况,多次牵头召开边界维稳工作联席会,乡主要领导不定期带领综治办、司法所和派出所有关人员到接边乡镇开展交流座谈,既协商化解了边界纠纷,又增进了睦邻友好关系。柳坪乡、二郎镇与黄梅县柳林乡、蕲春县向桥乡轮流作东,定期召开年会,逐步形成“治安上联防、信息上联网、打击上联动”的工作机制,为边界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跨区域矛盾纠纷一旦发生,发生地联防联调人员快速反应,及时赶到现场,控制事态扩展,防止纠纷激化,并迅速通知对方联调人员到场共同调处纠纷。纠纷调解达成协议后,联调人员注重做好后续工作,督促当事人遵守协议规定,自觉履行协议。 2010年5月,佐坝乡梅园村与独山镇陈大村因修路问题产生矛盾,使梅园村人畜饮水、出行受到很大影响,在佐坝乡和独山镇联合调解委员会的共同主持下,该起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2013年6月,二郎镇茯苓村村民董某与黄梅县柳林乡朱山村村民王某因解除同居关系未达成一致意见,董某持刀闹事,柳林乡综治办主任及时与二郎镇通报信息,并做王某工作,该起极有可能转为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在两乡共同调处下最终得到有效化解。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边界接边地区共联合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50余件,避免纠纷激化40余起,制止群体性械斗20余起。
第四,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边界稳定由“堵”向“疏”的转变。矛盾纠纷涉事双方摒弃狭隘的地方主义思想,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公正地处理好边界纠纷的态度,彻底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如佐坝乡与独山镇因历史遗留原因,斫刀湖水面纠纷困扰两地多年,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2009年经两县、接边乡镇共同协商,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二是实现了双方群众由“对手”向“联手”的转变。边界联防联调组织在调处边界矛盾纠纷中,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疏导、说服和教育,倡导互谅互让,使纠纷双方变“冤家”为“亲家”。三是实现了边界地区由“互不相让”向“共谋发展”的转变。边界地区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互为依托,涉边县、乡镇全面落实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六联”机制,促进了边界地区的“大联合”、“大流通”,推动了边界地区的共同发展。
由于该县司法行政机关针对边界地区人员流动往来频繁、互通婚姻的现状,在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和法律服务等领域互相借鉴对方成功做法和先进工作经验,逐步摸索建立互助协作工作模式。 2013年宿松县划分南北两个片区抽调司法所长,对全县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交叉执法检查的做法,得到了黄梅县司法局的借鉴推广。两县司法局在社区矫正、帮教安置等工作中,进一步摸索异地矫正、委托监管、委托帮教等工作模式,防止脱管漏管;在法律服务工作中,摸索建立委托取证、委托代理工作制度,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综治办·
新闻推荐
12月2日,宿松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开展了系列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文明交通安全意识。图为民警向市民赠送安全头盔时的情景。 李政平摄...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