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卫建
通 讯 员 刘涛
(上接1版)
“二维码”
让沾化冬枣有了“身份证”
冬枣产业是沾化县最具优势、最具特色、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随着沾化冬枣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全国各地出产的冬枣都打上了沾化冬枣的旗号,不但严重损毁了沾化冬枣形象,更影响到沾化冬枣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当地枣农的经济收入。
而如今,在沾化县政府的推动下,滨州移动为沾化冬枣贴了二维码“身份证”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贴上这种二维码,不管枣卖到哪里,消费者购买时只需要用手机拍下或输入二维码,就可以马上查询到具体产地、采摘时间、加工、包装、运输等信息,以及各个环节的实景图片,方便准确地知道产品质量,较好的保护了消费者权益和枣农的利益。
虽然这样的冬枣价格比其他枣价格高不少,但还是供不应求。沾化下洼镇枣农李胜强高兴地说:“多亏了移动公司这个‘二维码\’技术,给俺种的冬枣罩上了一层质量保护膜,让俺的冬枣得到了客户的信任,今年冬枣订单比往年增加了一倍多呢!”
作为农业特色产业的“金盾”,“二维码”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阳信鸭梨、无棣金丝小枣、惠民短枝红富士苹果、邹平水杏、惠民蜜桃等滨州重点的六大特色林果都将成为“二维码”的受益者。正如一些业界专家所言,“二维码”必将成为改变用户习惯的一项里程碑式业务。
农业信息化平台:
从“靠天农业”迈向“信息农业”
农村发展要实现“两化融合”,不但要实现农村的经济产业化,更要实现农村经济的信息化。由于农村各类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互联网接入无法实现有效覆盖;各类书籍、杂志信息的实效性不强,如何让农民有效的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成为解决农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课题。
在市政府的主导下,基于滨州移动网络的滨州市农业信息化平台应用而生。这个平台云集了市农业、林业、气象、水利、牧业、渔业、农机等9个涉农部门,对全市农民的信息需求进行了全面分类调研收集整理,针对农民的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天气变化、价格变化等个性化需求,相关部门提供惠农政策和农业信息,由滨州移动免费发送到农民的手机上,成为指导农民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义务“专家”。平台开通运行一年多来,累计免费发送惠农短信2800多万条,受益农民达50万户,短信内容丰富、精确、权威,深受农民好评。
2010年8月,该平台提前向滨州市棉农发布了第四代棉蛉虫的发生时间、危害等级及防治方法等信息,各用户按照要求及时进行了防治,降低了棉蛉虫的危害损失,夺取了棉花丰收。博兴县吕艺镇郑官村因为防治措施得力,将棉蛉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滨城区滨北办事处北关村杜荣田对该平台颇有兴趣,当时定制了气象信息,“农村对天气特别关注,每天我都收到天气分析和农业预警,比电视上还及时,现在都成了村里的‘气象师\’了。”他表示,自己搞起了养殖又订阅了养殖类信息,专家的指导让自己这个“门外汉”慢慢成了“养殖通”。
着力解决农技推广
“最后一公里” 问题
滨州市农村面积广大,农技力量却很单薄,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朋友对科技的需求。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业技术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传送给农民,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障碍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市政府的主导下,滨州移动在自身服务渠道的基础上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体系,方便的搜集农民需要的科技信息,使各类助农信息进村入户。滨州移动充分利用服务网点多、遍布村镇的特点,及时搜集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专家,有针对性的满足了农民差异化的信息需求,使农民准确掌握政策信息、市场信息,提升农民对市场反应能力。
同时,滨州移动打造了农业信息化平台、“农信通”、二维码等农民喜爱的信息化产品,并实现了农业科技信息的互动交流,快捷、有效的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道坎儿”,有效服务于农业生产领域、农产品流通领域。
近年来,滨州移动关注“三农”问题,坚持以先进实用的业务和周到完善的服务,助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打得通、用得起、用得好移动电话,架起农村于外部沟通的桥梁。通过信息“下乡、进村、入户”,带动农民快速脱贫致富。
目前,滨州移动在市政府的主导下,紧密配合市、县、乡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农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开发出适合当地实际需求的农业移动信息服务并积极推广,让信息之花开遍全市农村每一个角落。
新闻推荐
惊险:精神疾病患者爬上基站塔顶警民协力营救 三个小时成功救下
□本报记者 张卫建通讯员 李春霞 宋永卫 本报讯 2月13日上午,博兴县一名精神疾病患者爬到数十米高的通信基站顶端...
博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