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无处不在,蚌埠城南某小区今天上午10点左右,发生一起意外事故,令人痛心,一个在小区里走路的人,被楼上化冻冰块掉下来砸中头部身亡……请转发并告知家人!请大家多转发做提醒……”1月13日,蚌埠市某自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随后引起了市民在朋友圈和微信群内的转发。近日,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这条消息为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混淆视听、涣散民心,不仅污染网络空间、破坏网络生态,还极易造成社会恐慌、破坏社会稳定。
公民利用网络平台发表个人言论无可厚非,但网上言论自由不等于胡编乱造、信口开河,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网络从来就不是法外之地。法律早已明确,对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无论是编造还是转发,当引起重大影响时,该行为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雇佣、组织、教唆或者帮助他人发布、转发网络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被侵权人请求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警示我们,在网上发布消息要客观、慎重,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随时都可以发布身边的“新闻”。但有些人为了博眼球、提人气,或为了泄愤,胡编乱造并发布散播一些耸人听闻、劲爆火辣的虚假信息,完全置法律规则、道德规范于不顾,这种行为污染网络环境,危害社会稳定,害人又害己,真是得不偿失。
网络无边,但信息传播有界。微博、微信等信息发布公共平台,虽然账号是个人的,但内容公众都能看到,且传播速度快、空间广。这就要求每一位用户,在按下发布键的那一瞬间,更多一分理智和清醒,始终接受法律的约束、道德的规范。时刻谨记,网上发布信息或发表言论,务必坚持真实、客观、文明、理性,积极传播正能量,这是原则和底线,也是每一位网民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
真相也好,谣言也罢,公众都是第一接收者,听什么、不听什么,信什么、不信什么,考验的是基本的媒介素养。在获取资讯时,每一个人都应当学会慎思明辨,不轻信,不盲从。遇事多一点冷静理性,多比对几个信息源,自然就对谣言敬而远之了。只要多方携手同作谣言防范的“清洁工”,我们的舆论环境定会有一方清朗天空。
新闻推荐
新年的几场雪下得那么认真,寒意十足,让我们领教了冬天的严酷和肃杀。凛冽的寒风中,雪就这么桀骜不驯,旁若无人肆意地撒着欢,直往人脖子里钻。一夜之间,天地成一色,万物皆染白。平日里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一...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