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士林之著名历史学家、目录学家、方志学家来新夏先生(1923~2014年)乃是浙江萧山人氏,他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小就受到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时代,来新夏先生得到著名史学家谢国祯先生之六弟谢国捷先生指点。谢家藏书丰富,谢国捷先生慷慨倜傥,经常与他谈治学门径,鼓励他动手写作。来新夏首篇史学论文《汉唐改元释例》就完成于此时期。1942年初,来新夏先生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师从陈垣、余嘉锡、张星粮、朱师辙、启功等名师大家,为后来从事文史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来新夏先生博学多才,其一生研究的领域颇广,特别是在“三学”(历史学、目录学、方志学)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为此,他自称一生主要干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研究北洋军阀史。来新夏先生大学毕业后先在天津新学中学任教,后又被选入华北大学学习,期间被分配到校长范文斓先生主持的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前身)当研究生,主攻中国近代史。一个偶然机会使他与北洋军阀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历史研究所接收了一批政府部门移交的关于北洋军阀的藏档。范文澜先生安排7个研究生(其中有来新夏先生)承担整理档案任务,此乃来新夏先生接触北洋军阀史之开始。在整理档案的半年中,来新夏先生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抄录相关材料,足足有两大册黄草纸本,为后来撰写新中国第一部《北洋军阀史略》提供了资料。后来新夏先生调到南开大学任教,他受史学大家荣孟源、谢国桢先生委托搜集资料,为日后(1957年)正式出版第一部专著作充分准备。改革开放后,来新夏先生翻阅了大量文献著述和历史档案,对洋军阀的研究对象、阶段划分、地位影响等大问题进行再研究,重新拟定编写方案,完成了36万字的《北洋军阀史稿》。不久,他又着手撰写真正意义上的通史性著作《北洋军阀史》,历时5年终于完成了这一部100余万字巨著初稿,2000年交付出版社。这部巨著不仅得到学界同仁的充分肯定,还荣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第二件事是研究古典目录学。在名师陈垣、余嘉锡先生指点关怀下,来新夏先生着手编写了《书目答问补正》一书,将人名、书名、人物著作三套索引用毛笔书写成一大册,这是来新夏先生登堂窥视目录学领域的开始。20世纪80年代,先生迎来人生第二春,他不负重托,亲手创办图书馆学专业、图书馆学系,先后主编了《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1991年,又出版了《古典目录学》、《中国历代目录提要》、《古典目录学研究》等专著。
第三件事是研究方志学。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编修新方志主要推动者梁寒冰先生力邀来新夏先生参与其事。来新夏先生盛情难却,再则其祖父裕恂公已经完成70余万字的《萧山县志稿》,克绍箕裘,理所当然,在梁先生的领导下,来新夏先生踌躇满志,他以河北丰润、霸县等地方为试点全面开展修志工作,然“文革”开始,来新夏先生被扣上“举逸民”的罪状,被抄走家中修志文件和资料。“四人帮”垮台后,各行各业拨乱反正,百废待举,来新夏先生以极大热情投入修志工作。先后出版了《中国地方志》、《中国地方综览》、《中国地方志历史文献专辑·灾异志》等专著,成为我国地方志领域名符其实的领军人物。
来新夏先生这三件事做得有声有色,可谓独领风骚。各位读者倘若要了解来新夏先生之“三学”,请翻开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皓首学术随笔·来新夏卷》,你会看到,来新夏先生一生爱书且随遇而安,他几十年如一日,孜孜矻矻著书立说,天下太平纵横“三学”,其名扬四海就不足为怪了!
新闻推荐
孩子们拿到新鞋很开心
“穿上新球鞋,我的脚就不会再受伤,不会再挨冻!”右江区汪甸瑶族乡伟弄小学三年...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