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黄建宁到乐业县检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李艳检摄
县长李荣能到同乐镇武称小学检查指导工作。
学习兄弟县先进经验和做法,先后6次组织人员到凌云、德保、田阳等县学习。图为该县组织人员到凌云县下甲小学观摩学习。
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各功能室建设,配齐配全设备。图为设计新颖的音乐室。
县领导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图为县委书记方志高到乐业县城一小检查指导工作。
通过送教下乡、走教支教、轮岗等形式,有效缓解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图为乐业二幼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积极开展学生手工艺比拼活动,深入挖掘潜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图为翻建后的乐业县城一小全貌。
图为整治前的幼平乡初级中学。
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图为整治后的幼平乡初级中学校园。
近年来,乐业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把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步提高,义务教育呈现出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水平优质化、办学特色多样化的良好发展势头。
高标准建设,实现城乡办学条件均衡
硬件的提升,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最基本要求。近年来,乐业县坚持“三个优先”,努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学校布局规划优先。该县结合区域内城镇规划、人口分布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及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等实际情况,科学统筹、编制《乐业县教育布局结构调规划》,以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布局调整。截至2017年,完全小学已由2015年的77所整合到现在的25所,使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规划中保留的学校,有效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科学整合校际间师资等办学资源。为解决城区学校超大班额、寄宿制学校“大通铺”及龙滩库区移民子女入学等问题,该县投入近2000万元将乐业高中旧址改建成乐业一中,增加学位1500个;投入1750万新建雅长乡初中,增加学位600个。规划城区教育用地335亩,计划投入资金3.5亿元,拟搬迁重建同乐镇中心小学、新建县城第三初中、第三小学,拟新增学位8400个。
教育经费投入优先。该县将义务教育经费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依法足额征收教育附加费,坚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的要求,依法建立经费投入机制,调整经费支出结构,使财政拨款首先保证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支出的需要。在仪器图书装备方面,该县按照评估标准要求,对照学校缺额,用上级薄改资金2691万元和县级配套资金1000万元,为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补齐补足理、化、生、科学、数学、体育、音乐、美术、卫生、地理等教学仪器23余万件(套),新购图书282165册,智能平板一体机216套和学生电脑1942台,实验室成套设备55套,装备14间多功能教室。目前,全县村级完全小学以上义务教育学校的仪器图书装备已全部达到自治区标准。
教育项目建设优先。该县专门成立县教育项目工作组,针对教育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集中精力攻坚,优先抓落实,有效解决项目推进效率问题。通过实施“校安工程”“全面改薄项目”“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等工程,同时落实县级配套资金,投入24675万元,新建武称小学等35所学校的教学楼和综合楼共47325.15平方米;新建同乐镇初中等学校的学生宿舍、食堂项目共72154.18平方米。投资764.5元新建、扩建甘田小学等12所学校的田径运动场、塑胶跑道等项目。一系列项目的落实和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该县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为缩小城乡学校间的办学差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素质队伍,实现义务教育师资均衡
学校标准化建设,不仅要有好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更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师资源配置作保障。为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该县通过“三大举措”,激活均衡发展的内生动力。
多方位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该县通过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创最美教师”“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三年一争当”等,大力培育师德,开展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全县师风教风明显向好,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先进典型。
多途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该县实施“名师工程”“名校长工程”,选拔和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校长;制定教师业务培训计划,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定期组织教师业务比武,不断推进校长、教师专业水平。2013年以来,除县内正常开展各类学科培训、岗位培训外,该县另选派1520人参加“国培计划”“区培计划”等培训,先后聘请广西教育厅教科所覃壮才所长、重庆市森林实验小学黄玲校长、山东省即墨市二十八中校长李志刚等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和李中海、何耀平等百色市教育专家为全县学校领导班子、骨干教师作多场专题报告。通过培训学习,培养一大批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全县现有市级学科带头人12人,县级学科带头人126人。仅2016年,全县就有49人被评为自治区、百色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
多层面优化师资资源配置。合理补充教师,2012年以来,共招聘教师630人,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2017年,该县计划招聘中小学教师62名,特岗教师80名,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配齐配足教师编制。积极开展城乡结对活动,城镇学校通过送教下乡、走教支教、轮岗等形式,深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实现全覆盖,有效缓解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每月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等,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关爱乡村教师。实施教师安居工程,2012年以来,投入4934.6万元,新建50所乡村学校教师周转房612套共36685.1平方米,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人人有房住。
高文化指数,实现素质教育常态发展
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快基础教育改革步伐,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均衡发展,通过“三大途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规范学校管理,提升办学品位。该县以实施“常规管理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各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自觉规范学校管理。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有效教学实验和县域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课题研究,以打造“高效课堂”为抓手,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等系列活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中考A+人数从2012年的52人增加到2016年的154人。小学毕业考优秀率从2012年的32.6%提高到2016年的54.4%。开展诵读经典和弘扬地方民族文化等校园文化品位特色创建活动,把甘田龙文化、逻沙唱灯戏、新化卜隆古歌、马庄母里母系氏族风情等地方民俗文化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传承发展乐业非物质文化遗产。
努力创造平等机会,确保适龄儿童入学。出台《乐业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纳入本地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通过改善县城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县城学校办学规模等方式,妥善安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做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零拒绝”。出台《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完善义务教育关爱机制,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开展针对性帮扶活动,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联系,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在校残疾儿童少年93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6.92%。抓好学校招生工作,合理划分小学、初中招生服务范围,杜绝义务教育阶段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方法录取新生的现象。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校长包校、教师包班机制,落实精准的控辍保学责任,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因残而失学,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市下达指标要求。全县小学入学率99.82%,巩固率99.2%;初中入学率98.36%,巩固率达94%。
严格落实安全稳定责任。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健全教育系统安全工作网络,加强“三防建设”,不断强化校园安保、食品卫生、集体活动以及校园周边治理等方面的安全防范措施,积极妥善处理各类信访案件,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教育局与各校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同时,建立了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学校经常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定期对消防安全、校舍安全、教学设施安全和卫生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细致排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近年来,该县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教育系统上下安全稳定。(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乐业县教育局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乐业讯乐业县同乐镇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始终把做合格党员的检验标尺和***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切实让党员干部在***攻坚行动中“学”出真本领、“做”出新成绩,力促“两...
乐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业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