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某小学校门口等候孩子放学的老人们
口本报记者 李 磊 文/图
10月30日下午放学时间,市区某小学校门口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往校内张望。老人的目光随着校园内走来的小学生队列移动。过了一会,她似乎看到了那个等待已久的小身影,爬满皱纹的脸颊上露出了笑容。等到小身影出了校门,老人立刻迎上去卸下孩子身上的背包往自己身上一背,牵着孩子的小手离开了。老人帮工作繁忙的儿女接送孩子上下学,是不少小学门口常出现的场景。当今社会,由于家庭成员结构和社会工作等因素,使很多本该享受晚年生活的老人,为儿女分担起照料小孩、煮饭菜、做家务的工作。这样的晚年生活,对老人们来说究竟是幸福还是无奈?本报记者走进几个家庭,了解老人们的看法。
家——菜市——学校(公园)三点一线
画面一
10月28日上午10点,家住市区方洲丽园小区的甘阿姨从附近的东合菜市买菜回到家,她径直走入厨房,将青菜拿出放在洗菜池中,便开始洗菜做饭。再过不久,儿子和老伴就要回来吃饭了。甘阿姨的儿子钟先生在事业单位上班,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而儿媳妇在田林工作,每周末休息才能回来,照顾孙女小欣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两老的肩上。7年前,小欣在田林出生,由于当时钟先生一直在凌云工作,甘阿姨两老赶到田林帮忙照顾。4年前钟先生因工作调动来到百色市,当时3岁的小欣也随着来市区念幼儿园,两老才回到市区的家中。现在祖孙4人住在一起,每天早上6点多两老起床,7点钟甘阿姨的老伴出门将小欣送去学校。送走老伴和孙女后,甘阿姨就开始出门买菜。
画面二
夜幕降临,在市区体育馆前,LED大频幕上的画面不断滚动着,广场舞的音乐响起,舞动的人群旁,有一个小小的身影一点一点地跟着音乐扭动起来,一旁的陆阿姨手里拿着饼干和水服侍着孙女。一岁多的小孙女活泼好动,要围着花圃走来走去,陆阿姨在身后护着,满脸笑意。
陆阿姨一家是右江区阳圩人,儿子和儿媳在市区工作,一年前家里添了小孙女后,两老把阳圩田里的甘蔗收割完,就赶着过来带孙女。和大多数来城里带孙子的老年人一样,陆阿姨每天洗衣擦地、煮饭做菜、带孙喂食,忙里忙外。“小孩长那么大了,几乎每天都是和我一起吃饭、睡觉。”陆阿姨一家5口人住在80平方米的出租屋中,一个月月租700元,每月花费在孙女身上的开销将近1500元,而儿子儿媳每人2000多元的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因而放弃了请保姆的念头。
画面三
记者见到黄阿姨的时候,她正在森林公园给9个月大的孙子喂牛奶。下午时分公园内的人并不多,只有几个游人,黄阿姨坐在树荫下,怀里的孙子秦秦坐在她膝盖上,两只小腿正乱踢着,“咿咿呀呀”说着。
“现在这个时间家里没人,都上班去了,我出来买菜,顺便带着孙子出来逛逛。”带孩子、家务和煮饭菜全是黄阿姨一人包揽,自从有了孙子后,带着孙子买菜成了她每天的习惯,9个月大的孩子背在身后,手里再拿个菜篮子,也还不太沉。只是有时候买得多,提菜的时候背着孙子,会有些吃力。
老人愿不愿帮子女带孩子做家务?
帮子女带孩子做家务,每天奔波于家——菜市——学校三点一线,忙碌中的老人们有什么想法?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老人。
看法一:辛苦了一辈子,希望过自由自在的晚年生活
能够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每天早晚出门散一次步就好。甘阿姨喜欢过平静安逸的日子,对晚年生活并没有什么大的愿望。她今年近70岁,睡眠时间有限,有时候早上5点就醒了,午觉基本不睡,一午睡晚上就睡不着。每天晚上趁着儿子和老伴在监督孙女做作业的时候,她就抽空到江滨路去逛逛。
甘阿姨还有一个与孙女同龄的外孙女,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外孙女只能交由亲家的老人照顾。“带孩子其实很辛苦,现在年纪也越来越大,身体上的病痛也越来越多,如果可以选择,能不带还是不带比较好。我们辛苦了一辈子,带了儿女带孙女,带了孙女带自己,真的不想带那么多。希望晚年生活能自由自在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看法二:为子女减轻负担,能帮多少算多少
“小孙女很可爱,挺好带的,加上我本来就很喜欢小孩,觉得带小孩很开心。”陆阿姨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很喜欢小孩子的人,小孙女甜甜的笑容,欢乐的笑声给家里带来了活力,心里也开心。小孙女喜欢看跳舞,陆阿姨就每天晚上带她到广场来看,“我觉得尽量帮子女减轻点负担吧,能帮多少算多少,现在大多数老人都是这样想的。”对于晚年生活的规划,陆阿姨除了带孙女外还有一个想法,从前是村中文艺队员的她本身也热爱跳舞,她打算以后孙女上学了有时间就去学跳舞。
“有孙子是我一直的期盼,我们老了嘛,老人的希望就是能有个孙子,能抱上孙子。所以照顾孙子一点也不觉得麻烦,还蛮开心的。”虽然家务和带孙都是陆阿姨一人操劳,她却感觉活得有滋有味,“家庭条件过得去,生活压力也不大,又有了孙子,现在挺幸福的。”
老人晚年操劳,儿女怎么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看着老人们如此操劳,身为儿女又是怎么想的呢?记者为此采访了几位年轻人,听听儿女们的心声。
说法一:工作忙碌,感激父母的付出
“两老都是很顾家的人,我和爱人从谈恋爱到现在都是两地分居,我自己一个人在田林工作,生女儿送进医院的时候公婆第一时间赶来了,比我爱人还早到,一来就在这里帮我照顾小孩做家务长达3年,直到我女儿去市区念书他们才一起回去。”甘阿姨的儿媳朱女士谈到公公婆婆,话语里充满了感激。“以前孩子小的时候我工作时间没有什么规律,要三班倒,还有夜班,都是靠他们帮我照顾。煮饭做菜买菜都是婆婆(甘阿姨)做的,也不用我操心。”如今女儿已经到百色第4个年头了,朱女士依然在田林工作,每周只有在周末时抽空到市区看望女儿和两老。“想调回百色,但是没办法,现在调动太难了。”
“我心里非常感激他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也不知道自己一个人怎么带小孩,只能请保姆,但是请保姆肯定没那么放心。他们已经养育了我们这一代,现在还要照顾我们的小孩,真的很辛苦。”朱女士说。
说法二:合理分配时间,让老人不太累
和许多家庭一样,黄女士夫妻俩都在单位工作,自从两年前有了孩子,家住德保的公公婆婆就来百色帮忙照顾。“没有办法,我们工作忙,请保姆也不放心,只好让老人过来带。”为了不让老人太累,黄女士夫妻俩和老人共同分配好家中事务。买菜和煮饭菜由黄女士负责,老人只需要在上班时间带孩子就好,下班和周末的时候孩子则由黄女士夫妻俩照料。饭后黄女士夫妻俩带着孩子出门玩耍,老人则可自行安排时间。这样下来减轻了老人的负担,孩子和父母也有更多的机会交流。
黄女士打算以后孩子长大些再询问公公婆婆的意见,如果愿意留下来就像现在一样给老人安逸的生活环境,如果希望能回乡养老那么每月会给予一笔生活费用保障生活。“我知道他们来这里带孩子也不容易,很辛苦。对待老人,物质上精神上都要给予关注,主要是让他们过得顺心开心。”
有关部门:老年人要注意劳逸结合
记者从右江区老龄工作委员会了解到,右江区老年人口岁数在60岁以上的,比例占到11.9%,目前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为主。“老人辛苦了一辈子,退休了还要帮子女照顾小孩做家务,在中国社会普遍存在,只要能为儿女减轻负担,很多老人觉得哪怕是累一点也心甘情愿。我们希望他们能劳逸结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娱乐时间和家务时间。”工作人员表示,为了丰富老年人的娱乐生活,老龄委成立了村级老年协会,该协会作为社团在民政部门进行了登记,通过自身组织自身管理自身发展的模式,每年都会开展一些老年的文娱活动,如打球、练太极、唱歌跳舞等。
同时记者从市委老干部局了解到,百色市经常举办多种老年文娱活动,今年举办了名为“多彩金秋”的文娱活动,活动组织老人打门球、地掷球、下象棋和文艺汇演等。老年大学也给老人们开设了一些专业课程。市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员说:“这些活动不仅对老人身体有好处,而且还有利于老人心理健康。老人在帮子女分担家务的同时,也要积极参加一些老年集体文娱活动,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新闻推荐
11月3日下午2时许,公益短片广西园博园版《小苹果》在百色园博园拍摄。图为拍摄现场,扮作“七仙女”...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