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百色新闻 > 正文

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女子从百色流浪到南宁,热心人不仅帮安置还帮寻亲 喜相逢 母亲走失26年终团圆 伤离别 诉不尽相扶相助邻里情

来源:南宁晚报 2015-01-30 18:04   https://www.yybnet.net/

失散26年,黎先生一家终于团圆姐妹重逢,泪中带笑周老伯为“阿肥”收拾东西送她回家 得知“阿肥”要回百色,村民们赶来送别

■本报记者 郑芳 通讯员 方景晖 文/图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我们回家吧!”

26年前,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她迷迷糊糊地走出了家门,不知道流浪到了哪里。因为有热心人相助,300多公里外的邕宁区那楼镇一个偏僻小山村成了她栖身的第二个家。2014年年底的一天,她突然记起了自己真正的家,想要回家。在邕宁警方多方相助下,终于联系上了她远在百色的亲人。

20多年久寻未果,以为母亲已经不在世的黎先生姐弟突然获知母亲消息后踏上来南宁寻亲之路。然而,家人重聚却是相见不相识,接母亲回家一波三折。昨日,这场跨越26年的寻亲之旅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1

路遇

女子迷失乡野,热心老人收留

“见到她衣衫褴褛,可能是饿了,我就拿了点东西给她吃,没想到她就一直跟在我的后面走。”20多年前,那楼镇那盆村那思坡五保老人周忠典从刘圩镇赶集回来,发现公路边蹲坐着一名中年妇女,精神恍惚,不知道是从哪流浪而来,老人恻隐之心油然而起。

“她只会说,到新安下车。”周老伯说,“新安”这个地名很多地方都有,也不知道是村屯或镇,问她的姓名和住址,发现她思绪混乱,前言不搭后语,似乎有精神方面的障碍,而且是外地口音。担心她到处乱走会出事,周老伯让女子在自家老房子住下。由于周老伯自己也一贫如洗,没有太多能力帮助她寻找家人,女子就这么住了下来。

20多年来,领着低保补助的周老伯尽管生活拮据,还是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她。其间,有亲戚让周老伯到镇上一起住,但他怕自己离村后女子无人照顾,最后婉拒了。为了能让该女子有个生活保障,周老伯还多次亲自或委托他人去帮询问办理低保户或残疾人补助的事,由于女子没有户口而未果。

村民都为周老伯的举动而感动,不时有邻居拿些物品接济他们。“有段时间她长胖了许多,我们不知道她名字,都亲热地叫她阿肥。”邻居们也没有把这名妇女当外人,闲暇时也过来找她聊天。慢慢地,女子也学会了一些当地土话,跟村里人打成了一片。在周老伯和村民的照顾下,她精神方面的疾病趋于稳定,虽然有时还是胡言乱语,但发病时却不会去伤害他人,并且插秧、割稻谷、编竹器的农活样样能干,平时还特别喜欢把村里的小路扫得干干净净,村里人都夸她勤快手巧。

2

寻亲

回家难题待解,民警出手相助

20多年过去,周老伯已经70多岁,“阿肥”也变成了60多岁的老妇人。

2014年年底的一天,坐在家里的老妇人似乎有些清醒,喃喃说道“想家,想回家……”自己年事已高,继续照顾“阿肥”已经不现实,周老伯决心帮助她回家。但是,“阿肥”姓什么、住哪里、还有没有亲人。周老伯向邕宁公安分局蒲庙派出所民警李秀军求助。

“刚开始的交流相当费劲,老妇人外地口音很重,加上说话颠三倒四,问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李警官注意到,老妇人爱用石子在墙壁上划字,心里一动:“她可能认识字,也许她可以写出自己的姓名和住址。”

于是,李警官拿出一张纸,试着让老人写点什么,慢慢地引导她回忆家乡的情况。就这样,一句一字地问,一笔一画地写,渐渐有了一些线索:老妇人有可能姓陆,名字有个“凤”字什么的,家在百色一带的某个村屯。通过反复辨认,李警官试着组合一个名字,想不到老妇人看后连连点头示意。

李警官马上在公安网上开始艰难地查找和比对,发现一名原籍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某村屯的陆姓失踪女子的姓名、地址和年龄等与老妇人说的基本吻合,但户口已被注销。

2015年1月26日,李警官通过百色市公安局那毕派出所找到了陆姓女子的家人黎先生。接到民警电话,黎先生难以置信,连问几句“是不是真的?”

当民警详细描述老妇人的基本情况后,黎先生心里有底了,她很可能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母亲!黎先生说,母亲患有精神方面疾病,20多年前离奇走失。当年自己只有两岁多,姐姐也只有六七岁,家里大人四处奔找杳无音信,都以为她不在了,3年前办理了死亡注销户口手续。“如果母亲还活着,算起来现在应该60多岁了。”电话中的黎先生一度哽咽。

3

见面

久违亲人重聚,相见却不相识

1月28日上午,从百色市赶来的黎先生、黎女士姐弟一行,在民警、记者陪伴下,又从邕宁城区驱车数十公里,来到了那楼镇那盆村那思坡。

一间简陋、狭窄的农家小院里,一名头包绿色头巾、身穿红色棉衣的老妇人正弯腰低头打扫院子。“老人家,您的儿女来接你来了。”李警官说。老人抬起头,一脸茫然。看到院子里一下子突然来了这么多人,她有些惊慌。

黎先生已经记不太清母亲的轮廓,印象中,母亲最爱把他背在背上,哄着他。看着眼前的老妇人,黎先生姐弟也是一脸迟疑。

陪同而来的黄先生是黎先生的邻居,老人出走那年他已经有十来岁,有些印象,而他的反应是“像,很像”。

“还记得吗,这是你女儿阿丽,那是小儿子阿奈。”黄先生用百色方言跟老人打招呼。“阿奈有这么老吗?”老人用那楼当地的土话反问,明显她能听懂百色方言。接下来,她又嘟嘟囔囔地说了一些大家听不懂的那楼土话。李警官连忙拿出一张白纸,让老妇人写一写家里人的名字,老妇人工整地写了“去读书、航、丽、奈”等几个字,分别是她的两个儿子及女儿的小名。

“全对了。”黎女士点点头,激动地说,“是,她就是我们的妈妈,她跟小姨长得很相像。”

然而,面对眼前一对儿女伸过来的手,老妇人却突然夺门而出跑到了外面空地上。

眼圈红红的黎女士忍不住追出去。晒场上,母女俩的交流并不顺畅,黎女士拨通了小姨的电话,想让妈妈听听声音,然而母亲对这个“新鲜玩意”却有些抵触,用手拨开了。

看着这一幕,黎先生既高兴又伤心。他说,母亲的走失一直是家里人的心病,大哥早些年已经病逝,去年外婆去世时曾嘱咐他们想办法找到母亲的下落,他们一直努力寻找,但毫无收获。尽管母亲的户口已被注销,但他还是在户口本上保留着母亲的名字,因为他坚信“母亲还在世上,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然而,当天黎先生想接母亲回家时,却因为她的情绪出现波动,不愿随同他们回家而无法成行。

4

回家

踏上回乡之路, 留下依依不舍情

29日上午,黎先生和民警、记者一行再次驱车来到了那楼镇那盆村那思坡。这次,同来的还有黎先生的小姨陆女士。原来,她获悉失踪多年的姐姐出现在南宁的消息后,28日下午特意放下了手中的生意从百色赶来,“我们姐妹打小最亲密,她应该还记得我”。

老人不在,一大早便出门了。正当大家四处寻找时,乡间小道上走来了一名老妇人。当这张久违而又有些熟悉的面孔越来越近时,陆女士激动地冲上去一把抱住老妇人。老妇人似乎也有所触动:“你,你长得很像我妹妹。”姐妹俩在村道上抱头痛哭,现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也许是见到亲妹妹的缘故,老妇人心情大好也清醒许多,对黎先生姐弟不再抗拒,在儿女一路搀扶下回到了住处。

“妈妈,这是给您准备的新衣服新鞋子。”贴心的女儿帮母亲擦干净双脚换上衣鞋。穿着一新的老妇人容光焕发,好像换了一个人,脸上也笑开了花。

听说老家来人接“阿肥”回家了,邻居们都过来了,依依不舍地告别,都说“有时间回来看看”。81岁的马春香老人听说“阿肥”要走了感到不舍,止不住地抹眼泪,“以后少一个人聊天了”。在60多岁的周中乃老人眼中,“阿肥”已是村里的一分子,听说她要离开,老人不无担忧地说,去那边(百色)她还能住得惯吗?

此时的周老伯却一直在屋里忙碌,他红着双眼为老妇人准备回家的行李,“这是她爱穿的衣服,她平时还爱喝点酒,这两瓶米酒也带上吧”。

一路上,不少村民走出来,向老妇人热情地打着招呼,拥抱告别,黎先生姐弟也对村民平日的照顾连声感谢。

黎先生动情地说,没见到母亲时,以为她会风餐露宿,困苦潦倒,但见到母亲后,看到她衣服整洁,脸色红润,想必平时周老伯和村民们一定给了她很多的照顾,让她这26年没受什么苦,这份感激实在难以言表。陆女士也说,姐姐碰到了好人,没有他们,哪有今天。一家人还表示,回去将想办法治好她的病,孝敬她颐养天年,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在村头,黎先生一家还和周老伯等人一起合影,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新闻推荐

元宵到 爱这一抹清新味

寻味之地:八桂田园野菜馆 赏味菜品:荠菜豆腐羹——荠菜、豆腐两种原本平淡的味道在高汤的调和下显得浑厚而不失原味,野香与清素互融相濡,鲜香、爽口、挂唇,回味无穷。寻味之地:到全州 赏味菜品:红焖...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女子从百色流浪到南宁,热心人不仅帮安置还帮寻亲 喜相逢 母亲走失26年终团圆 伤离别 诉不尽相扶相助邻里情)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