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璐璐 莫璐铭
无论数九寒冬,还是炎炎夏日,在百色市右江区向阳路右江区政府门前的乘车点(以下简称“乘车点”),每天清晨,人们都见到这样的场景:一位高举写着“排好队免意外,每车55人”牌子、手臂带着“义务劝导员”袖章的年迈老人在义务指挥400多名小学生乘车。
这位老人——就是已有37年党龄、80岁高龄的义务交通劝导员张乐娴。
去年春季学期开学时,她送自己的曾孙女到乘车点准备坐车上学,可是眼前一片景象使她久久不能平静:乘车点被等候的学生们堵得水泄不通,孩子们你追我打;公交车还未停稳,人们互相推推搡搡争抢着上车。
于是张乐娴萌生了到乘车点维护交通秩序的念头。
老人回到家,找到一块小木板,制作成写着“排好队免意外,每车55人”的交通安全提示牌。从此以后,她天天早上来到乘车点,一边高高举起牌子,一边维护秩序:“请同学们排好队,不要争抢,按先后秩序上车!”“那位家长,请不要插队,先到先上,后到后上”……
“多管闲事!”开始,有些人会向张乐娴老人投来不理解的目光。
一天,两天……学生和家长们天天早上都见这位老奶奶在乘车点维持秩序。在她的指挥下,大家从争抢上车到自觉排队,乘车点上混乱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张乐娴“爱管闲事”、甘当文明义务交通劝导员的事迹不胫而走。百色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的领导得知情况后,派出民警跟着她观察,并到老人家里了解她的身体状况。“张奶奶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健康,完全可以胜任这一工作。”民警回来汇报说。于是,交警部门给张乐娴老人送来哨子和红袖章,聘请她为“文明交通义务劝导员”。从此以后,张乐娴积极性更高了,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坚持每天到乘车点维护交通秩序。
“张奶奶,不知谁丢失了钱包。”一天,小学四年级的张子瑜在乘车点捡到一个钱包交给了张乐娴。于是,她千方百计找到失主的电话,将钱包物归原主。平时,孩子们在乘车点上捡到衣服、鞋子、学习用具等物品,都会主动交给张乐娴。而老人总是竭尽所能把这些东西送还给失主。
老人身上一直备着不少5角的零钱。原来,在维护交通秩序中,张乐娴发现有些学生因忘记带钱而不能上车。于是,她到银行换了零钱,当有人没有带钱时,就借给他们,并在小册子记下学生的名字和借钱日期。
为什么一定要学生还这5角钱呢?老人解释道:“不是舍不得给这5角钱,我觉得,孩子从小就要培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借东西要还。”学生们也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只要找张奶奶借了钱,总会主动还钱。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宝,张乐娴老人就是我们交通管理大家庭里的‘宝贝\’呀!”百色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大队长杨再琴动情地说,“正是因为有了她的热心帮助,孩子乘车时的许多‘麻烦事\’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
老人的执著追求和真情付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也感染了其他人。现在,又有两位退休老人自觉加入到了她的义务维持交通秩序行列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苏超光本报通讯员梁家炬吴炳科文/图编者按:桂台经济发展程度和发展条件的差异,使两地的农业形成了互补优势,具备了良性互动的条件。广西农业与台湾的差距在哪里?要向台湾借鉴什么?如何付诸实...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