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篮球场和文化室竣工了,村里请了周边几个村屯的文艺队来演出,庆祝这一盛事。看着农民文艺队的精彩表演,我不知不觉忆起了小时候看电影的幕幕往事……
电影“倒着放”
我有一位好兄弟是右江区泮水乡百维屯人,百维和水屯两屯之间相距不到500米,一条小河就像棋盘上的楚河将两个屯隔开,乡亲们虽不会像棋子那样来往冲杀,但在贫穷的年代百维的小孩是很少到水屯去的,除非是去看电影。有一晚,水屯请来了电影队,兄弟炒了一碗南瓜籽用报纸包好,就带着弟弟妹妹往水屯赶。到了放电影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三块石头占领最佳位置,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放映员打着酒嗝绕场地走了一圈之后说:“回家吧,不放了。”听他这么一说,大家虽很失望,但却不敢吭声,生怕得罪了放映员以后就再没电影看了。走到村头后大人小孩七嘴八舌数落了一通放映员的“劣迹”后才各自回家,可刚上床,水屯那边似乎响起了电影的音乐声,大家又赶紧穿戴好一边直呼上当,一边朝水屯跑去。兄弟到了放映点挤来挤去都找不到好位置,只好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在大人后面看,可电影怎么都看不明白,看到最后幕布上出现《苦菜花》三个字,大家才知道放映员忘记倒带了,电影是倒着放的……
看完电影找不到回家的路
放映员会忘记倒带,去看电影的小孩则有迷糊走错路的时候。那时一部电影不管放多少遍,大家都百看不厌,放映员在放映结束时也会告诉观众:“明晚我们到某某村,大家还想看就到某某村去。”于是每当夜幕降临,不论大人小孩都往放电影的村屯聚集。因为电影是旧片,有些小孩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电影一散场,人群涌向各条乡间小路,还在睡梦中的小孩就像洪水中的鱼儿分不清东南西北。那次看完电影,一个同龄人跟我们走了一段路之后,才一个急转身往回跑,我们问他是谁,他说:“我走错路了。”听声音,那的确不是我们屯的。第二天听表姐说,那一夜他跟不上同村的队伍,只好钻进草丛里过夜,她们赶早去附中上学时他听到说话声才从草丛里爬出来,撒腿就跑。无独有偶,兄弟说他们屯也有这么一个人,他的运气好些,睡在别村的碾米机房里,才免遭露水。
往放映员家里灌飞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乡里的露天电影场建成了,看电影得买票,五分钱一张,很多孩子都拿不出,只好在电影场门口逛来逛去。有些顽皮的小孩趁门卫不注意就往里冲,当然这样的做法成功率很低,多数会被拉出来臭骂一顿。此计不成孩子们又生一计——在电影场外墙根堆叠石头想攀爬进去,可这招也被放映员识破了,人没上墙头,一盆水从里边泼了出来,顿成了落汤鸡……进不了电影场还被整,孩子们就开始骂放映员的不是,还想着法子报复。也记不起是谁想到了一个损招,把大雨前绕着电灯飞舞的飞蚁装进瓶子里,放电影前把瓶子扔进放映员的屋子里,吓得他的孩子哇哇大哭才觉得解恨。时过境迁,现在回忆起来很是愧疚。
一张电影票引发的思念
这是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的。小时候他家也挺困难的。那晚他本不打算去看电影的,可同龄人都走光了,他也就不由自主地朝电影场走去。那晚卖票的是他的同班同学、放映员的女儿。可他手上只有2分钱,看着别人都买票进场了,他握着硬币,不知所措,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帮他出三分钱的人。就在他失望准备回家时,同学向他招手,他红着脸挪向售票窗,低声说:“我只有两分钱。”同学撕给他一张票说:“进去吧,钱不要了。”他感激得鼻子都酸了。我问他:“是不是后来长大了对她有意思啊?”“是真的有过,上中学后她对我也有意思,可我大学没毕业她就结婚了。”同事有些遗憾地说。
本版投稿邮箱:bszbfk@126.com
新闻推荐
@事件网友“微笑小天使”近日在某本地论坛上发帖,痛批在新兴路与中山一路交叉十字路口上占道经营的扰民现象。该网友说,“大街小...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