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八年,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再次来到外婆家。
那天下着小雨,地上湿漉漉的,出门有很多不便,但为了能见到久违的外公外婆,我归心似箭,毫不犹豫地登上开往外婆家——
仕仁村的班车。
一路上只见道路两侧楼房林立,星罗棋布的村屯公路从大路两侧向远处伸展;一处处果园,一片片甘蔗地;如画的田野,葱茏的山峦、碧绿的河水……我正陶醉间,司机提醒仕仁村到了,我急忙下车。我在小车站前环顾四周,只见楼群簇拥,一条条水泥岔路车辆穿梭;各种电线电缆密布,路边几户农家老爷爷玩电脑正欢……这里是仕仁村吗?我顿感陌生。疑惑中我看到了远处那座山,那眼熟的红白两山洞和“泥黄雷公”崖,那不就是外婆家的后山吗?没错,这里正是仕仁村!没想到昔日的穷屯落已变成眼前这一处处楼群,那屯间泥巴路已变成一条条水泥硬化路。
八年前,我一直在外婆家生活。记得那时的仕仁村:田坎围村屯,泥巴路连通;当年我与屯里的小伙伴们常到这一带玩耍。从外婆家到这村部小车站要经过一段人、车、牛共走的泥巴路,路面坑坑洼洼,睛天浮尘厚积,雨天就像一锅粥。我们经常看见雨天过此路的人都是高卷裤腿打赤脚,人扛单车满身泥。我和表妹曾多次在那烂泥路上摔倒,滚一身泥巴……莫非今天我又要高卷裤腿打赤脚从那条烂泥路走到外婆家去?想到这我不禁心里发怵,决定先打个电话问外婆。没想到电话那头的外婆乐呵呵地说:“你这傻丫头,头脑还停留在八年前,我们这里已实现屯屯通水泥路了!你等着,我开车去接你。”没等我再说什么外婆就挂了电话。我一下子眼睛都瞪大了:外婆已年近七十,以前连推单车都不会,现在居然会开车?我还在诧异中,外婆开的后三轮电动车已到我面前停下:“你就是阿俏吧?没错,都长这么大了,外婆太开心了!”我激动地与外婆拥抱、亲近。我觉得外婆好像比八年前更年轻、乐观、健谈了。
我坐上外婆车直奔外婆家。果然,当年那条烂泥路已变成一条12米宽的笔直水泥路,路两边整齐地种上扁桃树,让人赏心悦目。几分钟后我们到家了,外婆把车开到自家车棚里停下。我下了车便对外婆家进行全方位的参观。先看车棚:里面有农用车、手扶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车、各种动力与加工机械;再看主屋:已由原来简陋的三开间砖瓦房变成现在框架结构的四开间四层半楼房,一楼豪华的超大铁门,可直接开进农用车;客厅有55寸液晶大彩电、高档沙发、茶几、立式空调、各式各样的灯具、各类电风扇,邻厅小房有电脑、吸尘器;饭厅与厨房有大冰箱、微波炉、电磁炉、电炒锅、高压锅、电饭锅、消毒柜、开水壶;卫生间有热水器、仿玉石洗手盘;二、三楼的设计像宾馆写字楼,给人一种高雅、别致的感觉;四楼则像个大礼堂,无间隔,是养蚕的地方。只见满屋都是桑叶和白胖的蚕虫,外公与邻居的苏爷爷正在那对几条病蚕会诊,我刚想过去与他们攀谈,外婆叫我到厨房帮忙。
原来外婆是要快点做好饭菜,早点吃晚饭,当晚八点她要到屯头的榕树广场参加跳舞。我和表妹全力配合舅舅、舅妈、外婆弄饭菜。不久,一桌香喷喷的菜肴就做出来了,有鸡、鸭、鱼、蛋、嫩鸽、时鲜蔬菜和香米饭,都是自家种养出来的绿色食品。入席后,各人想喝什么自己选。我与舅妈、表妹都选果汁饮料,外婆喝她的“美容佳品”红葡萄酒,外公和舅舅喝他们的“土茅台”。我对桌上的菜肴赞不绝口,外婆却说那菜很平常,是屯里大众化的晚餐菜谱。我说农村能达到这个水平很不错了。外婆来劲了:“有党的富民政策在,我们农村不比城里差!”
酒足饭饱后,一家人都各自玩去了。我对外婆居然还是一个舞迷很是好奇,于是也去舞场看看。只见广场上灯火通明,大榕树上彩灯闪烁,榕树下外婆正与她的老姐妹们在录音舞曲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连着舞场的是灯光篮球、排球场,几个球队正在进行篮球、气排球友谊赛;篮球场旁边有三块大字碑,其中一块是屯史,一块是村规民约,另一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排球场的东头是文化室和阅览室,里面座无虚席;西头是三个凉亭,亭下十几位老爷爷正在打麻将、下棋,还有我外公、苏爷爷、唐爷爷三人在进行二胡、笛子、秦琴三合奏。合奏毕,我外公又单独演奏他拿手的《良宵》、《赛马》、《二泉映月》三首二胡独奏曲,赢得全场阵阵掌声。直到夜里十一点,广场上的人们才渐渐散去,我也回外婆家休息了。
这次再到外婆家,所见所闻让我震撼,我很赞同外婆那句话:有党的富民政策在,农村不比城市差。
(指导老师:黄郁歆)
新闻推荐
交警把查获的车辆整齐地放在大车上
百色网友“等待缘分”发帖称,路过百色汽车客运站的时候看到交警...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