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路彩云
2010年12月3日,本报在“滨州哥哥”爱心助学行动中曾报道过一对不幸的姐妹,孩子们的父亲在2010年的夏季撒手人寰,一家人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母亲张梅花一人身上,本就拮据的家庭一下子跌入了绝望的深渊,邱瑞琪和邱文静这对懂事的姐妹俩也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苦涩。
2012年,在“手拉手、心连心”结对帮扶活动中邱文静与一位姓朱的好心人结成了对子,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张梅花的负担,为了两个女儿能安心上学和一大家子的生活温饱,张梅花一直咬牙苦撑着。
>>>平静生活再起波折 为了孩子想找份工作
本以为生活会这样继续下去,但让张梅花始料未及的困难挫折却仍在继续,“原来的工作单位不让干了,年前在一家饭店里打工干了一个多月,手冻得肿了老高,后来感冒了想请天假老板就不愿意了,加上胳膊疼的厉害,过了年之后就一直没去找工作,现在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又成了难题。”
3月16日晚上,记者接到了张梅花打来的求助电话,电话那头的她听起来很是无助,“我想打听一下哪里能卖肾,我实在是没办法了,两个孩子上学得花钱,家里的两位老人的身体也越来越差,我现在又没工作,这一大家子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办了!”
在与张梅花详细交流了一番后,记者才得知她原来的工作已在去年的时候被辞掉了,后来又陆续在别的地方给人打工挣点钱补贴家用,结对帮扶活动中小女儿邱文静也已被好心人救助,原本以为会越来越好的生活在她失去工作后变得每况愈下,“我得马上找份工作,这样才能供得起两个孩子上学。”
>>>为供俩女儿上学 无助母亲欲卖肾
“琪琪现在已经上高一了,每个月光生活费就得500块钱,就这样孩子还舍不得吃饱饭。”说起自己的大女儿张梅花满是心疼,“我也想过让她退学,可孩子不愿意,说想上学,我又不忍心就这么让她回来。”
张梅花告诉记者,帮扶文静的好心人朱先生年前曾带着孩子去家里看过文静,“他还给文静留下了500块钱,让文静好好学习,现在文静上六年级,今年九月份就得上初中了,有了好心人的帮助文静这边还好说,起码现在不会面临着辍学。”
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已经够让张梅花头疼的了,而两位老人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毕竟年纪大了,腿脚什么的都不利索了,可为了给我减轻负担,两位老人还是硬撑着下地干活,没办法,为了两个孩子他们实在是太累了,有时候我真的想去卖个肾,给孩子们换回一大笔钱,让她们再也不用为上学花钱发愁。”
在快挂电话的时候,张梅花告诉记者邱文静在一边哭了,“她听到我跟你说卖肾的事了,孩子怕我想不开自己在一边急得哭了。”记者一再安慰才打消了张梅花卖肾的念头,“太累了,实在是太累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供这两个孩子。”电话挂断之时记者还能听到张梅花的喃喃自语声。
点滴帮助,他们就很受惠;真心付出,就是最大快乐。爱心档案情系困难群体,收集播撒爱心,让爱充盈我们身边。我们报道贫困家庭,倡导社会慈善活动,搭建慈善机构爱心人士与困难家庭进行沟通的桥梁,为各类志愿活动提供平台和见证。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家庭美满,让社会和谐。
我们欢迎广大读者、社区工作者、爱心人士为我们提供线索,我们将联合市慈善总会,对大病家庭进行救济;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和家庭。
联系电话:编辑部
2112092
爱心记者:路彩云
15854326281
>>>本报呼吁社会伸出援手 为无助母亲寻找一份工作
“我文化不高,对工作的要求也不高,也就能干点体力活,牵扯到文静现在每周都得接回家,所以我希望工作单位最好是在高新区,这样的话能方便我接送孩子,其他的没什么要求了。”当记者问起张梅花的工作要求时她小心地说道。
关于张梅花寻找工作的事情和邱瑞琪、邱文静姐妹俩面临的上学难题记者会继续跟踪报道,同时也呼吁社会上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能伸出援手帮帮这个无助的母亲和这对苦命的姊妹俩,共同为这个不幸的家庭筑起一座爱心桥梁。详情可致电鲁北晚报爱心热线15854326281,联系人路彩云。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张宝凯通 讯 员 陈 欢本报讯 3月20日,市委书记张光峰到滨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走访调研,活动中心主任荣志刚陪同调研。在活动中心,...
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滨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