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要放开了,你们准备要还是不要啊?”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会议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当晚,此消息在各大社交网站上被刷屏,此后,“二孩”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在跨越70后到90后的婚育人群中,有人积极响应,有人仍坚持一孩。
近日,就“二孩”这个话题,华商报记者采访了宝鸡市多个家庭,要不要生“二孩”不同的家庭各有打算,而这背后也折射出传统观念、经济实力以及教育背景等诸多因素对于“二孩”政策的不同影响。
一胎族
故事1
“没有精力再生 一个娃够了”
“政策早七八年出台,我们肯定会要两个孩子,现在正是事业上升期,工作忙、压力也大,实在没有精力再生娃。”张苗苗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张苗苗生于1977年,在宝鸡市区一股份制银行上班,丈夫蒋超是一名公务员,他们有一个10岁的儿子。张苗苗说,10月29日,得知二孩政策放开的消息后,她还和蒋超一起讨论要不要再生的事,最后,两人达成一致不生了。他们认为儿子已经长大,他俩终于可以腾出精力来干事业,如果再生小孩的话,对蒋超的影响不大,但会直接影响到张苗苗的事业。“我们工作压力挺大的,如果我休假生孩子,那我的岗位必须有人顶上,而我休完产假,因有小孩要管,也就不能将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这势必会影响到我的事业。”张苗苗说,她和蒋超两人的收入养两个娃没问题,但老人们年龄也大了,好不容易帮他们带大了儿子,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
“我们也试探着问了儿子,他很反对。”张苗苗说,本身他们两口子也并不是很想再生,儿子再一反对,他们更加决定不再生了。
故事2
“要让儿子一人独享我们的爱”
“一个娃就够了,就这都没人带娃,哪敢再生。”说到生二孩,孙杰夫妇俩不假思索的说。
孙杰,1985年出生,网站编辑,丈夫赵明在部队服役,他们有一个3岁的儿子。两人都来自农村,孙杰有两个哥哥,赵明还有一哥一妹。
“我家是农民,父母要供三个孩子上学,小时候家里经济一直不好,我很羡慕城里娃,家里就一个孩子,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能得到父母全部的爱。”孙杰说,现在她和赵明的收入用来供房贷和养孩子都没问题,但要生二孩的话,经济上还是有压力。还有一个困扰他们的因素就是没有人带娃,孙杰的妈妈在帮哥哥家带娃,他们的孩子出生后,婆婆也只帮忙带到1岁,随后婆婆就去帮在外地上班的大哥带娃了。“我们也没有经济能力请保姆,不得已,只能让我爸帮忙带娃。”孙杰说,儿子生下后一直和她睡,儿子两岁前,她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整天都觉得困得想倒头大睡。儿子两岁多送到幼儿园后,她才感觉到“解放”了。“我俩商量好了,要让儿子一人享受我们全部的爱,不再生了。”
“我妈听说二孩政策放开了,前两天还打电话劝我们再生一个呢。”赵明笑着说,但他明确告知母亲不打算生了,要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力放在儿子身上。
二胎族
故事1
“政策放开 我们不用再偷着生啦”
“老公,二孩要放开了,你看新闻了没?!”10月29日晚上8点多,王霞兴奋的给正在加班的丈夫张伟打去了“报喜”电话,对妻子的话张伟半信半疑,但他还是立即拿出手机查看当天的头条新闻,看到二孩要放开的消息,他不由自主地喊了声“耶!”他迅速收拾东西,并下楼骑上电动车,哼着小曲赶回了家。
一直有给女儿生个伴的愿望
王霞1975年出生,在宝鸡一县城事业单位上班,其丈夫张伟是该县的一名公务员,他们有一个11岁的女儿。两人都出生在农村,并有多个兄弟姐妹。王霞说家里老人还是老观念,生完女儿后,一直希望他们能再生个儿子,小两口虽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但看着女儿一人孤独的成长,也盼望再有个孩子。“男女不重要,只想给女儿有个伴,将来长大了两人也好照应。”王霞说,她姐姐家在农村,有两个娃,平时见两个娃一起上学,一起玩耍,她就很羡慕。“女儿小时候还问我,为啥她姨家有两个娃,我们家就她一人。”王霞说,她知道女儿一人孤单,所以常在假期把女儿带到姐姐家和外甥一起玩。
赶上了新政策就再生一个
就在他们不抱有生二孩幻想时,去年3月,王霞意外怀孕,两人很想要这个孩子,但后果是可能要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开除公职。王霞当时都快40岁了,她觉得这个生命的到来是老天对她的恩赐。经过和家人商讨,他们最终决定偷偷生下孩子。
“为了不被人发现,我们拿出家里积蓄在宝鸡市区买了套房,准备生娃时请病假在宝鸡偷着生,请不到假我就辞职。”王霞苦笑着说,在他们做好迎接这个小生命的准备后,不幸降临,在怀孕快4个月时发生意外,孩子没保住。说话间,王霞眼里泛起了泪花,但她抬起头硬是没让眼泪掉下来。10月29日晚上,王霞在朋友圈看到二孩政策放开后,她和张伟还是兴奋了一夜,他们决定要搭上政策的这趟“顺风车”,给女儿生一个伴。
“我现在正在调养身体,我都40岁了,再不生就真的来不及了,好在政策放开,我们再不用偷着生了。”王霞笑着说。
故事2
“小女儿是冒着被开除风险偷生的”
2013年10月,刘素素偷偷生下了二女儿,为了躲开政策处罚,她们把孩子户口上到了丈夫吴江在农村的堂兄名下。
意外怀孕 决定偷生
刘素素宝鸡籍,1981年出生,现在甘肃一县城教书,吴江在县城医院上班。刘素素来自农村,姐弟三人,吴江是家中独子。
“我是家里的独子,从小就羡慕兄弟姐妹多的人家,小时候还抱怨父母就生了我一个。”吴江说,妻子是姐弟三人,每年过年去妻子家拜年,看着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他打心眼里羡慕。
“去年我妈住院,都是我一人照看,看着同一病房里的阿姨有三个子女轮流着照看,我妈也羡慕的说还是子女多了好。”吴江说,母亲一直希望他们能生两个孩子。
2011年5月,他们的大女儿出生之后,小两口就希望能再生个儿子,但受政策限制,他们后来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可2013年初,刘素素意外怀孕了,生还是不生,两人犹豫了。“我家姐弟3人,遇到事常相互帮助,尤其像买房需要钱时,大家都是尽力帮忙,吴江他家就他一个,有个啥事都没人帮忙,我打心里就想要两个孩子。”刘素素说,孩子的突然到来让他们很是纠结,经过一周的考虑,他们还是准备放弃。
“婆婆知道后,非常生气,她坚持让我们生,还说后面带孩子和养孩子她都可以帮忙。”婆婆对刘素素说,她没给吴江生个伴一直很后悔。在婆婆的坚持下,他们最终决定生下孩子。
怕被同事发现谎称发胖了
婆婆找到了吴江在农村的堂兄,请求孩子生下后户口上在他名下,经过多次协商,堂哥最终同意了这个请求。2013年10月,他们的二女儿出生,之后户口就上在了堂哥名下。
“为了不让同事发现,怀孕后我一直穿很宽松的衣服,但还是有人怀疑,私下问我是不是怀孕了。”刘素素笑着说,她给同事说身体无故发胖,可能是生病了,没敢承认怀孕的事,也为偷生时请假提前找了借口。
“二女儿出生不久,单独二孩就放开了,早知道政策会放开我们也就不冒着被开除风险偷生了,弄得娃户口还在别人名下。”说起二女儿户口问题,两口子还是有点遗憾。“但我觉得生下二女儿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两个孩子一起成长,大女儿也学会了分享,还会护着妹妹。”看着两个孩子一起玩耍,吴江满脸幸福的说。(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版稿件均由华商报记者 宋秉琴 采写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 马爱萍 通讯员 胡骥)12月4日晚,宝鸡市公安局在前期摸排和群众举报的基础上,抽调精干警力组成8个行动队,共抓获涉黄涉赌嫌疑人48名,现场销毁赌博游戏机61台。涉黄或涉赌...
宝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宝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