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脑血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该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30%,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工作压力剧增,我国缺血性心脑血疾病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因素。缺血性心脑血病造成极高的死残率,罪魁祸首就是心、脑血管动脉血栓的形成。当前,血栓形成的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百色市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罗忠叁医生表示,对很多患者而言,治疗血栓固然重要,但了解血栓,预防血栓形成更为重要。
三大因素导致血栓形成
如今患有血栓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罗忠叁表示,血栓的形成有三个机制:血管损伤、血流缓慢以及血液成分变化。“加上人们工作压力、精神高度紧张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人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抽烟喝酒等,这些更加速了血栓的形成。” 罗忠叁说。
久坐不动形成血栓。罗忠叁表示,如果血液正常流动是不易形成血栓的,但在血管病变或血液粘滞性增高的情况下,当血流缓慢,或者在身体的某一部位淤积就容易形成血栓。日常生活中致血液流速减慢的情况并不罕见,如夜间睡眠、久站、久坐,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都会导致血液流速减慢。此外,一些疾病或其他因素造成的长时间卧床,比如手术、孕产期等则会导致下肢血液回流,造成静脉曲张,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血液流速减慢,形成淤积,最终形成血栓。
创伤形成血栓。罗忠叁告诉记者,创伤也是形成血栓的一大因素,创伤本身会造成人们行动不便,同时创伤容易出现压迫止血,这些都会导致血液流速减慢。“很多血栓形成是由于外伤或者创伤诱发的,比如摔跤后脚肿就是例子之一。”罗忠叁说。生活中创伤形成血栓的例子还有很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不正规的足部按摩也很容易形成血栓,按摩时手法一旦过重就会损伤深静脉和浅静脉的血管内壁,由于人体有自我修复功能,血液流经损伤部位时,红细胞、白细胞就容易在损伤部位堆积形成血栓。
血液成分改变形成血栓。罗忠叁表示,血栓的形成并非都是坏事,它是一种保护机制,起到止血作用,有创伤的地方就会有血栓,没有血栓就不能止血。人体血液内参与形成血栓的既有凝血物质,也有抗凝血物质,也就是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如果凝血因子的活性增强或抗凝血因子活性减弱,血液就容易凝结,血栓也就容易形成。可见血栓的形成与血液成分的变化密切相关。
三大方法预防血栓发生
事实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相关,那么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血栓的发生呢?罗忠叁给出了三大建议:加强运动,多喝水,注意饮食。
久坐间隙多运动。罗忠叁告诉记者,适当运动是预防某些疾疾病发生的重要方法。对于经常久坐、久站的人群来说,要想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最好的方式还是多加运动。“一般工作或长时间坐立1~2小时后,应站起来活动5~10分钟,适当做些腿脚运动。如果每天因为工作原因不能避免久坐,也可以做一些原地的运动,如小幅度腿部运动,也可适当把腿抬高,并不时用手拍拍腿部,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按摩。
晚睡晨起喝一杯白开水。血栓的形成与血液的粘稠度有密切关系,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可以有效防止血栓的发生。因此,罗忠叁建议大家在晚睡前和晨起后喝一杯白开水,平常也可以养成按时饮水的习惯,每天饮水量在1000~2000毫升之间,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栓发生的概率。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罗忠叁表示,预防血栓在饮食方面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它不仅沉积在血管壁上,还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常见的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的食物有:四季豆、菠菜、芹菜、黄瓜、胡萝卜、苹果、葡萄、黑木耳等。此外,罗忠叁提醒大家,香烟、酒精以及辛辣的食物对血管有较大的影响,容易促进血栓形成,因此对于长时间坐在办公室的人群来说,需要戒烟戒酒,同时少吃辛辣的食物。在治疗方面,罗忠叁告诉记者,百色市人民医院是桂西地区最早应用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心肌梗塞、脑梗塞)的医院,开展介入治疗已近20年,挽救了无数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垂危患者的生命,医院也因技术力量雄厚享誉区内外。但仅靠介入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血栓性疾病的问题,预防血栓更需要动员起来,形成全民预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远离血栓。
新闻推荐
本报右江区讯 近日,右江区泮水乡某屯女青年许某因贪小便宜,结果被骗走现金4800元。后来虽向派出所报案,但骗子已逃之夭夭不知所踪,许某捶胸顿足...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