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宿松县被安庆市确定为推行农村“一村一警”警务工作机制试点县。该县公安局积极响应,按照机关民警回原籍挂点、交警沿交通线挂村、刑警到案件高发地区挂点、国保民警到社情复杂地区挂点、派出所民警进驻重点村等原则,迅速从机关各内设、直属部门和全县各派出机构选派了208名民警,分别进驻191个行政村和17个社区,有的挂任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
去年2月,刑警邓彬彬到隘口乡清河村挂点期间,根据治安信息员提供的线索,获悉2013年以来,清河村境内有10余户安装旧式木门的居民家中被盗,由于损失较小,他们均未报案。随即,小邓根据掌握的线索,逐户上门核实,然后把采集的询问笔录集中起来进行分析。 2月份,小邓共蹲村6天,超出当“村警”规定的2天时间。他说为了尽快破掉这些案件,再辛苦也值得。一周后,他在同事的协助下,一举破获了21起这类隐案,并将两名嫌疑人抓获归案。
村警刘其军在一个月内跑遍了凉亭镇夏家村的20多个村民小组,挨家挨户指导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他说,工作做实了,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安防范积极性高了。去年,他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查破了11起案件,一举扭转了当地入室盗窃案件多发的治安混乱局面。
据了解,自推行“一村一警”警务机制以来,该局通过“村警”提供线索,共查破各类案件560起,化解矛盾纠纷787起,有876个村民小组在2014年首次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记录。
在推行“一村一警”警务工作机制中,该局坚持“民生主导警务”理念,全面实施爱民工程,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该局先后组织村警走访群众5000多户,走访群众52000余人次,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17万余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60余件,解决实际问题467余件。
交警田芬到许岭镇宏富村挂点期间,结合交警警种特点,积极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工作,入户向居民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材料,认真细致的为村民答疑解惑;主动纠正路面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以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为典型,对驾乘人员进行教育,督促改正,并赠送头盔,有效提升村民的安全出行意识。
破凉镇人口多,分布区域大,村警在走访中获悉,在偏远的村组,很多残疾人和年满60岁的孤寡老人因行动不便,没有及时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而无法申领各种补助。村警们先后8次召集村干、组长开会,对全镇的200多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进行统计,然后组成多个工作队深入村组为他们照相办理第二代身份证。村警张超利用一周的时间登门为11名残疾人和21名孤寡老人照相办理身份证。受助对象说:“终于可以办理各种惠农补助,今后的生活有指望啦! ”
程岭派出所的村警原先对辖区内实有人口、重点人员、流动人口底数不清,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构筑。推行“一村一警”后,村警通过强化基础信息采集,采取重点人口民警盯防、一般人口辅警关注、流动人口平台管控的方式,全面落实人口管理工作。目前,该所辖区内56名重点人口、12名涉访人员全部在掌握之内。
陈汉派出所村警组织治安积极分子,建立了村与村、组与组联动的巡逻机制,压缩各类违法犯罪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打击为主动防控,实现了对农村动态环境下的社会治安的有效控制。该所推行“一村一警”警务工作机制以来,各类案件和矛盾纠纷急剧下降,辖区4个行政村实现“零发案”的目标。
全县22个乡镇的“村警”依靠村委干部、组长、党员群众、治安积极分子等多支辅助采集信息的队伍,强化信息采集。 2014年2月以来,共采集社会信息32万余条,合格率达到96%以上,为公安机关开展的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实现了精确打击、预警防范、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的工作目标。
通过推行“一村一警”警务工作机制,宿松县公安局逐步解决了过去长期困扰民警基层工作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信息不灵的问题和不会做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现象。如今,人口管理常态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群众工作日常化的新型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模式在宿松县已经全面铺开,正成为宿松县警界一道靓丽新“村景”。
·孙春旺陈松涛·
新闻推荐
蒉近年来,宿松县趾凤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化解信访案件的新路子,找准了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依法化解信访积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该乡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信访大乡。为有效化解信访积案,该乡党委政...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