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启强 本报记者 罗 琦
3岁的小孩能用声音、动作、姿态模拟自然界的食物和生活情景;4岁的小孩能通过即兴哼唱、即兴表演或给熟悉的歌曲编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5岁的小孩能自编自演故事,并为表演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和布景……
在教育部印发的这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其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在艺术方面的培养提出了合理期望。近日,为贯彻落实该《指南》,我区确定了南宁、桂林、梧州、玉林、百色、来宾等6个市的125所幼儿园为自治区级实验园。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在幼儿的艺术培养中,作为首批自治区级实验园之一的广西教育厅幼儿园,正在开展儿童戏剧的教学模式,该园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施的“儿童戏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子课题的试点教学,目前共有8个实验班。
孩子在演绎中收获成长
何为戏剧教育?作为这一研究课题负责人,广西幼专校长袁旭博士解释说,戏剧教育通过戏剧的元素、结构、表现方式和幼儿教育理念与方法,让幼儿的五觉几乎同时参与到戏剧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增加幼儿的活动与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增进语言及肢体能力,促进情感、态度、思维和社会性的整合。
在袁旭看来,儿童戏剧的许多活动可以应用于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及其管理中。儿童戏剧教育的许多要素可以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比如,“创造性儿童戏剧教育”降低了教育活动的预设性,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演绎性,它在不露痕迹的教育框架里,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实践中的经验即兴发挥,调动其领悟和创新细胞。
“戏剧教育,不需要孩子精心设计情节和布景,也不需要他们的表演动作多完美,他们只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创设情境、角色感悟、随性表演。”该校艺术系主任刘锋认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整个过程看似什么都没有教,但其实已经教会了孩子一切,比如主动思考、培养创造力、锻炼沟通表达能力等。
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通过儿童戏剧教育的实验教学,课堂上有哪些改变呢?在总结实验班的阶段教学成果时,广西教育厅幼儿园园长李淑贤表示,最大的改观在于孩子已经充分融入到课堂中,乐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整个课堂氛围更轻松、更愉悦,以往上课开小差、易走神的情况越来越少见。
“以往活动都是老师预设好的。而在进行教学模式实验之后,老师从一个控制者转变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们。”李淑贤表示,不少孩子在随性表演中,往往会给老师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出彩表现。
该幼儿园中二班教师黄小玲说道,在教育戏剧的教学模式下,孩子爱玩的天性能够尽情释放,“一些内向的孩子有了更多与小伙伴的交流机会,现在他们都乐于表达、敢于交流;而外向的孩子,则会更懂得规矩规则,学会自我管理和控制。”
作为广西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基地的二期项目,广西幼专的“儿童综合艺术研究与实践”已经实施了两年,课题组目前已开发了儿童戏剧教师教育资源,比如适合艺术类学生学习和适合教育类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案,开发了应用于幼儿园大中小班的活动方案等。
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广西幼专还将儿童戏剧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计划中,成为部分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同时,还将其引入学校“国培”等所有幼师培训项目及部分省外幼师国培项目中。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纳入教学计划,今后学生当了老师,便能把教学技能融入到课堂讲授中,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这一充满戏剧元素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枯燥无味、填鸭式和满堂灌等现状。
新闻推荐
“智”于管理 “惠”及民生 ——广西联通悄然发力智慧城市建设
本报记者莫艳萍一部联通手机在手,输入车牌号或身份证,公安人员在几秒内就可以把你的“底细”调出来;在幼儿园,用一部联通的IPAD,对着宝宝们随手拍,再存入云端,家长们就能“看见”小萌娃们现在是吃饭还是...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