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公安局破凉派出所梅墩警务区“80后”民警张超几次主动放弃提拔和调回机关的机会,让很多人颇感意外。5月6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张超平淡地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是到什么平台,做了什么大事,通过一件小事,如果能够获得群众的赞许,同样会让我感到满足。 ”
1984年出生的张超大学毕业后在江西九江当了2年中学老师,2008年考入宿松县公安局,担任破凉派出所梅墩警务区片警。“没当民警之前,我以为民警就是穿着警服,开着警车,威风凛凛地到处巡逻。 ”张超说,没想到,他第一次到村民家入户走访,竟吃了个“闭门羹”。“村民们以为,我又没有犯什么法,你一个派出所民警没事到我家干嘛! ”满心欢喜地上门做工作竟遭到如此对待,虽然感到委屈,但张超毫不气馁,并反复琢磨着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向当地同事虚心学习方言,首先从语言上消除与群众的障碍;其次,认真研究农村户籍的相关事宜,遇到村民咨询,准确予以解答;碰到村民办理二代身份证,他就主动把身份证送上门,借此拉近与村民之间的关系。一来二往,张超与村民之间很快从陌生变得熟悉。但张超认为这只是他工作的初级阶段。“要想真正深入群众的内心,得到村民的认可,还必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 ”
梅墩警务区管辖256个村民小组的22000余人,地处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多,治安一度复杂。为了改善当地治安面貌,张超积极向村委和乡镇争取资金,在重点路段安装监控;充分调动治安辅助人员和村民积极性,进行群防群治;依托“一村一警”警务工作机制,创造性地设立三道防线。去年,梅墩警务责任区的刑事案件发案数比前年下降了43.2%,今年以来,更是一起未发。
而为了充分化解辖区村民之间的矛盾,去年10月,张超又借助宿松县公安局推行的“警民联调”工作机制,总结摸索出了全面了解情况、掌握各方心理、找准关系人的“警民联调”三步工作法。去年以来,他参与调解各类矛盾81起,化解率100%。“虽然这些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琐事,但每当看到村民赞许的微笑,或默默送到警务区门口的萝卜和马铃薯,我依然感到十分的幸福! ”张超微笑着说。 ·本报记者许忠德·
新闻推荐
宿松讯 为有效防范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暑期交通事故的发生,宿松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学生暑期安全监管工作,防范交通事故发生。自6月初以来,该大队会同县教育部门共同抓防范,全面部署...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