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祯基(右一)在海南当地果园(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12月的海南,一片绿意盎然。在一个橙园中,今年德保县首届脐橙节上“脐橙王”大奖得主——唐祯基正在园中对果树进行检查。这个几百亩果园里的累累硕果,均是出自他手。从德保本地种橙户,到走出去的技术员,唐祯基一路钻研,却只有一个目的。
顺应市场,发展种植
唐祯基祖上一辈都是种橙出身,从祖父时期开始,唐祯基家中就开始与柑橙结下了不解之缘。刚开始种植的是温州蜜柑,再到椪柑、鹅蛋橙子……随着市场的发展,种植品种在逐步改良,种植方法也在不停演变。唐祯基见证了不少品种的兴起和淘汰,到了他这一辈,一种来自美国的脐橙吸引了他的注意。和不少人一样,唐祯基开始引进脐橙种植。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没多久,脐橙在德保当地种植量大涨。
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往往是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决定了品种的演变。唐祯基深悟其道,于是加大家中脐橙种植规模,种植面积达到7、80亩。“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水果市场也带来积极的影响。以前送礼大多都是用糖酒,内容单调,现在水果成为了人们礼尚往来馈赠亲朋好友的选择之一。”唐祯基说。
钻研技术,做强产业
刚开始,唐祯基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尽管积累了不少种植柑橙的经验,但要如何管理7、80亩果树,唐祯基仍然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也是困扰当地大多数果农的问题。7、8年前,许多农户还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果树种植的重要性。“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农户对土壤和管理认识不到位,还有对苗木病毒的不认识。”唐祯基说。这导致了一些果园种植出来的脐橙没等到结果就开始出现黄化,结果不甜,果树常生病。
“当时很多像我们一样的小农户,没有条件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帮忙指导,种植之后发现,在很多方面按常理来操作是不行的,还有很多不足。”唐祯基说,“尽管这个产业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支持,但是技术仍然欠缺,主要技术仍然掌握在少数的专业人员手里,大多数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没有一个长远的期望价值。”
认识到这一点后,唐祯基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先放弃种植,走出去学习技术,再重新开始。他四处奔波,外出到各地考察,跟专家探讨,去听专家授课,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专研。“学习更多先进的技巧,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唐祯基说。
远赴海南,传授技能
经过学习,唐祯基种植的脐橙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家中果园销量也越来越好。但他心中仍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将学到的知识用在实践上,此时,一个机会与唐祯基正撞满怀。在一次学习交流的聚会中,唐祯基接触了海南的一位商人,在共同探讨农业种植问题时,两人一拍即合。该商人对唐祯基的能力和技术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将他聘请到海南管理几百亩橙树。今年4月,唐祯基来到海南,他成为了德保县到海南推广脐橙种植技术的第一人。
在海南,唐祯基管理着一片几百亩的橙园,园中种植的是来自广东的红江橙。虽然在种植理论上大同小异,但是由于环境不同,管理的难度变大。海南与德保相比,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夏天高温天气温度能达到45℃,昼夜温差大。由于气温高,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更容易繁殖,因此对管理技术要求也高。但唐祯基却克服困难,取得了傲人成绩。在当地一次水果协会举办的脐橙比拼中,唐祯基管理的橙果脱颖而出,无论是品相还是甜度,都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他日归来,为乡出力
“我们通过走出来,听专家讲课、接触大地方的农业、新技术,吸收别人的先进技术,学习到了一些比较专业性的技能知识。”唐祯基告诉记者,自己来到海南实践所学,也是一种进修和学习,为的是将来掌握了核心的技术,为家乡的脐橙产业出一份力。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抓住真正的核心技术,这个产业才能做得久。”唐祯基说,“如果我在海南达到了一定的管理水平,掌握了技术核心,可能会重新返乡,把这些技术推广开来,真正为我们的乡里乡亲传播先进的管理方法,把我们的脐橙产业做得更好更长久。”
新闻推荐
11月22至25日,德保县冷空气袭来,阴雨绵绵。“政府服务好百姓,政策向移民倾斜。正好公路从未通,丢个山弄给蟒蛇……”在该县民族文化中心一楼会议室里,提前到会议室等待抽签选房的群众情不自禁...
德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