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鸡,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挽救素不相识的病人的生命,长年坚持无偿献血,他们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也是我们身边的英雄。
赵建平:15年献血1万毫升
15年无偿献血25次,共计10000毫升,几乎相当于他全身血液的近3倍。这位献血英雄叫赵建平。
赵建平今年44岁,家住宝鸡市金台区宝十路,是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1993年的一天,赵建平在街头的无偿献血车上首次献血就献出400毫升。从那时候开始,他每隔半年左右都会雷打不动地去献一次血,就这样一直坚持了15年。
他说,每次献完血,想象着自己的血液将救助急需的病人时,他心里就美滋滋、热乎乎的,格外舒坦。问及坚持献血这么多年最大的原因时,赵建平说:“我身体好,很愿意献血,能献爱心帮助他人,是我的荣幸!”
多年的无私奉献,赵建平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银、铜奖以及省市各种荣誉称号。他目前的献血证就有9本之多。
娄小云:要不是年纪大了我还要献
今年56岁的娄小云,家住金台区中山西路,10年共计献全血12次、血小板38次,共计12000毫升。说起献血的事,她说:“要不是年纪大了,我还要继续献!”
2003年,娄小云第一次街头献血,此后连续献血12次,由于献全血需每隔半年一次,在得知献血小板间隔时间短后,她又去献血小板。
娄小云向记者讲述了她在献血中遇到的让她心灵触动的一次经历:一天,娄小云接到血站电话,得知有一位病人急需血小板,她赶忙放下手头的事赶往血站,在献完血小板走出采集室时,一对母女(病人的家属)对她连连道谢。“当时也不知道我的血小板是否和病人配对,但那对母女感激的眼神和话语,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娄小云感叹。
娄小云也多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等殊荣。她说:“献血对自己身体没有影响,而且又能帮助那些生命垂危的人,这是多好的事啊,为什么不去干呢!”华商报记者张宝龙
新闻推荐
下午6点出摊凌晨3点收摊,8年不间断宝鸡79岁“煎饼奶奶”“我不喜欢在家等老”
王奶奶卷菜夹菜手法娴熟华商报记者 赵钊 摄...
宝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宝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