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小姑娘唱酒歌
河流缓缓流淌,草木郁郁葳蕤,庄稼肆意成长,飞鸟自由歌唱……一切都是那么祥和,那么温馨。
1966年6月,一批热血汉子和青春少女奉命进驻德保县燕峒乡这个叫钦甲的山庄,这里便热闹起来了,但同时也封锁起来,变得更神秘了。有个老德保铜矿工人在博客里写道:“上学后才知道铜矿是干什么的,还是个保密单位,对外就用‘6894’这个代号。很多年后我才知道\‘6894’是民用电报号码里的\‘铜’字。”我读高中的时候,学校里有不少从铜矿子弟学校考上来的同学,我觉得他们生活条件比我们优越很多:买米有米票,买菜必是餐餐有肉,衣服光鲜还用洗衣粉洗——在他们面前,我们相形见绌,无地自容。我暗暗想,铜矿里的日子真令人羡慕,这些人大鱼大肉,享受着优越的生活,呼吸着没有污染的乡村空气。
这让人心驰神往的仙境,我是20多年后才有机会亲近的。那是在铜矿工作的一位文友邀请我们去看看,体验一下现代企业如何践行新理念。
车子从燕峒乡进去,铺了水泥的车道在崇山峻岭中曲折蜿蜒,像一条龙游弋在山间,更像一条蛇爬行在林子里。一路上只见郁郁葱葱的草木,或者五颜六色的野花,偶尔也有一些苍黑的山石裸露。见到庄稼地、村庄的时候,也已瞧见西边半山坡上的选矿厂。
一堵围墙把矿区与民居区分开来。矿区里面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年纪大的都近90岁了,年纪轻的工人才大中专毕业。他们都用普通话打招呼,但话音里藏不住南腔北调,热情中改不了浓浓乡音。办公楼、宿舍楼、食堂、球场一应俱全。但银行、菜市还是在墙外,干部、工人、村民共享。
矿里的生产有两个响亮的口号:“安全!绿色!”安全好理解,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任何生产生活环境都得把安全放在首位,否则一切奢谈。
我在不少企业走过,他们太过于看重经济效益,过于看重所谓的GDP,忘了在工区打造绿色环境,留下青山绿水。但在矿区里,上到高层领导,下到普通员工,无时无刻不以“绿色铜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东河河边花园、复垦区公园等,没个地方都散发着绿色的空气,散发着绿色的汗水,散发着绿色的笑声。
从办公区驱车往东南攀援,从海拔300多米来到海拔800多米的复垦园。我们不会意识到这深深的矿井旁边,这繁忙的工地附近,居然安祥地躺着一个由矿渣填埋而成的高原新景区。漫步在林子里,看妖艳的桃花向春天献媚,看痴情的蜂蝶向桃红卖弄殷勤;柳条如烟,携着鹅黄的细叶摇动春风,轻盈如少女的舞步,清香如母亲刚刚流淌的乳汁;一些移植过来的山里树种,遥望着曾经的故乡,在融融春日里惬意发新芽展新叶,在向游人们诉说新环境下恒久的幸福……
“楼台耸峙翠微前,恰似蓬莱隐半边。四面荧屏开慧眼,八方玉女启金莲。长廊舞起千秋墨,素壁吟成万古联。宋律唐音堪入耳,铜城无处不诗篇。”公园一侧,铜矿人砌起了一条诗歌长廊,诗词名家们留下一首首或优美或悲壮或柔情或刚健的诗,诗里忠实地纪念着铜矿的发展历史,记录着铜矿的生产状况,记载着铜矿的生活状态,抒写着铜矿的精神风貌。
新闻推荐
陆宗营在护理火龙果苗 德保县城关镇坡堂村沙坡屯陆宗营夫妇返乡创业,因地...
德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